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尼康浮沉史:这位百岁老人走过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纪

 昵称535749 2017-07-28


2017 年 7 月 25 日,是尼康的大喜日子。

这位日系影像老工匠挨过了一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当中,有多少的辉煌未能细数,也有多少的辛酸未能尽诉。

或许在这些年,我们能记住的还是那几个点。

如在 2014 年再次奠定“最强 135 全画幅机身”地位的 D810,借 FM2 之名重燃情怀的 Df,还有在 CES 2016 上大放异彩的 D5、D500……这些是近几年,尼康创造的感动。

然而人们记住的,还有这百年老匠熬过的伤痛。

D750 和 D810 的更新并没有在“合适”的时间中出现,期待了一年的 DL 系列相机惨遭腰斩,而 J、AW、V 三大系列在无反战线上节节败退……2017 年开头的失利,让尼康粉丝多了几分担忧。

这位百年老人从战乱中诞生,经历过辉煌与落魄,走到了呈三足鼎立之势的今天。回望这百年,看看这位老匠到底经历过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

百年经典,也是从军工开始

早在 1914 年,日本突然连同英国一起向德国宣战。

当时,德国不再向日本供应军用瞄准器。正式这一点,为尼康的诞生种下了苗头。只是,当年的尼康还不叫尼康。

和德国开战之后,三菱造船在 1917 年,出资联合 TOKYO 计器制作所、岩城硝子制造所和藤井玻璃制造所共同组建了“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Nippon Kogaku K.K”。

这就是尼康的前身。他们的诞生跟相机没有太大的关系,刚起步的时候,这家“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也主攻瞄准器、显微镜这一类医用光学、镜片为主。

直到今天,尼康推出的镜片也拥有一个较高的市场地位,这也是从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结果。

到了 1932 年,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为自己研发的第一支镜头申请了专利,并首次打上了“Nikkor”这个标签。这就是全球第一支 Nikkor 镜头,而“Nikkor”这个标签,现在也成为了尼康专属的镜头系列“Nikkor 尼克尔镜头”。

总的来说,这就是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开端,也算是尼康的起源。尼康诞生也是源于国家、地区对军用光学的需求,这一点和大部分影像品牌是一致的。

“从镜头到机身”的发家史

从这段历史来看,尼康并没有制作相机机身的经验。在这一段时间内,Nikkor 大多数以军用、医用镜片和镜头为主。

到了 1933 年,当年的佳能以“精機光学研究所”的名字出现了。早期的佳能,也就是“精機光学研究所”是以仿制徕卡的 L39 螺母卡口机身为样板,制作出自己的可换镜头机身 Seiki’S Nippon。

当时的佳能也没有镜头的研发能力,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年的佳能用的也是尼康开发的镜头。

那时,这两家公司组建出一个名为 KAWNON 的品牌。更因为标志中有一个观音,佳能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用户成为“观音牌”。

(佳能 SII)

这段合作并不是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后来佳能就开始进行自主研发活动,用“Serenar”这个品牌推出了一系列 L39 镜头。这些镜头当年也大受好评,彻底让“观音牌”火了一把。

此时,尼康再次被放在了一边。深切明白到“没有机身就没有出路”的他们,也开始走机身研发的道路。当时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是  Zeiss Contax。因此,尼康早期的机器都有浓重的 Contax 影子。他们的标志,看起来也跟蔡司当年使用的标志很像。

1946 年 9 月,已经正式用上“Nikon”的尼康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相机 Nikon I。这款相机在 1948 年正式投入生产,数量仅有 738 台。

这款 Nikon I 对于尼康来说,可算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这块里程碑,在“画幅”上栽了跟头。

(插图来自:nicovandijk)

据相关资料显示,Nikon I 采用的是 24x32mm 画幅,和市面上最主流的柯达胶卷并不兼容。正正是兼容性的问题,Nikon I 最终也只能打入欧洲市场,而没有在美国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

所以说,尼康真正的起步点不是 Nikon 1,而是 Nikon M。

据报道,在 1949 年,美国记者 Jacob Deschin 在日本买走了一台 Nikon M,并在《纽约时报》上写了一篇测评。正是那时,尼康才被世人所熟知,走上了发展之路。

现在再回看这百年历史,尼康的经典应该是从 F 系列开始。

(插图来自:i1)

1959 年,尼康带来了 Nikon F 单反机身。这个系列的最大卖点就是可以更换附件,例如五菱镜取景器、卷片马达等等。它也开启了相机模块化设计的历史先河。

(插图来自:imgur)

而 1980 年出产尼康 F3 也是一个传奇。从 1980 年发布到 2002 年停产,F3 横跨了 22 年时间。即便在现在的交易市场中,F3 的单机身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可见其魅力。

F 系列推出后,尼康主要走的是高性能新闻机路线。而柯达也把尼康 F3 作为原型,开发出全球首款数码相机。

另外,尼康也是继哈苏之后飞上太空的相机品牌。

虽然当时 NASA 在首次登月中选择了哈苏,但中画幅胶卷应用在航天拍摄时,会受到单卷可拍数量的限制。一卷只有 12 张,用起来还有些不便。

为此,他们选择采用 135 胶卷的尼康。尼康也和 NASA 合作,推出了一款 NASA 宇航员专用款 Nikon F Photomic FTN,并开始了持续的合作关系。

自此之后,尼康的发展就更加顺利。F4 以及后续机型的推出,奠定了尼康在新闻用机领域上的地位。这个 N 字头的影像帝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数码时代的“三分天下”

到了 1999 年,尼康才正式走进了数码时代。

(尼康 D1,插图来自:维基百科)

那年,尼康推出了首款数码单反机身 D1。当时主打“高像素”的 D1,搭载的是一块 270 万像素 APS-C 画幅 CCD 传感器。

它的机身用上了时下新闻机流行的一体化手柄设计,支持 30-1/16,000 秒和 B 门曝光模式,1/500 秒闪光灯同步,可以说是当时较高的配置了。

(插图来自:Digicammuseum)

在那之后,D1 也衍生出了几款小更新款,如主推高感表现的 D1H 和 D1X。尼康随后也在 D1 上积累了经验,在 2003 年到 2007 年间推出了 D2H 和 D2X 两个系列,完善了它 APS-C 画幅专业机身的战线。

(插图来自:Globalauctionplatform)

与此同时,尼康也开始窥探到非新闻领域的用机需求。他们尝试去做一些面向摄影爱好者或非新闻摄影师的产品。例如,他们在 2002 年推出了面向高端定位的 APS-C 机身 D100,面向中端用户的 D70 则等到了 2005 年才面世。

要知道 2005 年到 2009 年年间,正是数码相机发展的顶峰时期。那时,绝大部分的用户正从胶卷往数码机身过渡,手机阵营还没有崛起。这时往大众群体投放数码单反机身才是正确的选择。

(尼康 D5600,插图来自:NR)

此时,尼康选择发展得较为成熟的 DX0 系列作为入口,吸引更多中端或入门用户进入到单反市场当中。而真正面向入门人群的 DX000 系列,则是到了 2009 年才面世。

当时,手机群体已经有崛起的迹象,“即拍即分享” 的模式才刚刚完成。那时,手机拍摄的质量虽然略有提升,但依旧未能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从这点分析,尼康这时才来部署入门级产品线,时机还算是合适的,但就真的有点晚了。

(插图来自:i.pbase)

不过要看市场部署的话,不能只看一个层面。2007 年到 2009 年这段时间内,尼康带来一项非常重要的更新。

那,就是 FX 画幅(35mm 全画幅)的引入。

尼康在 2007 年后期发布了自家首款搭载全画幅 CMOS 的单反机身 D3,这也开创了全画幅新闻机的先河。他们的百年宿敌佳能,也到了 2011 年,才推出全画幅新闻机 1Dx。从画幅和时间来看,尼康算是赢了先机。

(插图来自:Cameraegg)

另外,尼康在 2008 年推出了全画幅旗舰机身 D700,并且在后续的 D800 系列机型中,将“图像解析力、动态范围、宽容度”打造成核心卖点去销售,迅速在市场中站稳阵脚。

看着对家 5D 系列步步相逼,尼康整条全画幅战线也未见动摇。他们在全画幅机身上的部署,也会巧妙错开对家的定位。

D610 来打入门市场,主推性价比。D750 作为一个均衡性选择应付中阶用户。D8X0 系列则是主打高像素、动态范围等元素,满足摄影师在画质上的需求。而 D5 这个级别,对应的就是新闻工作者了。

这就是尼康现阶段的部署。这些产品和佳能之间,还是会有这微妙的错位关系。而因 α7 系列迅速崛起的索尼,分的则是无反阵型这一杯羹。

(插图来自:Cameraegg)

所以这三者在相机市场中,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三足鼎立”之势。

专注于静态拍摄的尼康,在市场中笼络着一群忠实用户,坐稳了自己的领地。虽然今年年初会有点不稳定,但这也不影响他们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反失利,影像巨人的迷失与反思

上文提到,尼康专注的是单反领域和静态拍摄领域。视频拍摄能力,以及无反阵营这些都不是尼康投放精力的地方。

特别是无反,尼康走的“无反”之路特别坎坷。

(尼康 V3,插图来自:IR)

2011 年,尼康推出了 1 系列可换镜头无反相机。相隔大概一年的时间,尼康推出了定位更低 J 系列,主打入门级市场。当时,尼康希望把这些无反机身定位在“面向追求便携的入门级用户”和“单反机身的补充”上。通过自家 Nikkor 尼克尔镜头系统来支撑整个无反系统,希望通过尼康单反系统延续下来的特点来吸引用户。

但这一点,并未能吸引用户。尼康无反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产品身上。

dsc08824

与 Micro 4/3 和索尼 E 卡口这两个主流系统相比,尼康 1 系列在画幅、画质、性能以及系统的完整性上没有任何优势。Micro 4/3 在松下和奥巴的共同培育下,系统已经有足够的完整性,静态拍摄和视频录制都能够兼顾好。

而索尼 E 卡口机身有着更大的画幅,以 APS-C 起步的索尼跟尼康比的话,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索尼现在是把 E 卡口当作重点机身来打造,微单系列机身和 FS 系列录像机都用上了 E 口,整个系统的完成度也很高。

再加上万能转接带来的吸引力加成,索尼 E 口系统与尼康 1 系列之间也有着未能逾越的差距。

或者,把两个主力做无反的阵营跟尼康作比较,这可能有点不公平。毕竟,尼康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单反机身上。倾侧重心不同,很难做对等的比较。

dsc07096

但即便对比的佳能,尼康也没有拿出什么能打的选手来迎战。

和尼康一样,早期的佳能在搭建无反系统时,都只是把它们当做“便携的单反备机”去做。所以,早期的 EOS M 并未能独当一面。

但是,佳能在 EOS M5 身上加大了投入,把现有的核心技术都投放到这款机身上,整机的表现即时出现大转变。现在的 EOS M5 和 M6,均能够在拍照和视频上取得平衡,具备比以前更高的竞争力。

nikon-1-j5-review-design-hero-1

反观尼康,传感器性能、画幅上的失利成为它最大的硬伤。没有技术投入,单单靠着单反系统的积累是不足以支撑无反系统的发展。1 系列和后续推出的三防机身 AW,这两者在市场中的惨况就是尼康这套策略失败后,需要承受的结果。

尼康现阶段要做的,是重整无反阵营的部署。必须改变现在“无反只是辅助”的思维,之后的新品才有出路。不然,推再多类似 AW 系列的新品,也只是徒劳。

Nikon1J5_hero04-1200-80

这个,其实现在的尼康高层已经意识到。他们于上周接受访问时已经提到了新无反计划。他们这次表达的意思,和上次接受 PhotographyBlog 的访问时提到的基本一致:

我们的数码单反系列产品已经走得很快、很远了,就像是 F1 赛车一样。而现在的 1 系列还是受到了传感器尺寸的限制,搭载 1 英寸传感器的它就像是一台跑得慢的卡丁车。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用户因为这些 “妥协” 而选择不同尺寸的机身,就像他们在选择机身尺寸时就要逼他们选择,卡丁车还是 F1。

另外,我们可以肯定的是,1 系列并不会消失,我们正在 “寻找” 搭载其他尺寸传感器的无反相机。

随后,尼康官方也确认了新无反计划的消息。相信在未来,如果尼康要下定决心 “魔改”1 系列的话,那可能会从选用 APS-C 画幅传感器开始。再结合官方转接环和自家的镜头储备,1 系列将会获得新的发展。

百年老人,该如何往前走

从当年的“山寨借鉴”,到今天成熟的“影像皇朝”,尼康这百年赢尽了掌声,也历尽了艰辛。

走到今天,这个品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情怀与历史。更多的是,他们用技术、产品为整个影像圈带来的影响。

或者有人会认为,年初公布的财政亏损和产品研发失败等负面消息,会影响到这位百年老人的生命线,也有人会就此提出“尼康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

但事实表明,这位老人依然有走下去的动力。

用新旗舰来稳住军心,新无反计划来定立下一步的方向。这样,百年老人才能获取更多走下去的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