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宗祠
1.城厢光德许氏宗祠
坐落于城厢镇光德村大武山下,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许振奴五世孙许睿始建,清同治九年(1870年)改建。民国24年(1935年)被洪水淹毁后,按原基原向复建。1997年海内外许氏族亲协力重建。新祠改用砖、石、木结构,二进五间,宫殿式构造,建筑面积334平方米,祠前正副埕铺砌板条石204.8平方米,又建有五间护祠室,面积126平方米。宗祠雕梁画栋,人物、鸟兽雕刻、绘画栩栩如生,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楹联:“左峙阆岩辉夕照;右蟠凤麓茂春阴”、“光攀太岳,须历几番锤炼;德配麟趾,堪称一代俊英”、“安邑呈祥,望中标仰光德;溪山聚秀,近码头怿雅兴”。
2.湖头虞都许氏宗祠
坐落于湖头镇郭埔村之东甲山麓,许瑞玉始建,坐东北向西南,土木结构,单檐歇山式,二进,左右廊庑相连,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1968年由海内外许氏裔孙协力重建,祠宇高大宽敞。厅龛供列祖列宗灵位。宗祠厅堂有楹联多副,“河南固始肇基,先恩心志;泉郡石龟卜筑,闽国族扬”、“开闽者三,东汉唐初五季;溯源惟一,霞漳晋水蓝溪”。二古联:“稽旧勋于唐代,侍御流芳,功德巍巍夸海内;启新基夫虞都,簪缨济美,子孙奕奕振清时”、“溯皇唐开闽以来,石龟伟业骏烈丰功,千年世泽丕肇造;自大元分派而后,虞都启基绍宗懿德,百代家声善敬承”。族人于每年正月初一,由德高望重者主持在宗祠祭祖。
3.感德龙通许氏宗祠
坐落于感德镇龙通村。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建有龙安、显龙二福堂,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民国37年(1948年)全族捐资修建显龙宫,“十年动乱”中被拆毁,1983年再次重建。宗祠为单进一厅两厢,架扇殿宫起盖,四梁扛井,背乾拱巽兼亥巳,水消甲口。背莲花山之麓,莲峰文笔拱照,龙真穴吉,龙虎护卫,山水洄环。堂中悬有“齿与德齐”匾额。楹联:“龙宗积庆仰前徽,世德相承此爱箕裘济美;通族发祥看后裔,家修勿替还期兰桂腾芳”、“龙重钟灵仰前徽,树立万世肇兴之运;通堂聚秀启后裔,永保千秋长发其祥”、“龙濯云津,乘风破浪繁盛龙子龙孙;通贯德门,自力更生继承通祖通功”、“龙盘虎踞绕华堂,宏开国族;通达古今歌盛世,千载流芳”、“龙堂思念祖德天高地厚;通室缅怀渊源继往开来”。
4.白濑下镇许氏溪龙堂
坐落于白濑乡下镇村洋中,为下镇村许氏宗祠。始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最后一次重修于1963年,平屋式建筑,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楹联:“自辰州析居相承一脉;从大廷卜筑衍派三支”、“太岳分支,祖德宗功源流远;大廷对策,春科秋甲姓氏扬”。有“高阳衍派”匾额。
5.白濑寨坂许氏真珠堂
坐落于白濑乡寨坂村寨兜,为寨兜许氏宗祠。始建不详。现存祠堂十间。楹联:“南水潆门,分漳源来有本;北山拱背,寓泉地步更高。”
6.龙门仙西西庚许氏祖祠
坐落于龙门镇仙西村西庚。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最后重修于1998年,祠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燕尾脊,二进十间,建筑面积535平方米。楹联:“泰岳起家声,闽疆著姓开东汉;蓝溪延世胄,建水流辉射西庚”、“报本溯知州,三迁爰卜仙地;光宗兴峻宇,九族咸蒙祖恩”、“祠宇更新,鸟革翚飞增气象;山川毓秀,蛟腾凤起萃人文”、“天授西庚当思先世闲功德;族开仙地更冀来兹务睦和”。
7.官桥街许氏东霖祖宇
坐落于官桥镇官桥中山街。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仿古规制,几经修建,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十间,占地面积440平方米。楹联:“东舍西邻,楼阁全为屏障;霖收云卷,峰峦半入画图”等。
张氏宗祠
1.萍州天山张氏家庙
大坪乡萍州天山派张氏宗祠。位于大坪天山下。由一世祖张满进始建,为二进结构。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将屋基加高3丈。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次修建。后因年久失修于1969年倒塌。1986年经海内外张氏宗亲倡议,按旧基体形风貌特点进行重建,门面及主体改用石材。1999年新建两边护厝,条石墙体,钢筋水泥结构。天山张氏家庙据称是“田螺形”,厢内龛后正中有一长方形湿地,且与豪边界线分明,长年如此,人称“田螺含露”;天井中长年有一泉水,人称“田螺吐珠”,堪称奇观。家庙坐乾向巽兼亥巳,二进五开间双护厝,天井水出乙,大埕水出甲,大水口出丁,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联:“风度犹存唐相国;家声特绍宋名臣。”其他楹联有:“直讲家声仍旧;儒林甲第方新”、“士农工商各执一艺,便是祖宗肖子;仁义礼智能充四端,方成天地完人”、“庙依乾立极,天作高山覆载厚;祖以孝传家,世昭圣训书诗长”、“儒院俦师兴国计;林园桃李栋梁材”、“人心知水源木本;庙貌报祖德宗功”。
2.桃舟棠棣张氏宗祠
位于桃舟乡棠棣村,共有三座。一世祖祠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由张九一始建,称“元亨堂”,坐癸向丁。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贼寇烧毁。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建,改名为“时恩堂”。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因匪患被烧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建。1986年集资重修。2003年12月因电炉失火全部焚毁。现正重新筹建。楹联:“广汉家声关中世泽,曲江风度燕国文章”;“由桂林而高兴而桐地一脉相承开基绪,自元末而明初而清时四朝经历永千年”。二世张千一建(西祖)“后门堂”,张千五建(东祖)“石阶堂”。后门堂楹联:“后基布叶,自是前光克迪;门庭广大,依然尽世高风。”石阶堂楹联:“石似宏钟闻声名,胜迹千古;阶培芳桂茂荣香,腾达四方。”
3.长坑祥泉张氏祖祠
又名弓形祖祠,位于长坑乡祥泉村瓦坪头。始建不详。土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一字形建筑,一进五开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楹联:“祥磜奠鸿基,沿流溯源支派原分洞地;弓形垂燕翼,荣宗显祖功名宜占巍科”、“弓必学箕冶必学裘,远大规模垂祥磜;形如在左声如在右,绵延德泽振清河”等。
4.蓬莱岭美张氏祖宇
位于蓬莱镇岭美村,共有两座,分别称“田中祖宇”与“文斗祖宇”。田中祖宇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坐庚向甲,名为“正宇堂”,连四护厝。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2002年筹资45万元翻建。宗祠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楹联“田播朱华风雅颂;中朝笔架品清扬”、“田本千秋金鉴曲江相;中承百忍家风九世堂”、“田润后昆,凤起龙腾开玉局;中流砥柱,天高地迥展鹏程”、“七侯汤汉唐三相;万选青钱宋二铭”。文斗祖宇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历代有修建。宗祠坐西朝东,土石木结构,大厝式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楹联:“文林竞发孙支秀;斗室崇高祖德长”、“文螺献瑞,翠岭朝阳新气象;斗宿呈祥,曲江夜月旧景观”、“文昌聚秀,奕世传芳光祖德;斗山育贤,福泽绵长荣宗支”、“文采辉煌,荟萃群英传史实;斗星灿烂,簪缨世代庆丰年”。
5.龙涓鹤林张氏宗祠
位于龙涓乡鹤林村。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占地面积232.8平方米。楹联:“系出瀛山,溯清河而衍派;祥徽林鹤,倚大斗以开基”、“派出瀛山,祖泽孙谋深似海;灵钟大斗,蟠龙虎踞势何雄”。
6..祥华村张氏宗祠
共有两座。八斗尾张氏祖祠位于祥华乡祥华村八斗美自然村,又名“东木祖宇”,明洪武五年(1372年)始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87平方米,历代均有重修。楹联:“东序昭,西序穆,昭穆维伦华地文明永耀;木有本,水有源,本源可溯清河世泽长新。”岭兜祖祠位于祥华村岭兜自然村,亦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土木结构,坐辛向乙兼戌辰,历代有重修,1998年再修并立祖宗神位,建筑面积594平方米。
7.祥华东坑华美山张氏祖宇
位于祥华乡东坑村。始建未详。后于民国34年(1945年)和2000年两次重修。坐北朝南,土石木结构,悬山屋顶,一进五开间,有围墙、阳庭,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楹联:“华峰崇颍盈门锦;美德传扬奕世良”、“华山并耸,兰香桂馥增景福;美地丕荣,梅志松姿毓人龙”等。
8.金谷河内张氏祖祠
共两座。一世祖祠“银堤坂”,形称“田螺吐盖”,坐未向丑兼坤艮。二世祖祠“金堤堂”,坐坤向艮兼未丑。2001年集资16万元重修,占地1052平方米。门联“金门更美昭光泽;堤宇重光焕后昆”。龛联“金鉴千秋以义以德盛;堤延万世惟耕惟读兴”。
作者:凌文斌 原载:安溪县情网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