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处盆地上顶锅盖 成都冬季治霾很恼火

 wangliangqing 2017-07-28

  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随着气象条件变化的。今天我们来摆一摆“为啥冬天更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尤其是去年冬天,反反复复出现持续的霾天气,反反复复拉响重污染天气预警,折腾惨了。

  说到冬季的气象条件,就不得不提冬季遭遇重污染天气时,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逆温。

  在底层大气,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降低0.6℃左右。也就是说,在数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这种大气层结构容易发生上下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和远距离输送、扩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但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层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使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从而出现持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其大范围积累的静稳天气。

  偏偏在冬季,静稳天气更容易出现,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是比较小的。但另一方面,冬季我们又需要取暖,又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就导致了冬季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

  又偏偏我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所以也有人把我们成都人遇到的逆温层比喻为“大锅盖”。想想看,下有地形让污染物容易汇聚,上又顶着一个“大锅盖”阻碍污染物扩散,如果再出现污染物的排放量超标,我们身处其中,简直就像“烟熏腊肉”了。

  监测数据显示,往年成都逆温层距离地面通常都是四五百米,但去年冬季甚至出现了只有一两百米的情况,简直“低出了新高度”。所以,大家理解为啥一到冬天,成都治霾就特别“伤脑筋”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