分享

《斑斑加油!》诞生记

 毛胡庄人 2017-07-27

原标题:《斑斑加油!》诞生记

傅天琳

罗夏在越洋电话中说:应该在书的前面加上一句话:感谢左昡,没有左昡就没有《斑斑加油!》。我说好吧,虽然我觉得作为责任编辑,左昡自己不会同意。

2011年春节期间,重庆一群儿童文学作家在一起吃饭,因偶尔写了点儿童诗,杜虹把我也叫去了。还有重庆的“儿童”大腕张继楼、蒲华清,从北京回重庆过春节的王泉根,从綦江赶来的刘泽安等等,遗憾的是那天谭小乔不在重庆。

进来了一位年轻女大学生模样的妹子,一口地道的重庆话,经介绍方知是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天天出版社作编辑,重庆人,名叫左昡。

当时我已买好二月底去美国探亲的机票,席间,朋友们说道:傅老师,去美国半年又准备写一本诗集吧!我说:写不了一本,写几首应该是会的,同时还会写几篇儿童散文,就写外孙女在美国上小学的故事,她刚去时一句英语听不懂,闹了好多笑话啊,每次接她电话,我都觉得太有意思就赶紧记下来。

我简单讲了她如何走错教室上错课,讲了她如何用各种水果来记住同学的名字,与美国小孩相比数学又是如何的出类拔萃。

没想到第二天左昡就到家里来了。围绕儿童文学,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就十分畅快而惬意。我说我一直以为,诗不分大小,最深刻的东西有时最浅显,那个透明而五彩斑斓的儿童世界,好东西多着呢。我们就写孩子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明白她的天真,她的趣味,她的幻想,她像电脑乱码一样的语言,她对一切弱小生命的爱意、善意,统统都是最美的诗!她自己就是诗!每一个孩子都是诗!我们越说越起劲,声音越来越大,一句比一句高,全然没有一点斯文。左昡不像个博士生编辑,我不像个老年诗人。完了她向我约稿,希望我想写的儿童散文不是几篇而是一本。我送给她儿童诗集《星期天山就长高了》。

几日后突然收到由快递送来的两本儿童图书,《窗边的小豆豆》和《学飞的盟盟》。我并没有在网上买书呀,原来是左昡干的。这位对工作怀着十二分热情的编辑,从阅读开始,就打算着力培养她发现的新秀了。

美国小学暑假长达三个月,和外孙女诗雨天天泡在一起,无意间她常会点点滴滴讲到一些学校生活情景,我听着全都很有趣,赶紧拿笔记下。而诗雨独创的日记更是别具一格,它结合了汉字、英语、拼音、符号、图画,鲜嫩欲滴,让我爱不释手。像《走错教室上错课》、《历史书引出的老公》、《用水果记住同学的名字》这些篇,我几乎是原封不动将小标题和内容抄录下来。

而我还想获得更多的素材,常常揪着诗雨刨根问底,问得她都不耐烦了,说外婆你怎么什么都要问呀,写这些有什么意思嘛!她很不理解。我不掌握主动性,又不会凭想象编造一些美国的小学生活,有时听到有趣的又必须用英文来表现的那句话,就更犯难,于是放低语气,柔声柔气求她:妹妹,快把这句英文给外婆敲出来吧!同时施以糖衣炮弹:今晚你想不想吃皮蛋瘦肉粥啊?就这样,好不容易写了四万字散文,我在美国发给了左昡 。

左昡觉得这只是一堆素材,还不具备她想要的文学性。但素材料好,是海参,就这样子实在可惜了,因为不经过水发、烹制,是做不出佳肴的。她建议改写成小说,有了人物、情节、故事,孩子们爱看,会有更多的儿童读者。

这想法听起来很好,对于我的创作,却等于从头来过,那该是怎样浩大的工程啊。完全没写过小说的人,哪能说改就改。索性扔在一边,算了。

又不想算了。整整一个休斯敦的夏天,大汗淋漓的夏天,就这样算了?不甘心啦!

书柜里不是没有小说,现炒现卖,学学别人吧。正好有一套去年的鲁奖丛书,取出中短篇小说的那本,翻开第一篇,便是乔叶的《最慢是活着》,从技术角度细读,得出的启蒙是小说一开始就得有很多个线头头,话都不说完,过一会儿扯出来继续说。在散文中我用一整篇来写外孙女的几个好朋友,变成小说她们就得自始至终出现在文章里。

但我觉得太难、太累,人都老了还扑腾个啥?一边在研究别人的小说一边还是想着放弃。这时女儿来电话了,她说妈妈我们试试吧,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就不行呢,我们一起努力吧。

11月下旬在北京开作代会,与左昡在饭店相约,我们真是气息相通的两个人,谈话很快进入高潮,两个忘记年龄的重庆妹子说得激情澎湃,两眼放光,开水喝了一壶又一壶。和上次一样,左昡走后我觉得喉咙都说痛了。

我用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依葫芦画瓢把已写成的前三章,每章约五千字发给左昡,以为会得到表扬。结果把左昡笑死了,要不得要不得!她说儿童小说要单纯,现在这样太乱了,最好每一章起个小标题,围绕着标题写,同时每章两千至三千字左右比较适宜。她甚至在第一章中还具体标出了两个建议的题目:《斑斑这个女孩》和《二十个纸箱一个家》。并用红色把该删该添的地方勾画出来。她还建议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因为第一人称适宜心理描写,而儿童小说不需要那么多心理描写。

我看了左昡的意见立即感受到,真不愧是读过博士的专家,有见地有水平,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编辑。我敬佩这样的编辑!想想自己在出版社工作三十年,稿件如山,看过之后几乎都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写封退稿信就是,哪里像这个左昡,硬是扭住一部很不像样的稿子磨啊磨啊磨。我真是心服口服!改,那就再改呗!

儿童小说五万字一本最合适,现在这一稿已经超过七万字了,行,就请编辑删吧,删总比增容易。我们仍然以第一人称在写,试了试,用第三人称硬是把自己带不进去。这一次左昡的意见是:还是用三人称写更好,另外,她不想删,她说都是干海参,舍不得。倒是有的地方仍然没写够,让人看着不过瘾,再试试,写到十万字出成上下两本书,没问题。

是的,仔细看看确实有不少段落线条太粗,值得改写。

2012年2月上旬终于完成了12万字稿,这一次似乎有用尽全身力气的感觉,就是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这样了。

许久没有的轻松、快乐,同时又是从未有过的忐忑不安。之前曾请教过余德庄,知道了小说除了有人物有故事,还有矛盾有冲突。那么我们这些文字从本质上看它究竟是不是小说呢?这个小小的十岁主人公又会有多大的矛盾冲突呢?左昡又会提出些什么我想不到又做不到的呢?电子稿在电脑里存放了五天,不敢发出去。

于是打印了一份,特地去了一趟文联老楼,请余德庄看看。

得到了余德庄不小的鼓励,他看得很细,还拎出了一些错别字和因人称变动而未改到的“我”字。朋友的肯定多么重要,当晚我就把稿子发往了北京。

一周后在焦急的等待中飞来了左昡的短信,她说:很高兴离我们想要的越来越近了。

这不是我盼望中的短信,越来越近是多近?人称也改了,能写的都写了,一时间我们山穷水尽了。

2月25日左昡在雨中空降我家,随身携带的苹果电脑上写着她将要与我交谈的具体意见,一到我家门口才想起苹果呢?箱子呢?原来比我更急切的左昡下车就跑,竟然把箱子丢出租车上了。儿童文学编辑,犯的都是儿童级别的错误。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上车时她妈妈再三叮嘱:不要把箱子弄丢了哦!

幸亏有一张车票,票上有车牌号,幸亏那天是周六,儿子在家,结果一个上午,由儿子负责电话寻找并去鹅岭取回箱子,我和左昡如入无人无事之境,继续我们的第三次交谈。我们依然是激情满怀,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左昡首先肯定了稿子,基础甚好她绝不会放手。但还是觉得挖掘得不够,删哪儿都可惜,所以只能增不能删,比如斑斑的家里人,写爸爸妈妈的只是蜻蜓点水,外公外婆只字未提,她再次建议放开写,不着急,写成三本四本五本都行。

我问如果满分十分,你打多少分?不等她回答,我抢先说我自己打了九分,其实我是打了九点五,出口时留了点余地,结果左昡说她打八分。

才八分!那两分哪里去找啊!

你是不是觉得我太弯酸了?左昡笑问。

是的,弯酸。此时此刻,没有比这个重庆词汇更准确的了。完全就像买股票,一点一点被套进去了。

这一次卓有成效的是,我们确立了小说的几个关键词:儿童励志、友谊、中国女孩、美国小学。有了关键词就有了书名,一致决定由原来的《斑斑上学记》改为《斑斑加油!》。

突然一看时间十二点半了,这位从北京来的客人,居然连重庆的小面都没吃上一碗,她要忙着赶去机场了。金汤街并不宽敞的街道上站着不少等出租车的人,一辆二辆三辆,都没能轮上。又一辆出租车刚停稳,一个女孩拉开前座车门,我确实比她晚了一拍,但我拉开后车门一把将箱子塞了进去,为左昡抢占了这辆出租。车开出了几米远,那女孩站在路边看着我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婆婆哟,太不讲道理了。

3月底,我们交出了一份17万字的书稿,左昡出国考察了,书稿在信箱里安静地等着她。

十天后,短信来了:我已经看完了,这次的稿子很OK,我很兴奋!

而且她可能还很感动。没有想到我这个新作者老学生非常谦虚,非常能接受意见。且有较强的领悟能力,一点就通。她原本认为我们还有半年才能完成,结果作者跳跃式进步,几跳几跳就跳到了她的面前。

左昡不再要求什么,而我们自己像是改出了感觉,主动申请再改一遍。因为已改过、传过多次,乍一看都差不多的,怕弄混了,所以我特地在短信中说:记住哦审读时用4月18日发来的这份稿子。

4月29日,左昡第三次光临我家,带来了图书出版合同。她说她的总编因要参加5月初的伦敦书展,已提前读过以确定是否列入选题,读完后决定入选,要左昡立即开始图书出版的各种工作,包括按程序三审、编辑、宣传、找最好的封面及插图画家等等。我们的谈话依然是激情四射,抢着说,滔滔不绝。依然是十二点半,我要她一起去品尝最地道的重庆火锅。她说回重庆只有三天,妈妈等着她回家吃饭,今天妈妈做的是姜爆鸭子。

重庆妹子左昡,比我女儿还小几岁的左昡,由衷感谢你!你培养了一个比你妈妈年纪还大的儿童文学新人。

(傅天琳,长篇系列儿童小说《斑斑加油!》作者之一,出版诗集、散文集十余部,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