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锣峡口古阳关??——关于巴人阳关位置的考证(上)

 晨星楼藏书 2017-07-28

说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能很多重庆人都不知道,重庆也有一座阳关,而且比唐诗中说的阳关还要早一千多年。但重庆阳关在什么地方,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提供一点考证,或许有朋友感兴趣。因文章太长,分两天发出来。此为上段。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中所说的阳关,乃西汉所置,在今甘肃敦煌附近,与玉门关齐名。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巴国即有阳关。《华阳国志·巴志》说:“巴楚数相攻伐,故置捍关、阳关及沔关。”是为三关。其中捍关又称楚关、扦关,其位置歧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在今湖北长阳清江岸边,有人认为是在今重庆奉节夔门赤甲山上,还有人认为是在湖北长阳县境的长江西陵峡口。还有捍关、江关、阳关为三关的说法,其中的江关在今重庆奉节夔门赤甲山上。又有一说江关就是沔关,而沔关的位置则不可考。最近出版的《重庆市历史地图集第二卷》(以下简称《图集》)说“三关之中,阳关在明月山(今重庆长寿区、涪陵区之间的长江边)”“几为定论”。笔者只是历史的爱好者,学识和视野均有限,不知这“几为定论”从何而起。现不弃浅陋,就阳关的位置说说自己的意见。
其实,阳关的位置在郦道元的《水经·江水注》中已经说得很明白:“江水东迳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延熙(蜀后主刘禅年号)中,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治此。”此句之前,说的是:“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此句之后,说的是:“江水又东,右径黄葛峡,山高险,全无人居。江水又左径明月峡,东至梨乡,历鸡鸣峡。江之南岸有枳县治。”显然,巴子梁也好,阳关也好,都是在江州与黄葛峡之间,与明月峡隔着一个黄葛峡。那么,黄葛峡又在哪儿呢?
《太平寰宇记》卷136说:“州(渝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即刘备置关之所,东西长约两里。”其下又言:“涂山……东接石洞峡。”王尔鉴《乾隆巴县志》认为,是指绵亘江中的观音石梁,“宛若洞,然其为石洞峡”。按其所说,观音石梁在“县东二里”,很可能就是江北梁沱外的石梁,但那石梁并没有形成峡,而且与《太平寰宇记》所说“州东北二十里”也不同。向楚《民国巴县志》说,石洞峡“则在涪江北,不傍大江”。也就是说,重庆西北的涪江上可能也有一个叫石洞峡的地方,但与涂山“东接”的石洞峡显然不是一回事。《辞海》阳关条说其故址在重庆市东石洞关,却未指明这石洞关在何处。
历史上,重庆地处边陲,开发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较晚,所留古迹(包括遗址)不仅难与中原地区相比,与邻近的成都也没法相比。阳关毕竟有两千多年历史,重庆地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古迹(包括遗址)毕竟不多。可是,蜀汉以后,阳关究竟在何处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对于重庆人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笔者曾长期住在铜锣峡外的罗旗寺,曾经常来往于铜锣峡。笔者认为,黄葛峡、石洞峡就是现而今的铜锣峡,阳关就在铜锣峡靠近唐家沱的峡口附近。
首先,铜锣峡的位置与古迹的记载相符。
铜锣峡的位置与《太平寰宇记》所指不仅相符,而且也和《水经·江水注》所指不差不离。《水经·江水注》:“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左迳明月峡。”向楚在《民国巴县志》中把黄葛峡误认为是黄葛渡,所以说阳关“地不可考”。黄葛渡在江州城附近(今重庆长江大桥下游不远处),两岸开阔,并未形成峡(峡是两山夹水水面较窄的地方)。王尔鉴在《乾隆巴县志》中已经否定了这一说法。其实,黄葛峡即黄桷峡,也就是铜锣峡。铜锣峡中原有很多枝繁叶茂、树大根深的黄桷树(至今尚有不少),因而又被称为黄桷峡。黄葛与黄桷,字不同义同,可能是重庆人发音错误造成的。按植物本身的分类,应当是“葛”而不是“桷”。铜锣峡南岸有紫山沟,沟里有洞,是否就是石洞峡名的来源,不得而知。从《水经·江水注》提供的方位来看,阳关应在铜锣峡西,即今唐家沱一带,很可能就在峡口附近,那才是筑关的好地形好位置。
《水经·江水注》还说:“江水又左径明月峡,东至梨乡,历鸡鸣峡。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很显然,在明月峡与枳县(今涪陵)之间,还有一个叫鸡鸣峡的峡。黄葛峡、明月峡、鸡鸣峡构成了巴东三峡。巴东三峡是长江切割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而形成的,如今分别名为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
《图集》将明月山和明月峡都认定为是在长寿与涪陵交界处,与郦道元的说法显然是矛盾的。如果认定郦道元所说的明月峡就是现今的黄草峡,即使因为这是一本图集,不便过分展开论述,但至少也应当给出一个说明。如果真要这样认定,那么还应当解释一下郦道元所说的鸡鸣峡在哪儿。事实上,在黄草峡与涪陵城之间,再也没有峡了。过了黄草峡,甚至可以远望涪陵城。事实上,《图集》对捍关的论述就相当充分。为什么对捍关能够用上1000多字来论述,对沔关也用了300多字来说明,而对阳关却只用“几成定论”4个字就模糊过去了呢?为什么不把“几成定论”的理由以及赞成这样“定论”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多少介绍一下,抖那么几条出来呢?我觉得这是《图集》一个小小的失误。
现今将白鹤梁称为巴子梁,白鹤梁在涪陵(枳),显然与郦道元所说不是一回事。梁本义是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后引申为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铜锣峡里,北岸有唐家沱,南岸有鸡冠石,均是长江阶地,是否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巴子梁呢,不敢妄断。郦道元所说的巴子梁也可能是指水边或水中的石梁(碛石)。唐家沱铜钱坝外有长石尾,鸡冠石江边也有碛石,是否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巴子梁呢,也不敢妄断。如果说阳关就在铜锣峡靠近唐家沱处,这两种推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证明。
顺便还说一句,《图集》在正文中说“阳关在明月山(今重庆长寿区、涪陵区之间的长江边)”,地图又标在长寿区与渝北区、巴南区之间,可能是失误。同时,正文中说“阳关在明月山”,附图又用“今黄草峡风貌”,二者矛盾且无说明,也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