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背街的茶店
2017-07-28 | 阅:  转:  |  分享 
  
《背街的茶店》十五年

原创?2017-07-20?郑启五?厦门郑启五









这是我2002年的茶散文《背街的茶店》开场白,当时老夫之所以对这家小店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它与我的母校——演武小学仅仅一步之遥,另一方面自然是爱茶使然,将小店作为茶流通里别具一格的模式加以欣赏,加以记录。





《背街的茶店》曾在《海峡生活报》“闽南风”副刊茶香幽幽,又先后被编入《到闽南喝功夫茶》和《把盏话茶》两本散文选里,一路逍遥,不知不觉,壶中时光流逝15个年头……





厦门一度多过米铺、多过银行的茶店盛极而衰,茶行业风起云涌,大浪淘沙,而我笔下的这家“背街的茶店”却始终春风依旧,稳超胜券。做生意我是外行,但这家背街的茶店或许“不忘初心”,守住了那壶叫诚信的老茶……



?

郑启五:背街的茶店

在厦门演武商业街阴凉的背面,有一条不街不巷的通道,不大有人来去的,相形它背面的大街,恰好可用“门可罗雀”和“门庭若市”这一对成语,但还是有人相中了那里,开了一家卖茶的铺子,取名“茶故乡”。

可能是为了弥补背街的弱点,“茶故乡”的店门开得特别大,店面有多宽,店门就有多大,加上店内的两排茶柜贴墙而立,整个店家直通通的,布置得极为流畅,几乎没给人有“门”的感觉。内墙贴上了砖型壁纸,看了很像乡土的红砖墙,装修得简约而素净。店的内墙下有一方茶几,店主泡茶当班,如县官一般,两旁的不锈钢茶桶们则如同两排差役。当然所有肚大腰圆的“差役”执行的是往人间传播茗香的美差,亲和得很。

爱茶的我登堂入室,探头探脑,四下打量,店内的茶类为乌龙茶和普洱茶各占半壁江山,散装的、简装的、精装的一应俱全。店主招呼喝茶,我连忙表示只是看看而已。“来的都是客”,主人边说边烫杯,我也就不再客气了。泡的是一盅“原味溪茶”,甘香可口,这是闽南乌龙茶新的口味。主人告之,此茶由“铁观音”和“毛蟹”嫁接而成,力求茶中既有“铁观音”的回甘和韵味,又有“毛蟹”的甘淳和清香,如此一点拨,确实是有那么些味道。店家的创新茶中还有一品叫“粒粒香”的,是由“铁观音”和“黄金桂”喜结良缘后的结晶。而“铁观音”和“本山”也已经牵手,又一款新品种即将问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占有的份额不断在变化之中。既有茶饮料与洋饮料之间的竞争,也有乌龙茶和绿茶、普洱茶之间的竞争,还有乌龙茶各品种各产地之间的竞争,新品种的推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茶故乡”店位偏店家小,但老板心热口快,信息不少,听着听着,我耳目一新,二遍茶就喝得更有滋味了。

商品竞争风起云涌,“好酒也怕巷子深”,多少茶家敢于立足在寸土寸金的中山路上搏风击浪,一争高下,而“茶故乡”却缩头乌龟似地,在这个背街的冷落之处默默而为,是不是缺乏胆识和魄力?我这近乎冒昧的发问显然不是好面对的,于是就补充一句,“不好意思,这问题您完全可以回避”,主人嫣然一笑,坦然相告:“‘茶故乡’原本也开在黄金路段,现在退至深巷,是以退为进,迎击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这话怎么说?”我大惑不解,甚至有点怀疑他是在玩语言游戏。

???“茶叶生意已经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同样的面积,这里的租金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降低了经营成本,我们的茶叶就可以以更诚信的价格面对消费者。再则我们原来在黄金路段的经营中已经赢得了一批老客户,普洱茶有台湾客,乌龙茶有广东客,我们将以送货上门的形式牢牢抓住他们!”说话间,电话铃响了,不足一分钟就谈好了一笔新的生意,“虽然一斤茶没赚他几毛钱,但对方需要量很大,150斤哪,利润还是不小的哩,”主人呵呵地笑了,电壶里的水咕咕地冒着水汽,背街的茶店里茗香幽幽……

2002/5/12



献花(0)
+1
(本文系郑启五书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