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户测评 | 旗舰杀手,又杀回来了!

 mjf武哥 2017-07-28

一加一,以旗舰杀手的标签横空出世,其独特的悬浮屏设计和真TM好的特殊材质后盖,至今仍然令人津津乐道;一加二,首次带着金属元素和五款不同材质的手机保护壳,也延续至今;一加3/3T,全金属后壳的采用,顶级而均衡的性能表现,不俗的拍照能力,令其成为一代经典;

如今一加5带着一加手机前几代的荣耀与光辉来到世人面前,骁龙835+8G内存,令其再一次站在如今手机性能的巅峰,广角+长焦双摄的加持,让人满怀期待。如此的硬件配置下,一加5究竟表现的如何?它首次加入的双摄功力有几许?那个曾经的『旗舰杀手』,如今再次披甲上阵!我们一一解读。

打开猎豹浏览器,查看更多科技图集

开箱

一加5采用了与一加3/3T类似的包装风格,白色的顶盖下面是一加红的底盒,正面除了印文冲压的数字5以外,别无他物,看起来非常简洁。

从一加X开始,一加就确定了自己的包装盒风格,除了细节的修改和数字的更替,几乎没有变化,设计的延续性,对于一款产品来讲非常重要。

外观

奔驰汽车的设计师在设计这一代S级汽车的时候,带来了众多奔驰用户引以为傲的「天使之翼」尾灯,尤其在晚上,汽车尾部两端由数百颗LED勾画出的三对弯曲的翅膀,犹如神来之笔,瞬间带起整辆车的气质,非常科幻。正如奔驰所说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曲线,是任何一个设计师逃脱不开、也挣不脱的命运。

之于手机,其正面的曲线设计,更加倾向于颜值优先,而后背的曲线设计,更加注重手感。如何权衡颜值和手感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加,也是手机厂家需要深度思考的。

一加5的正面,与上代一加3/3T的变化并不明显,漆黑一片的正面,在四边的2.5D玻璃过渡,不但可以醒目提神,也提升了手感。由于一加5正面玻璃边缘的弧度走势轻缓,所以使得一加5的屏幕边缘弧度看起来更长,虽然不是,但确实有一丝曲面屏幕的气质了。甚至其指纹按键部分,一加五仍然在指纹开孔部分,采用了弧面过渡的设计,看上去和摸上去都十分自然,浑然一体。

背面曲线仍然保持与一加3/3T相同的思路进行设计,中间大片纯平区域,来到边框将近一厘米位置,开始向正面延伸,直到边框部分,与中框由一条造型特别的腰线连接在一起。这条腰线的特别之处在于,手机顶部与底部,开始由中部切向正面,直到与手机正面的倒角切边完全融合,这种曲线的细节设计,才是让消费者无意之间发现之后,为之感动的。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用到过iPhone,iPhone的中框与背部是一条完整的曲线。iPhone的颜值我们且不做评价,但手感是不错的,他的手感基于在所有部位都能感受到iPhone独特的圆润曲线。但,拿着iPhone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滑!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明显,感觉随时要掉在地上一样。

可一加5居然由于这条腰线的存在,让它在被握在手中的时候,带来了与iPhone同样友好的手感的同事,却与iPhone完全相反的安分感,丝毫没有要滑落的感觉。

不过,同iPhone一样,一加背面顶部的摄像头,毫不客气的突出了。这也是因为一加五整体设计非常轻薄,薄到,我身边任何一个见过或者摸过朋友,异口同声的发出「哇哦~」的惊呼。这一代一加五,非常轻薄!即使是带上保护壳,尤其是凯夫拉这种本身就很薄的保护壳,几乎不会增加厚度,并且还能让摄像头与保护壳保持同一水平。一加的特殊材质保护壳,在增强手感和安全感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整机的颜值。

这一代的一加五外观对于前几代的传承和延续属于隐性传承,乍看上去并不明显,没有了之前刚毅、硬朗的风格,却用一个设计别致的腰线,勾勒出整个手机设计的精髓。

我们无法评价这样的外观设计,究竟是伟大还是平庸,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认为这样的设计仍然是相当「一加」的。一加,总是善于在现有的资源中,利用自己的对设计的独特理解和对生产工艺的严苛把控,将手机的品质感,从设计图纸上搬下来,完整地传达给我们,所以,一加5仍然是那个「一加手机」。

不管是加油,还是初次使用一加的用户,一加在设计和品质感上绝不会让你失望,他那些隐匿于平淡中的细节设计,更是会让你为之称赞的。

相机

比起一加手机外观上的变化,我想更多用户更加关注一加5上新加入的双摄。市场上的双摄方案无非就是:黑白+彩色的双摄组合、广角+长焦的双摄组合、标准+景深的双摄方案。而一加5此次采用的是第二种,广角+长焦的双摄方案,也是我认为最为实用的双摄方案。

以广角+长焦双摄方案的先驱iPhone 7 Plus为例,其长焦等效56mm的焦距,可以让手机在人像、特别静物等的场景中,比之广角等效28mm的表现,更加令人满意。等效56mm非常接近标准镜头的焦段,让它视野中的景物看起来最为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透视变形非常小,也是被各种老法师称赞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经典标准镜头。因此,我认为一加5上采用类似的广角+长焦双摄方案,让用户额外多了一个56mm镜头,这一点就足够令人惊喜。

一加手机在一加3/3T的拍照表现上大放异彩,一个成立不足5年的新晋手机厂商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更加期待一加5相机的拍照表现。

一加5相机参数:

广角等效28mm:传感器 Sony IMX 398,1600万像素,像素尺寸 1.12 µm, f/1.7 大光圈,DCAF 双核对焦,无光学防抖;

长焦等效约45mm:传感器Sony IMX 350,2000万像素,像素尺寸1.0 µm,f/2.6 光圈,PDAF相位对焦,无光学防抖。

iPhone7 Plus相机参数:

广角等效28mm:传感器 Sony IMX298,1200万像素,像素尺寸1.25 µm, ƒ/1.8 光圈,PDAF相位对焦,BIS光学防抖;

长焦等效56mm:传感器 Sony IMX298,1200万像素,像素尺寸1.25 µm ,ƒ/2.8 光圈,PDAF相位对焦,BIS光学防抖。

为什么一加5的双摄是:广角1600W+长焦2000W的组合?

两款手机都采用了“广角+长焦”的双摄方案,不同的是iPhone是两倍光学变焦,而一加五是1.6倍光学变焦。iPhone两个摄像头的CMOS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镜头设计不同,做到了完整的两倍无损变焦。

而一加五变焦至1.6倍(裁切至约1000W像素)且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触发长焦摄像头(约2000W像素)。1000W、2000W是一个看起来奇妙的组合,比之iPhone,一加5不但是无损变焦至1.6倍,并且分辨率增加至2000W像素,为什么?因为1.6倍是一加五的长焦、广角焦距比值,并非是2倍视角(等效56mm)的比值,那么让我们将广角镜头变焦(裁切)至2倍视角(等效56mm)那么只剩下约800W像素,而将本身就有1.6倍视角的2000W像素长焦镜头变焦(裁切)至2倍视角(等效56mm)时,我们发现此时长焦镜头剩下的恰好是约1600W像素,与我们的广角镜头分辨率保持了一致。

但是,注意这是由45mm镜头2000W像素,裁切成56mm视角的1600W像素。与本身等效56mm镜头1600W像素分辨率的摄像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是一加5广角1600W,长焦2000W的组合的秘密了。

至于为什么一加采用等效45mm镜头,我就不得而知了,尝试猜测一下,原因有二:

1、一加5整机非常轻薄,厚度只有7.25mm,前后玻璃面板+IMX398/350厚度+镜头厚度需要控制在7.25mm上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把56mm镜组做进这个厚度就更加的困难,所以之所以是选择长焦是等效45mm焦段,很可能是一加因为厚度控制原因权衡出的结果。

2、或许情怀?但我所知道的情怀镜头中并没有45mm焦距的。不过却有另外一个与其焦距非常相似的135相机镜头,就是温良淑德的宾得“长公主” FA43mm F1.9 Limited,按照标准镜头的严格定义:焦距等于CMOS对角线长度43mm,所以世界上只有宾得长公主这一款严格的标准镜头。43mm与45mm差距微乎其微,我们也就当做一加5的长焦镜头焦段在致敬宾得吧。

以上两点是我不负责任的主观猜测,不代表一加官方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对一加5的长焦有所认识了,下面开始看样张(注:由于iPhone 7 Plus与一加5的长焦端视角有所不同,所以人像对比环节,我们所能看到的照片视角也是有差异的;加上两款手机本身解析力上的差异,使得解析力对比也变的复杂起来,所以人像模式对比环节着重看焦外虚化的算法优化、以及虚化表现)。

室外部分

▲上面一组照片,我们看到,一加5的色彩饱和度偏高,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100%放大,一加5细节表现稍好于iPhone 7 Plus,得益于其1600W像素的解析力优势。但二者在放大之后,在画面右侧均出现彩色摩尔纹,鉴于二者情况都非常轻微,没必要深究。

▲对着路灯直拍,可以看到二者无论在色彩、细节、宽容度上,表现都十分接近,iPhone 7 Plus以十分不明显的优势在天空细节上胜出一筹。

▲上面一组样张,二者在色彩表现上出现差异,iPhone忠实还原,而一加5略微偏黄。但,一加5在右上方的云层和树木细节表现上均强出iPhone 7 Plus。

▲这一组样张中,可以看到二者在色彩表现上非常一致,但在远处景物细节表现上差异却比较明显,一加5看起来宽容度更强,比之iPhone也保留了更多的细节和更好的饱和度。100%放大照片,也验证了这个说法,一加的细节表现力非常好。

▲这一组是夜晚强光下,二者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准,并没有出现过曝或者死黑的情况。iPhone的白平衡矫正过度,一加5更加接近现场水平。

▲可事先看看,二者在焦外的表现,iPhone乍看起来更为柔和,但点光源也一并柔和掉了,一加五的焦外看起来更加真实。

人像部分

▲人像部分,二者视角不同,iPhone 7 Plus的假人的面部光线不足,一加五看起来更加均匀。焦外部分,iPhone的算法居然已经有了距离上的考虑,看画面左侧的粉色花朵,iPhone的表现是渐进式的虚化,而一加5是全部都实,没有将不再“焦内”的花朵虚化掉。不过对于发丝这样的世界难题,任苹果公司作用几千亿美金家产,也是无济于事的,二者表现相同。

▲本屌入镜,由于二者视角不一,所以我故意让拍摄者保持尽量相同的构图,可以看到,在脸部皮肤的表现是,一加表现更加的真实,iPhone为了保持人脸充分的曝光,导致直接受光面部分过曝。一加5的焦外比之iPhone也更加的柔美。

▲上面一张,是我故意在调戏两部手机,令人惊讶的是,一加5将四根铁丝的细节表达的淋漓尽致,完全与背景分离开来,而iPhone却虚掉了三根。

▲继续调戏两部手机,这组对比加入纵深虚化,一加5的表现仍然强过iPhone 7 Plus,iPhone 7 Plus在焦内的衣架和衣勾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虚化表现。一加却挑不出很大的毛病。

室内部分

▲室内部分,二者表现十分接近,细节表现均十分优秀,一加虽然看起来解析度更高,但锐化稍稍过度,iPhone看起来更加自然。

▲二者表现非常一致。

▲二者表现都十分优秀,无论是画面中心还是边缘的解析度,都十分一致。

夜景

▲在夜景对比场景,可以看到,二者表现差异非常细微,100%放大之后,一加5由于解析力的优势,细节上强过iPhone一筹,但注意,此时的iPhone ISO为 100,而一加5为ISO 9600。

▲这组样张,可以看到,一加五在对比度表现上强过iPhone,整体看起来画面也更加纯净,iPhone则更为自然。

▲这组样张对比中,二者均以高水准发挥,但一加5的点光源炫光更强,但右侧的高亮区域的玻璃骨架显示细节更多。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初次操刀双摄的一加有条不紊的做出了自己的节奏,一加的人像模式看起来更加的自然,焦外虚化也非常柔美,虽然在诸如发丝的细节性难题上还难以做到完美,但对比分享至SNS平台,无论是一加5还是iPhone都已足够。主摄像头方面,一加5采用了最新了IMX398 1600W像素CMOS,比之iPhone万年打磨的IMX 298在宽容度、细节表现上都要强出一筹。

屏幕

同一加3/3T一样,一加5配备了一块分辨率为1080P的AMOLED屏幕,支持 sRGB,DCI-P3 显示,支持阅读模式、夜间模式、抬手亮屏等。手机行业发展至今,在屏幕一环上形式以逐渐明朗,超广色域、超高对比度、超大可视角度、省电、轻薄、以及最重要的可弯曲,让传统的LCD屏幕,全面落败。LCD几乎没有一项可以超过OLED屏幕的参数。

今年的一加五令我感到兴奋的是加入对DCI-P3的支持,用NTSC的标准来衡量,100% DCI-P3相当于96% NTSC,而sRGB相当于71% NTSC,DCI-P3完全覆盖sRGB。并且,很多LCD也标着支持95+%的NTSC色域,支持跟真的能显示是两回事。这就是AMOLED的先天优势了,由于超广色域的特性,让他在加入对DCI-P3的支持时不费吹灰之力。(上图为iPhone 7的P3标准,与DCI-P3类同,可进行参考)加入DCI-P3的支持,让这块色彩艳丽的屏幕更加素雅一些,但比之LCD还是要艳丽一些的。我们来对比一下。

▲对比屏幕与对比照片方法类似,对比度、色彩、细节、动态范围全看一遍自然能对比出孰优孰劣。该图上面为一加5 AMOLED下面为一加2 LCD,可以看得到画面中央位置水波纹的细节和水下地面的沟壑起伏细节,AMOLED是有非常强大的优势的。另外画面顶部岩石纹理和色彩,AMOLED均更加真实。

▲上一加5,下一加2。画面中央位置,地面上的青草,和天际泛起的光晕,AMOLED均能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像LCD显示的那般容易“过曝”。并且AMOLED的色彩过渡也更加的自然,黄色光晕望蓝色光晕过渡是非常考验屏幕的一个部分,AMOLED过渡的更加自然。

▲左一加2,右一加5。对比草丛部分,可以看到,右边的一加五,对黄绿色的草丛显示细节虽然更多,但色彩过于浓郁,天空部分,二者显示的都非常赞。但仔细观摩,还是右面的AMOLED给出了更多的云层细节。

▲上面一张图,更加的明显,水中的波纹、高光岩石中的细节、对岩石上草的色彩还原,虽然AMOLED偏向浓郁,但无疑更加准确,LCD受限于自身色彩显示范围,无法如DCI-P3色域那般更加完整的显示色彩。

很多人怀疑AMOLED阳光下的亮度表现,我尝试中午1点-2点站在太阳下看手机屏幕,一加5完全没有问题,清晰可见。DCI-P3色域是美国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推出的一种RGB颜色空间,他比sRGB能显示更多的色彩,也可以让我们在手机修图的时候,对色彩把控更加精准,这一点十分令人欣喜!

当然AMOLED也有它的问题:Pentile排列、文字彩边、时间长眼镜更容易疲劳等等,但是瑕不掩瑜其本身带来的优点多于不足,更广色域、更高的对比度、更省电、节能等等。也正是因为AMOLED的存在,才有了阅读模式、夜间模式、抬手亮屏等。所以,AMOLED绝不会是一加的一块短板。

性能和续航

一加五配置表:骁龙835满血版、8G LPDDR4X内存、128GB UFS 2.1 双通道、3300 mAh、Dash 闪充技术 (5V 4A)。现阶段的市场上这个配置,借用一句话叫做,你还想怎么样?

我连续试着全开特效、高帧频开启玩王者荣耀,丝毫没有卡顿,是的一丝丝都没有!哪怕是连续玩一个小时,也并没有感受到卡顿感和后背发烫的不可接受的情况。所有应用基本秒开,开启之后过了很久再进去,仍然秒进。堆参数或许谁都会,但能堆出一个如此的体验,也算堆的其所!

一位小伙伴,从一加一更换的一加5时,说:用氢OS的一加一时,感觉一加一飞快,完全可以再战3年。但当我更换了一加5之后,才知道一加一的那种“飞快”其实是卡顿,拿到一加5才知道什么叫做快!

毋庸置疑,一加5的性能位数当今的金字塔尖,没有什么游戏和应用可以达到他的性能极限。

一加还有Dash,低电压、大电流的充电方式,半个小时可以冲到60%,大约76分钟可以全部充满。这个速度在去年令人惊艳,在今天依旧很快,却难称惊艳了。

氢OS

这是一个拥有十几年行业经验的资深电子商务从业者跟我说过的原话:氢OS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手机端操作系统,他没有繁杂的设置选项和广告推送,以速度为最高优先级,即使安装了数十上百个应用,也没有对他的基础体验造成重大影响。简洁但高效!

全程将嘴撑到最大听完他的话,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感。后来我静下来去想的时候,终于得到了答案,因为我用的是一加二,而他用的是一加一。我的抵触感,更多源自于一加二那枚识别率极低的指纹识别按键。貌似与氢OS无关。

如今一加5上搭载了基于Android 7.1.1 的氢OS3.5.0。如同最早的氢OS一样,同样是以速度为最高优先级,甚至在很多的场景中舍弃或者简化了过渡动画,比如解锁、切换应用等。系统的所有内容均为速度而优化。

如今的氢OS 3.5明显已经非常完整,多数的设置选项也充实起来,比如显示中的阅读模式、夜间护眼模式、抬手亮屏、屏保设置,按键设置中的按键功能设置、长按操作、甚至是按键背光灯。已经不会在功能上再落后与其他的定制化系统。

氢OS的如今的形态,更多的是在为氢氧融合做着各种准备,形态和表现形式上,取氢氧各家之长,逐步优化。

希望一加接下来可以再氢OS上多下功夫,让氢丰满起来的同时,不丧失最初的“有趣”。

总结

双摄的首次加入,令本身拍照优秀的一加手机,拥有了人像模式的加持,情怀的45mm焦距让我们在iPhone的等效56mm之外多了一份选择,一加5的拍照表现仍旧属于国产手机第一梯队;搭载骁龙835和8G内存足矣让一加5在性能上傲视群雄,但3300mAh的电话次续航虽然比之一加3/3T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旧令人担忧,不过Dash闪充的补足令一加五的续航多了一份保障;Android 7.1.1的附体让一加5率先走进了时代的前端,但氢OS的细节表现仍待优化。

总之,用一句话来总结一加五:这是一个你几乎挑不出毛病的旗舰手机。就如题目所说的那个曾经的『旗舰杀手』,如今再次披甲上阵!

关于顶配3499元和低配2999元的售价,我的推荐是上顶配版一加5,因为一加已经为你拿出了市场内,现如今的最高性能配置,就如俗话说的:买新不买旧,一个道理!顶配版一加5如今暴强的性能,可以让你的手机更换周期变的更长。退一步来讲,当下最强的手机端芯片骁龙835搭配8G内存,配置上也更加均衡,我们手机用起来变的卡顿的时候往往不是CPU,而是因为内存的捉襟见肘。所以,希望入一加5的同学们,上顶配吧!

一加手机最初以“不将就”的标签走进我们的视野,起初我们不屑一顾。直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声音:手感真的不错!后盖真的很特别!造型真的很别致!品质感的确很不同!大家开始对一加手机另眼相看。

大多数人,仍旧停留:在一个成立时间不足5年的手机厂商会做出什么好用的手机吗?的怀疑当中。随着这些怀疑,一加一代又一代的成为『旗舰杀手』、成为经典手机、成为十佳手机的时候,人们慢慢开始趋之若鹜。

可能这就是刘作虎口中说的「本分」吧,刘作虎坚信:我们坚持本分的做好自己能够做的更好的事情,总有一天消费者会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一加手机,一个完全不同于时代主流产品研发思路的产品,究竟最后沦为小众、还是等待着某个可被点燃的爆点,我们拭目以待。总之,本带一加5作为2017年的『旗舰杀手』,再次披甲上阵!不知道,一线品牌的诸位们是否准备妥当?

本文来自一加社区@lawliet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