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癌症知要衍新篇——癌之症(二)
2017-07-27 | 阅:  转:  |  分享 
  
癌症?知要衍新篇——癌之症(二)



一、从现代医学角度论癌之症

由于各类癌症的出现都是在各种慢性病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各种慢性病又与各类癌症互为因果,所以说,癌的“症”与慢性病的“症”,几乎是同形同步的、是很难从根本上进行区别的。那么,如何鉴别是癌抑或慢性病就成为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般认为,无论是癌抑或慢性病,都有可能因个体、病机、病位以及展阶段不同产生各种各样的肿块梗阻疼痛出血斑外翻、角化症乳头状溜、乳腺小叶增生咳嗽痰恶性淋巴瘤的为颈、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瘙痒低热、血痛痛咳嗽痰溃疡恶性淋巴瘤性淋巴瘤瘙痒《内经》症瘕、石疽、失荣



石顽曰:“尝读内经,有脱营失精之病,方家罕言。近惟陈毓仁痈疽图形,仅见失营之名,究无方论主治,故粗工遇此,靡(无)不妄言作名,为害不浅。

夫脱营者,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所以动辄烦冤喘促;五火交煽于内,经久始发于外,发则坚硬如石。毓仁所谓初如痰核,久则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证,是以不立方论,良有以也。

其形着(著)也,或发膺(胸)乳腋胁,或发肘腕胫膝,各随阴阳偏阻而瑕(斑)聚其处,久而不已,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则上下连属,如流注然。不可泥于毓仁之耳前后及项间,方目之为失营也。以始发之时,不赤不痛,见证甚微,是以病者略不介意,逮至肿大硬痛,蟠根错节已极,岂待破后无脓,方为百死一生之证哉。

原夫脱营之病,靡(无)不本之于郁,若郁于脏腑,则为噎膈等证。此不在脏腑,病从内生,与流注结核乳岩,同源异证。推其主治,在始萌可救之际,一以和营开结为务,而开结全赖胃气有权,方能营运药力,如益气养营之制,专心久服,庶可望其向安,设以攻坚解毒清火消痰为事,必至肿破流水,津复外渗,至此日进参、芪,徒资淋沥。其破败之状,有如榴子之裂于皮外,莲实之嵌于房中,与翻花疮形像无异,非若流注结核之溃后,尚可图治,亦不似失精之筋脉痿废也(《张氏医通》)。

意思是说,有一种叫“脱营”的病,其证原于情志久郁,从而化火,煎迫内脏所至。由于内火郁极,随发于外,其形态初如痰核,久则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为百死一生之证。其所发部位,或胸、乳、腋、胁;或肘、腕、胫、膝,各随其阻滞之部,呈斑块之状,积聚于其处。经久不愈,则累犯五脏,邪气留连,上下流窜,并非仅见于耳前后及颈项间,方可定其为失营也。

此症初发之时,不赤不痛,见证轻微,故病者并不介意,直至肿大硬痛之后,病邪早已蟠根错节、内外扩散,已为不治了,无须待到破后无脓,方为死证。

其破败之状,有如榴子之裂于皮外,莲实之嵌于房中,与翻花疮形像无异。所谓“脱营”之病,其原本于郁,如郁于脏腑之内,则为噎膈等证;如郁于脏腑之外,则与流注、结核、乳岩,同源异证。

若讲治疗,初起时尚可施救,须调养气血、通经散结为主,而开结全赖胃气有权,方能营运药力,如益气养营之制,专心久服,方可望其向安,若以攻坚、解毒、清火、消痰为治,必至肿破流水,津复外渗,此时就算是日进人参、黄芪等补品,也都无能为力了。

毋庸置疑,张氏所描述的“脱营”症,就是现代的癌症。如果说之前的“积聚”、“症瘕

破后无脓,惟流血水,破败之状,有如榴子之裂于皮外,莲实之嵌于房中,与翻花疮形像无异(此为乳癌、皮肤癌之特证)。

如郁于脏腑之内则为噎膈(此为食管癌之特证)等证;如郁于脏腑之外,则与流注、结核、乳岩(此为鼻咽癌、乳癌之特证),同源异证。为百死一生之证(所谓不治之症)。



可以说,在历代中医所述的类癌症中,除张氏的“脱营”症外,再没有比此更具体、更详尽、更接近现代“癌”的记述了。



三、结论

上述表明,中西医对癌症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症候,双方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是西医通过影像共振超声内窥镜癌胚抗原检查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