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银子价值几何(三)

 国民一员 2017-07-28
古代银子价值几何(三)
阿 胜
货币史告诉我们:真正开始意义上使用银(货币),应该确立在元代,货币分上币与下币,金银为上,铜铁为下,中间还夹着宝钞。元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币制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元朝开始采用白银为价值的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交易作为流通手段。到了明末清初一两银子在与铜钱比价是大约制钱的一千二百文,到了清道光以后是三千文,到了清末,二十文铜钱可以买到1斤猪肉,七至八两银子或银元十二枚左右可以买到一亩良田,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一笔不小的钱款,有百两银子就是今天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洪武年间,一品大员月俸120公石大米,当时的一公石约为120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公斤大米,到了万历时合计七品官员一年的俸禄是45两白银,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需一两半银子就足够了,服役士兵军饷每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银价下跌造成的,加上大量赔款,银与铜的比价又有了上升。市贸使用的还是铜钱,到了清末民初铜钱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取代主币是铜元。可谓“铜钿”而不是“银子”当然在民国中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物价飞涨银元一度被民间认可,成为保值的主要货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