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常用中成药之(桂附地黄丸)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7-27

本人自学中医,才疏学浅,斗胆来论一下桂附地黄丸。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有位神医叫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其名其事流传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同一时代,另一位神医叫张仲景,没有载入三国的历史政剧之中,却被中医学界者称为医圣,为中医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流传后世,被整理为两本书——《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我们至今无法超越这两本书,也没有参透这两本书中所有方子的具体应用;换句话说,这两本书,还在研究中,这两本书中的方子,还在开发新的用途中。

金匮要略原文摘取:


中风历节病篇: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一提肾气丸)


血痹虚劳病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二提肾气丸)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三提肾气丸)


妇人杂病篇: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敌,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转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四提肾气丸)

我不知道有没有遗漏,这里的药名子不一样,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但从药方组成来看,都是: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炮附子一两。


所以这其实是同一个方子,一方多用。这就是名方——肾气丸,因出自金匮要略,也被称为金匮肾气丸。


可是现在我几乎找遍了所有的中成药,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肾气丸。


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居然是十味药的。而最接近于古方肾气丸的,居然是一个叫(桂附地黄丸)的药。区别是古方用的干地黄,今方用的熟地黄。


但是做成成药,能随处可买,已经很方便了,差点就差点吧。


我吃这个药的原因,口渴,小便多,完全是消渴病篇的症状,也伴有腰痛。


我现在口渴的毛病好多了,腰痛也好多了,只是膝部还有些酸软。


更神奇的,是这个药对我常年的过敏性哮喘有很大的改善。这个药在百度上查,会发现它还可以治很多书上没有记载的病。


因此药消渴,现在也被用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但书中的消渴病与糖尿病是有区别的,此方到底能不能治好糖尿病,还有待研究与观察。


中医讲的是调五脏,而肾为先天之本,很多病都与肾有关系,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肝、肾、脾同补。治疗的面当然要广一些。


而现在这个药的说明书上写的非常的简单:

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我有点像打广告的。这么好的药,这么全面的药,说明书太小,没有办法把他的适应症全说写出来,还有因为要辩证施治的问题,一般人不会辩证,写得详细,难免会被误用。反而写得少,被误用的几率小。


药厂不会给我提成,这个药非常容易买到,这个药能治的病不计其数。但也不可乱用,我给三位朋友开了这个药(无证行医)。一位效果明显(我看到她的症状主动给开的),一位不明显(听我口述吃药的经历主动尝试的),一位最近忘了联系,这个时间大概睡了。


这个药的特点是方中多是补阴的药,只有两味(桂枝,附子)是补阳的药,且剂量很小,意在引火归元,阴中求阳。


在我眼中,这是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与世间流传的说法不同,世间多说桂附地黄丸补阳,六味地黄丸补阴。我认为这是误传,甚至歪曲了这两味药的本质。


我并非无故这么说,本人自学易理九年,对阴阳五行的理解,是与常人不同的,而中医科班毕业的学生,想必没有像我一样有算命基础的,而中国医易同源,学了中医之后,我又对阴阳五行多了一种理解的方式。看人与事物又多了一个角度。


我认为,阴阳并非是相对的。不是非阴则阳,非阳则阴。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这个时代的成年人,80%以上是肾阳虚的湿寒体质,因为空调,冷饮,熬夜,房室过度,久病不愈,这些都是伤肾有条件。而无论是伤阴,还是伤阳,最后都会导致肾阳虚,术语叫阴损及阳,但我认为本质还是我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极少数人在年龄大了以后,会阳盛阴虚。但也不排除,所以还要辩证。


那为什么我要拿桂附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作比较呢?为什么我要首推(桂附地黄丸),而不推荐(六味地黄丸)呢?


请待续作:论常用中成药之(六味地黄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