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工业遗产能否不留遗憾

 汀澜书院 2017-07-27

重庆工业遗产能否不留遗憾

 

近代以来,重庆工业迎来了三次大发展,第一次是开埠时期。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从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截至1933年,重庆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工人近万名,是当时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第二次发展是抗战时期,这时的重庆不仅在政治上是大后方,在经济上也发挥了支柱性作用。抗战8年,迁到重庆的工厂有200多家。1944年6月,全国登记的国营、民营各类工厂4346家,重庆占1228家。全国的工业中心当时在重庆,联合国曾说“重庆是中国工业之家”。 

 第三次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庆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基地。兵器、船舶、电子、航天、核工业等都有重点单位设在重庆。如原第1兵工厂,原第25兵工厂,特钢厂原第24兵工厂就是在这个时期搬迁到重庆的。“三线建设”是继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大内迁后的又一次大迁建,对增强重庆工业经济实力起了促进作用,使重庆工业固定资产一跃而居当时全国第五位。

 得益于以上三次大发展,重庆工业实力雄厚,留存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量大、丰厚

 谈及重庆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工业遗产时,重庆文广局的吴涛首推重庆钢铁集团。比如长约10米、高近2米、1905年英国制造的重钢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前几年才停用,现在摆放在重钢的厂门外作为“爱厂教育”的重要“课本”。另外,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罐头厂,现在虽破产了,但当时苏联专家援建的锅炉还在,厂房、招待所也还在。重庆灯泡厂、特钢厂等老工厂都有一些工业遗产。涪陵“816工程”,是“三线建设”中中国第二大放置核原料的工业基地,其中最大的一个放置核反应堆的洞直径达到31米。重庆天原化工厂还保留有陪都风格的办公楼以及抗战时期绿川英子和刘仁等名人的故居,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已经或即将消失

  这些在特定时期兴建的企业的建筑物、机械、车间、磨坊、工厂、仓库等工业遗产见证了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是城市的记忆,也是重庆独特的文化元素。重庆市社科院专家撰文称:“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工业遗产已经或者即将消失。”如森昌泰火柴厂、重庆通用机器厂、重棉三厂(渝华纱厂)、重庆第三钢铁厂以及化龙桥抗战工业园区都不存在了。据了解,“816工程”的“大洞”现在被出租作为仓库在使用,这个重要的工业遗产,尚未受到保护。重庆綦江县松藻矿区的“上游0329”、“上游1148”、“上游1197”3辆蒸汽机车下岗后被当作废铁以40万元卖给了物资回收公司。

  令人遗憾的事情如今还在发生。“抢救和保护重庆工业遗产形势相当严峻。”曾参与重庆市工业遗产调查的重庆市经委梁坚副处长显得有点担忧。

  工业遗产保护,是谁的事?

  工业遗产是弘扬工人阶级精神的重要载体,工人阶级坚贞不屈、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凝聚在工业遗产里面。吴涛认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政府部门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

  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程武彦曾坦言:“在工业遗产保护上,重庆是被点过名的。”他认为,目前重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不令人满意。“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许多官员和民众都没有认识到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厂房是遗产。”

 除了认识问题,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工业遗产保护在重庆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工业遗产保护具体由哪个部门管,重庆市各相关部门的表述并不一致。文化局认为国资委、经委应该牵头;经委认为应该由规划局牵头,文化局具体执行;规划局认为应该由经委、文化局、旅游局多部门共同管理。

 关于管理经费的来源,学界和职能部门的认识也大相径庭。学界认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应由政府具体出资,如同文物一样加以保护,而文化局等更加看重民间资金的参与。学者担心,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遗产,民间开发商可能愿意出资进行开发保护,而那些开发价值不大但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该怎么办呢?

 “掠夺式开发”在重庆也依然存在。重庆市经委梁坚副处长说:“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房地产开发无疑是城市工业遗产的最大杀手。不过,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规划部门正在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办法,政府批准后,工业遗产保护就相对规范了。” 

 要破解重庆工业遗产保护的诸多难题,官员、学者及许多社会人士都积极探寻不同的路径,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思路。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更需要全民关注、全民参与。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杨尚鸿副院长非常重视宣传。“要加强宣传,使工业遗产的价值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特别是要发挥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的作用,纪录片《铁西区》就是很好的例子。”

 重庆的各界人士都已认识到:推诿会导致工业遗产保护流于空谈,因此,政府的重视,企业和民间的参与都是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

 要遗产,不要遗憾

 吴涛向记者透露,重庆市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设想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批准,现正作为课题在深入研究,不久就会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出台,一些企业也将行动起来。

 渝富集团董事长何智亚就走在了前面,他积极参与重钢搬迁后遗留下来的7400亩土地的再开发、再建设、再利用。建多功能社区、建重庆工业遗产博物馆、开发主题公园等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重钢”的保护和利用将采取“新旧共生”的“原地保护”方法,将以“工业记忆,创意水岸”为主题,重点发展文化娱乐、工业旅游、商务、商贸功能。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和北京798艺术中心的经验,把厂区定位为钢铁工业文化遗产中心,兴建重庆工业遗产博物馆,重现工业生产的历史,另外把高炉设计为旅游观光项目。 

 另外,重庆坦克库艺术中心依托四川美术学院的区位优势,以铁马集团废置的坦克库房为载体,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内有名的艺术产业区。长安汽车、太白酒厂、太极集团自建陈列馆,开发厂区观光事业,重视发展工业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杨尚鸿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人类总是急功近利,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总是将古物视为珍宝,而忽略眼前一些具有价值的东西。殊不知,眼前的也将变成古老的。我们曾经面对惨遭破坏的历史遗迹痛心疾首,所以不能再重复前人的过错。我们要保护工业遗产,不能留下历史的遗憾。” 

  郑和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