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会计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
2017-07-28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

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职能;3.会计的对象;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要素;6.会计等式。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二)分类(了解):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指的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专门方法,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单位的账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的会计。

管理会计指的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要求,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会计。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第一,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外部的关系人,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第二,提供的信息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过去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于提供未来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其中:

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报告:是指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共计三项工作。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易考判断题)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会计基础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采用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四)现值(折现后的金额,即若干时期后的某一金额可算作现在的多少)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中级或注会中财管的基本知识)

(五)公允价值(大家公认的公平金额)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八、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或:资产=权益

简要解释如下:

企业的资产只有两个来源渠道和归属,一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债权人,另一个部分资产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称为权益。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强调: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经济业务类型(共计四类九种):

第一类业务: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三种情况: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例如:从银行借款,并用该借款偿还原欠货款;(银行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第二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例如:向银行借款并存入银行。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如:收到企业所有者投入的机器一台;(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增加)

第三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如:投资者收回对企业的投资,办妥手续后以银行存款返还给投资者;(实收资本、银行存款)

第四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利润增加)

(2)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如:经批准企业已经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应付债券、实收资本)

很显然,不论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因此,把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理解: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计算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明企业实现了盈利;当收入小于费用时,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亏损。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2)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两类会计等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刻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方面,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一个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联系:

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资产、负债发生变化,收入和费用引起的资产增加额和负债增加额的差额就是利润,利润等于收入和费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额。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即两张基础报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重点掌握,易出判断题)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其中,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的简称,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为了便于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零星采购等)的需要,预付给企业内部各单位或职工个人备用的款项。

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解析:财物是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选项AB没有实物形态。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即负债。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和费用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提供劳务的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劳务成本。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重点掌握,易出判断题)

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例如:不许为了私设小金库、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偷逃税款等,设置账外账。

(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六)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本章内容较少。主要讲述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账户的概念、账户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要求掌握)

(一)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说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求掌握)

(一)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于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

设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2)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4)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5)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一定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易考选择题,只需简单记忆)

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要求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说明: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时,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要求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例如:对于工业企业,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制造产品,因而需要设置反映生产耗费的科目,如“生产成本”;还需要设置反映生产成果的科目,如“库存商品”等。而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不进行产品生产,因而一般不需要设置“生产成本”科目,但需要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等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

四、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要求掌握)

(一)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分类:

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致。

1.按照其所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2.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3.根据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账户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五、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了解):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格式,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增加情况,另一部分反映数额的减少情况。根据这个需要,把账户划分为左右两方,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即“左借右贷”。

注意: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2)对于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3)对于资产类账户,有些账户特殊,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主要包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等。

(二)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

在账户登记时,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之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和本期期初余额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其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注意: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是相对于一定的会计期间来说的,一定会计期间结束时的期末余额,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开始时就成为期初余额。也就是说,本期的期末余额=下期的期初余额。

(三)账户基本结构中包括的具体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3.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摘要;

5.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6.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格式:

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的记账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账户的格式分为简单格式和标准格式两种。

(1)简单格式:

简单格式由大写的字母“T”或汉字“丁”形似,因此,也称为T型账户或丁字账,这种格式的内容中只包括账户的名称、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不包括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以及经济业务摘要。使用这种格式可以很方便地将会计要素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汇总。在日常会计要素核算中,如果单位采用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则在登记总帐之前,先登记丁字账,然后,根据丁字账进行汇总,最后按其结果登记总分类账。

(2)标准格式:

标准格式是会计账户的正规格式,包括账户基本结构中的全部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设置并使用会计账簿,因此,会计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

六、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要求掌握,易考选择题和判断题):

(一)联系:

1.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区别:

1.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3.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本章主要讲述了下列内容:(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3)试算平衡的应用;(4)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以及平行登记。这五部分内容都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具体内容讲解: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例如:对于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而不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的减少。

特点: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简单,但是由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上述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一方面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减少。

特点(易考选择题):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账户基本结构

1.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其中:

(1)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注意:个别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例如:预提费用、本年利润。

“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先提取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大于预先提取的数额,应视为待摊费用。

“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借方登记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如果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利润数额;如果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亏损数额。

(2)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经营业绩,不应留存到下一会计期间,应当在当期予以结转,以便下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账户金额能够反映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收入情况,期末要将收入类账户的全部余额计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以便结算本期利润,收入类账户结转之后没有余额(注意教材45页的表述“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不妥,应该去掉“一般”二字)。

2.对于资产类和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资产、费用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费用减少数。

(1)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借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注意:

①个别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贷方,例如:累计折旧、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②有些资产类账户的余额既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例如:对于“应收账款”账户,如果本期收回的款项大于应收款项(即存在预收款项),则期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表示预收的款项,此时“应收账款”账户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

(2)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在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应为借方余额。具体而言:

①生产成本、劳务成本账户在期末一般有余额,其余额在借方,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②制造费用账户在期末结转(计入生产成本)之后一般没有余额。

③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期末(结转计入本年利润)没有余额。

总结:

(1)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

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有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

(3)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例如上述提到的“应收账款”账户。除此以外,还有“应付账款”账户、“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等。

(4)对于收入类账户以及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在期末结账时都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初、期末没有余额。

(三)记账规则

1.内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含义:对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同时在相互联系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并且借方登记的数额等于贷方登记的数额。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方法就是编制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又称为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仅涉及两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

例如:把现金存入银行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2)复合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分录。例如:

(1)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一般纳税人赊购原材料的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3)采取赊销方式(另外一部分货款通过银行收到)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不能把几项不同类的业务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例如:不能把“现金存入银行”和“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业务合并编制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现金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2)确定涉及到那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数额是多少;

(3)根据账户的基本结构确定每个账户的借贷方向;

(4)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具体规定如下:

①先写借方科目,后写贷方科目;

②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

③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要对齐。

四、试算平衡及其应用

(一)试算平衡的含义

所谓的试算平衡指的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的平衡原理基础上,并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有关账户中作复式记录,这就确定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借方与贷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的关系。由此,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会计分录登记有关账户之后,则所有登记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所有登记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因此,就有了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运用会计等式,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的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由于所有账户的期末余额又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计算的结果,所以,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和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相等,因此就有了余额试算平衡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借方期初余额合计=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借方期末余额合计=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编制试算平衡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计入试算平衡表,否则可能会导致余额平衡的等式不成立。

(2)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3)试算平衡了,不一定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且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五、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易考多选题)

1.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解释: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总括核算资料是对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是对其总分类账户核算资料的具体化。

2.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解释:总分类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总括反映,提供总括的资料;而明细分类账户反映的是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提供了某一具体方面的详细资料,有些明细分类账户还可以提供实物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等。

3.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解释:由于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相同的依据来进行平行登记,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其总金额必然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含义:所谓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2.意义:便于账户核对和检查,纠正错误和遗漏。

3.要点:(易考简答题、多选题)

(1)依据相同: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

(2)方向相同(借贷方向相同):即如果登记总账时是记借方,则登记其所属的明细账也是记借方;如果登记总账时是记贷方,则登记其所属的明细账也是记贷方。

(3)期间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即对于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在同一期间将其登记到总分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中。注意:“期间相同”的含义是在同一个月份内,例如:假设某项业务在明细账中是4月10日登记的,而总账中是在4月20日登记的该业务,则属于期间相同。

(4)金额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总结: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账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的勾稽关系:

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账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筹集资金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筹集资金的核算一、企业筹资阶段的主要业务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条:

1.向投资人筹集(导致资产增加同时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投资人的投入资金即注册资本。企业接受投资人的投资,既可以是境内的投资,也可以是境外的投资;投资人既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接受投资的形式,既可以是现款,也可以是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

2.向债权人借入(导致资产增加同时形成企业的负债)。

企业还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各种借款,或经批准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借入资金等。二、账户的设置

为了核算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设置“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资产的增加;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账户来反映筹资时负债的增加。

“实收资本”账户

“实收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股份公司为股本)。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数;借方登记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的注册资本数,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或股本数额。

“资本公积”账户

“资本公积”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数额;借方登记资本公积金的减少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资本公积金的实际结存数额。

“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不需要经过建造、安装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银行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借方登记存入的款项,贷方登记提取或支出的存款。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短期借款”账户(≤1年)(只核算本金)

“短期借款”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该账户是一个流动负债账户,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表明流动负债的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归还借款时,表明流动负债的减少,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

“长期借款”账户(>1年)(核算本金及利息)

“长期借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数(包括本金和利息);借方登记各种长期借款归还数(包括本金和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数。二供应过程的核算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过程,主要是采购生产所需的的材料。一、材料的采购成本

工业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1.买价,指进货发票所开列的货款金额。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仓储费等。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指企业与供应或运输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合理损耗或必要的自然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指购入的材料在入库前需要挑选整理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挑选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费用支出和必要的损耗,但要扣除下脚残料的价值。

5.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如关税等)和其他费用等。

注:材料的采购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材料采购过程至入库前所发生的一切正常支出。(注:发生的非常损耗,计入营业外支出)。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将来可以抵扣销项税,不计入成本。二、设置的账户

“在途物资”账户(尚未验收入库)

“在途物资”账户,用来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而购入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买价和采购费用);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已经收到发票账单付款等,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账户(已验收入库)

“原材料”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该账户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应付账款”账户

“应付账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应付未付的款项;借方登记已经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款项;月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账户

“应付票据”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购买的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已开出、承兑的汇票或以承兑汇票抵付的货款;借方登记收到银行付款通知后实际支付的款项;月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的票面余额。

“预付账款”账户

“预付账款”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属于资产类。该账户借方登记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和补付的款项;贷方登记收到所购货物和退回多付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应交税费”账户

“应交税费”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专栏进行明细核算。企业采购物资时,应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本账户;销售物资或提供应税劳务时,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贷记本账户。总结,在实际成本法下核算材料采购业务时:

(1)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先记入“在途物资”借方,验收入库时再从“在途物资”贷方转入“原材料”借方;

(2)已验收入库——直接记入“原材料”借方;

(3)当时付款——直接贷记“银行存款”;

(4)当时未付款——先贷记“应付账款”;若干天后以银行存款还款,即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如果当时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则把“应付账款”换成“应付票据”。三生产过程的核算

工业企业要进行产品生产,首先要投入各种材料。材料的消耗,一方面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应按照材料领用部门及用途记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借方:

(1)生产产品耗用原材料,能分清产品品种的,直接记入“生产成本——xx产品”借方;

(2)生产车间一般耗用记入“制造费用”借方;

(3)行政管理部门耗用记入“管理费用”借方;

(4)专设销售机构耗用记入“销售费用”借方;

(5)专项工程耗用记入“在建工程”借方。一、费用与制造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

5.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如广告费、宣传费及销售人员职工薪酬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及行政管理人员职工薪酬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益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二、设置的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为制造产品直接发生的材料、燃料、工资以及职工福利费等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贷方登记生产完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自制半成品等实际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非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应当注意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不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内容,应作为期间费用,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各项间接费用的发生数;贷方登记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费用;月末,一般都应按照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有关的产品,从其贷方转出,所以应无余额。

“待摊费用”账户(先支付,后摊销入费用,摊销期≤1年)

“待摊费用”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属于资产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方登记各项待摊费用的发生数;贷方登记这些费用的摊销数。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支出但尚未摊销的费用数。该账户为企业根据业务需要而增设的。

“预提费用”账户(先预提入费用,后支付)

“预提费用”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属于负债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预先提取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该账户的贷方登记预先计提应由本期负担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这些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月末贷方余额,表示已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费用数;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支出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该账户为企业根据业务需要而增设的。

“库存商品”账户(可直接对外销售)

“库存商品”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库存各种商品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借方登记已经验收入库商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发出商品的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库存商品成本。三、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

(1)归集、分配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材料、工资及计提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各项费用。

(2)按一定种类的产品汇总各项费用,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制造成本。

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见图所示。

注:费用分为

①生产成本:与产品相关,计入产品成本,并入资产负债表。包括

ⅰ直接材料:生产产品领用的原料等;

ⅱ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ⅲ制造费用:车间一般消耗领用的材料、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及车间发生的折旧、水电费等其他费用。

②期间费用:与期间相关,计入某一期间,并入利润表。包括

ⅰ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消耗领用的材料、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及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折旧、办公费等其他费用;

ⅱ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的销售人员职工薪酬及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费等各项费用;

ⅲ财务费用:借款利息等其他费用。四、费用归集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部门需要材料时,应该填制有关的领料凭证,向仓库办理手续领料。月末会计部门根据领料凭证编制领料汇总表,根据汇总表进行会计处理。工资及福利费等(即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非货币性福利等。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和使用等情况。该账户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该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发生的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及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等)等。这些费用企业通过按月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将他们归集在一起,月末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还需要选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完工产品的核算

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将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的合计数分情况处理:

(1)在期末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即全部完工)——归集到某一产品上的生产费用合计数,即为该产品的本月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2)在期末产品全部未完工的情况下(即全部在产)——归集到某一产品上的生产费用合计数,全部为本月在产品的制造成本;

(3)在期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即部分完工,部分在产)——则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归集到某一产品上的生产费用合计数,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四销售过程的核算一、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所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二)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对于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构成销售成本的内容。二、设置的账户

(一)“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销售商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或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实现的收入;借方登记发生的销售退回和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二)“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获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入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其他业务收入,结转以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三)“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本账户核算(因为二账户同属于销售环节)。该账户借方登记实现收入发生的应收款和已转作坏账损失又收回的应收款,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运杂费等;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应收款项和企业将应收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而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以及转作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应收但尚未收回的款项。

(四)“应收票据”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应收票据;贷方登记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和持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贴现的票面金额;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金额。

(五)“预收账款”账户

“预收账款”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属于负债类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预收购货单位的款项和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方登记购货单位发出商品销售实现和退回多付的款项。该账户月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预收购货单位的款项。

(六)“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已售商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当月发生销售退回的商品成本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当期销售成本,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七)“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

“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注意:不包括增值税)。该账户借方登记按照规定计算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本科目的各种税金,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期末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八)“其他业务成本”账户

“其他业务成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为获得其他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税金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货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其他业务成本,结转以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九)“销售费用”账户

“销售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销售费用;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销售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五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一、利润形成的组成

净利润的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提示:与现在准则不符)、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它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金。

设置的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过渡期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该账户贷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以及“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等账户的转入数;借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及“投资收益”(投资净损失)等账户的转入数。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期末投资净损失的转出数;借方登记投资损失和期末投资净收益的转出数,期末结转后的该账户应无余额。

“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该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数;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数;期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账户

“所得税费用”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按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贷方登记企业会计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额。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顺序

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后的余额=可供分配的利润。

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首先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然后应按下列顺序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设置的账户

“利润分配”账户(所有者权益类)

“利润分配”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按规定实际分配的利润数,或年终时从“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转来的当年亏损总额;贷方登记年终时从“本年利润”账户借方转来的当年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年终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弥补亏损。本科目应当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盈余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

“盈余公积”账户,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该账户的贷方登记提取的盈余公积数;借方登记盈余公积的支出数,包括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配股利等;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

“应付股利”账户(负债类)

“应付股利”账户,用来核算应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确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利润。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润。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例如,一笔经济业务需编制四张转账凭证,该转账凭证的顺序号为第8号,则这笔业务可编制转字第号,第号,第号和第号四张凭证。

3.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相关要求同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一张原始凭证如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或者附上该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几个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

★6.记账凭证的更正

(1)填制时(未入账)——应当重新填制。

(2)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错误更正

①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

ⅰ)金额以外有错——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ⅱ)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

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②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7.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另外,为了避免重复记账,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即从银行提取现金或把现金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统一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当发生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时,只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而不编制现金收款;当发生把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时,只编制现金付款凭证,而不编制银行收款凭证。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1.内容是否真实。审核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与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等。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此外,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①普通日记账

②特种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①总分类账簿

②明细分类账簿

(3)备查账簿: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应收(付)票据备查簿等;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

(2)三栏式: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3)多栏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

(4)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存货明细账

3.按外形特征分类

(1)订本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分类账

(3)卡片账:固定资产明细账 适用的错账更正方法 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划线更正法 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红字更正法 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红字更正法 会计科目无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











六、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简单了解)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1.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

2.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3.各种备查账可以连续使用。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1.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

2.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本章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内容:(1)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一项内容简单了解即可,后三项内容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简单了解):

(一)概念: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二)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与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凭证、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通过井然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种类(易考多选题):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

(一)相关内容的比较

项目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凭证设置

可以是通用记账凭证,也可以分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之外,还应该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账簿设置

需要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

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1)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以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缺点

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并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范围

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注意:不能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到一起。例如:不能把赊销和现销的原始凭证汇总到一起。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注意:在日常会计核算中,明细分类账主要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只有个别明细分类账(例如原材料明细账)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要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保证相符;

(7)期末,根据结账以后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2.另外两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

其内容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不同,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而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需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各种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说明:根据经济业务数量的多少,科目汇总表可以全月编制一次,也可分上中下旬分别编制,编制方法是:①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丁字账;②结出各丁字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合计数;③根据各丁字账的本期借方、贷方合计数编制科目汇总表。



















































第九章财产清查

本章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1)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2)财产清查的方法;

(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其中,对于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一般程序简单了解即可。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简单了解):

1.通过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原因,落实经济责任,从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挖掘财产物资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资金周转。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照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含义: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

特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应该进行全面清查的几种情况主要包括:(易考多选题)

年终决算前;单位合并、撤销以及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企业股份制改制前;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

含义: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与核对。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

特点: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内容:

①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

②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③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④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

⑤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

1.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含义:定期清查是指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范围: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终决算之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季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

(2)不定期清查:

含义: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范围:不定期清查一般是局部清查,如改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进行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进行的损失情况的清查、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等。注意:不定期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合资、改制、撤销前的清查。

(四)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简单了解)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1.现金的清查方法:

方法:现金的清查方法是实地盘点法,首先盘点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以及盈亏情况。

现金的清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出纳人员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并与现金日记账结余额相核对;二是由清查小组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注意:

(1)在清查小组清查库存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现金由出纳人员经手盘点,清查人员从旁监督;

(2)清查人员应认真审核现金收付凭证和有关账簿,检查账务处理是否合理合法,账簿记录有无错误;

(3)通过现金清查,既要检查账证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各项有关规定,又要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4)现金清查结束后应填写"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据以调整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2.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方法: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的方法,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注意:即使双方记账均无错误,也会出现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存在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所谓的未达账项是指由于结算凭证在双方之间传递需要一定时间,而造成一方已经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出现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未达账项的处理:

对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如果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双方的账面余额应相等。调节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加上未收的,减去未付的"。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

+银行收款企业未收款的账项+企业收款银行未收款的账项

-银行付款企业未付款的账项-企业付款银行未付款的账项

注意: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目的只是为了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不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作任何账务处理。对于未达账项,等以后有关原始凭证到达后再作账务处理。

3.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其中,实地盘点法是主要的实物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容易清点或计量的财产物资以及现金等货币资金的清查。例如对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清查。

优点:数字准确可靠。

缺点:工作量较大。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适用范围: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如煤炭、矿石等的清查。

说明: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结果,应逐一填制盘存单,并同账面余额记录核对,确认盘盈盘亏数,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4.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含义:往来款项的清查主要指的是对应收款、应付款、暂收款等款项的清查(其中的暂收款通过"其它应付款"核算)。

方法: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具体步骤为:

(1)将本单位的往来账款核对清楚,确认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相等,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相符。

(2)在保证往来账户记录完整正确的基础上,按每一个经济往来单位编制"往来款项对账单"一式两联,其中一联作为回单,对方单位核对后退回,另一联送交对方单位核对账目。

(3)对方单位经过核对相符后,在回单上加盖公章退回;如有数字不符,对方单位应在对账单中注明情况退回本单位。

(4)收到上述回单后,应据此编制"往来款项清查表",注明核对相符与不符的款项,对不符的款项按有争议、未达账项、无法收回等情况归类合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讲述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1)财务会计报告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非大纲要求内容,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单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了解)财务会计报告概述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每个会计期末,必须根据账簿上记录的资料,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和编制方法,作进一步的归集、加工和汇总,编制成相应的会计报表,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为有关各方提供全面的信息。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相关机构、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要求各有侧重。

(1)股东(投资者)主要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的报酬。

(2)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自已的债权是否能够按期如数收回(按时收回本息)。

(3)政府及相关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需要了解与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

(4)企业管理人员最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的大小以及现金的流动情况。

(5)企业职工最关注的是企业为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及其稳定性、劳动报酬高低和职工福利好坏等方面的资料,而上述情况又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盈利能力等情况密切相关。

(6)社会公众主要关注与自身利益及社会利益相关的某些特定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和中期财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的资料。一套完整的财务报告至少应当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附注。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3.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包括三张基本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的动态报表。

4.各期间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和基本内容是:(了解)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月终了后6日内报出,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季度终了后的15日内报出,包括的内容与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基本相同。

(3)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半年度终了后60天内报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在每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全部内容。

根据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我国《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其基本要求如下:

1.真实可靠

如果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者可靠性很差,则会致使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相关可比

企业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并且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便于报表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及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之间进行比较。

3.全面完整

企业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地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需要。不得漏编漏报。

4.编报及时

企业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及时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料。

5.便于理解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所理解。因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注意:签名并盖章,而非或)五、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面财产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1.结算款项(即债权债务),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费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5.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二)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证核对)

2.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是否符合规定)

4.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无规定的是否符合一般原则)

5.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定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依据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3.反映的主要内容

(1)资产

资产是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照流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列示。

①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②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2)负债

负债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到期日由近到远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①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项目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等。

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长期负债项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

1.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的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资金的占用、来源及各自的构成)

2.通过对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及其相关比率的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例如,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又如,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计算资产负债率,以了解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一些比率)

1.资产负债表由表头、表身和表尾等部分组成。表头部分应列明报表名称、编表单位名称、编制日期和金额计量单位;表身部分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表尾部分为补充说明。其中,表身部分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和核心。

2.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

(1)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

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资产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则排在后面。

(2)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①负债在先,负债按到期日由近到远排列: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需要在一年以内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等在一年以上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需偿还的长期负债排在后面。

②所有者权益在后,按留在企业的永久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实收资本(或股本)”在前,“未分配利润”在最后。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各项目的合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即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一)资产负债的资料来源

通常,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数”“期末数”两栏。其中:

1.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不一致,则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

2.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会计账簿填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①直接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如“应收票据”、“短期借款”等项目。

②根据几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如“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分别所属的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原因:均为销售环节产生);

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分别所属的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原因:均为采购环节产生)。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其所属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4)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如“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分析填列

如“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在途物资”、“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利润表★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润表的概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及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利润表的格式1.利润表由表头、表身和表尾等部分组成。表身部分为利润表的主体和核心。

2.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3.多步式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1)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营业成本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组成。

(2)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第三步,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四现金流量表(非大纲要求内容,了解)

1.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

2.从编制原则上看,现金流量表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原则下的盈利信息。

3.从内容上看,现金流量表被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

4.通过现金流量表,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非大纲要求内容,简单了解)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其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六会计报表附注(非大纲要求内容,简单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的概念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会计报表附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应至少披露的内容

业的基本情况

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他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



















安信会计培训—陈煜照









2

















献花(0)
+1
(本文系李阿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