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9m² 混凝土佛堂,静思冥想,触动心灵

 弯刀书斋 2017-07-27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 唯一官网


  水岸佛堂  

入口

这是一个供人参佛、静思、冥想的场所,同时也可以满足个人的生活起居。建筑的选址在一条河畔的树林下。这里沿着河面有一块土丘,背后是广阔的田野和零星的蔬菜大棚。设计从建筑与自然的关联入手,利用覆土的方式让建筑隐于土丘之下并以流动的内部空间彰显出自然的神性气质,塑造树、水、佛、人共存的具有感受力的场所。

总平面图

平面布置图

为了将河畔树木完好的保留下来,建筑平面小心翼翼的避开所有的树干位置,它的形状也像分叉的树枝一样伸展在原有树林之下。依靠南北与沿河面的两条轴线,建筑内部产生出五个分隔而又连续一体的空间。

五个“分叉”代表了出入、参佛、饮茶、起居、卫浴五种不同的空间,共同构成漫步式的行为体验。建筑始终与树和自然景观保持着亲密关系。

入口

前厅

休息厅

出入口正对着两棵树,人从树下经由一条狭窄的通道缓缓的走入建筑之内;佛龛背墙面水,天光与树影通过佛龛顶部的天窗沿着弧形墙面柔和的洒入室内,渲染佛祖的光辉;茶室向遍植荷花的水面完全开敞,几棵树分居左右成为庭院的一部分,创造品茶与观景的乐趣;休息室与建筑其他部分由一个竹庭院分隔,让起居活动伴随着一天时光的变化。建筑物整体覆土成为土地的延伸,成为树荫之下一座可以被使用的“山丘”。

茶室内景

茶室外景

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延伸至材料层面。建筑墙面与屋顶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混凝土模板由3公分宽的松木条拼合而成,自然的木纹与竖向的线性肌理被刻印在室内界面,让冰冷的混凝土材料产生柔和、温暖的感受。

内景

固定家具也是由木条板定制的,灰色的木质纹理与混凝土墙产生一些微差。室内陆面采用光滑的水磨石材,表面有细细的石子纹路,将外界的自然景色映射进室内。室外地面则由白色鹅卵石浆砌而成,内与外产生触感的变化。

内景

庭院夜景

所有门窗均为实木门窗,以体现自然的材料质感。禅宗讲究顺应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同样也是这个空间设计的追求——利用空间、结构、材料激发身体的感知,人与建筑都能在一个平常的乡村风景之中重新发现自然的魅力,与自然共生。

佛堂

院落

西部

屋顶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场地照片建筑模型(1:100)

建筑模型(1:30)

项目名称:水岸佛堂

项目地址:河北,唐山

项目类型:宗教建筑

用地面积:约500

建筑面积:169m²
设计时间:2015.04—2015.08

施工时间:2015.10—2017.01

设计公司: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www.archstudio.cn)

建  筑  师:韩文强

建筑设计:姜兆、李晓明

结构设计:张富华

水电设计:郑宝伟

摄  影  师:王宁、金伟琦

韩文强

建筑营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韩文强,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师,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创始人。2015年入选美国《建筑实录》评选的全球十佳“设计先锋”。作品曾获美国ArchitizerA Awards大奖,美国《HospitalityDesign》第十二届HD AwardsOpen Category类别年度大奖,美国《Interior Design》年度最佳作品奖,《Contract》纽约室内设计大奖,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台湾室内设计大奖金奖等。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archstudio)

建筑营的工作目标是以多元视角与理性手段积极介入当代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进程,在现实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关联中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创造富于时代精神和人文品质的空间环境。在这个复杂多元的时代,新的创意不是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来自于细心的阅读每一个具体项目特殊的需求和限制,来自于不断突破和挑战限制的边界,来自于持续的深化从概念到建造细节的全过程,来自于内与外、新与旧、人工与自然之间巧妙的转化,让空间成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交流的媒介,创造新的宜居生活。

(来源:作品来自建筑营设计工作室,版权归原著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