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于右任再传弟子戴久林先生

 南山友 2017-07-28

戴久林先生《中国百幅草书楹联“世纪篇”》的隆重出版,适逢胡公石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标准草书研究会成立85周年之际,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追忆大师们为中国书法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该作品也是中国仅有的以百幅草书楹联形式出版的巨著,是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收藏、鉴赏、临摹的难得好书,更是广大艺术爱好者们了解草书,跨入草书世界规范便捷的途径。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呈显文字本身“气象万千”的形态,假如要展现书写者个人的“万千情怀”,情绪表达,唯有草书可以演绎承载。中国历代被称“书法家”多,而能被称之为“书圣”的少之又少。如“苏黄米蔡”,近代的草圣于佑任先生等,足以说明草书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地位。

一个人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凡一个大功成者,也有其必然性。大体有四个因素:一、天性好;二、缘遇诸多名师、贵人及伯乐;三、筑基夯实牢固,成长历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四、恰逢盛世大环境。

成功学有个“一万个小时”的定律的说法,专注一项技艺,用时训练一万个小时,便可成为该项技能的“专家”,大概也是中国谚语“十年磨一剑”的道理吧!(用时十年,每天三个小时之和,约为一万个小时)。久林先生学习书法艺术有二十余年,每日勤耕不辍,不少于5小时,这样计算下来他在书法用时达数万小时之多。天性好,勤奋也罢,这是必要的基础条件,能够掌握一项超强的技艺已是“百里挑一”的难事。没有无比夯实的牢固基石,何谈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在一个领域独树一帜,修成正果,必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要有“传奇”般成长历程。

久林先生大学期间得到大书法家刘慎平的赏识与亲传,几年如一日。(刘慎平,男,1945年11月出生,福建古田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6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省团校高级讲师。现为(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书法师、名誉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城高级书画师、艺术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硬笔书法学会会员,福建省直院校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其繁体字硬笔楷书日渐成熟,得到大师的首肯,为其今后的书法艺术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对于文字的规范,结构的娴熟驾驭,尤其是进入草书艺术后,其由“繁”到草书的“简”的来龙去脉,做到了然于胸,明明白白,远离诸多书写者凭空随性做字的弊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久林先生是福建龙岩长汀人,汀州乃八闽大地五州之一。民风悠然淳朴,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浓郁,汲养了他细腻,文雅的性格;大学毕业后,久林到宁夏工作,又缘遇蔡建方大师得到大师的真传,匀圆齐整、贵精而密、尚婉而通、锋利透脊。(柴建方 男,1943年生,河南郸城人。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书协副主席,贺兰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99中国百杰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志专家)。其纂刻艺术日益精湛,为今后书法艺术发展又筑垒第二道基石。十年宁夏生活,培养久林先生刚毅,质朴,本分的性格。

有千里马,必有伯乐,打牢书法艺术基础的久林先生,走入一个伯乐的视野——著名的书法大师胡公石长子胡熙民先生。在老先生的严格要求下,久林先生走进中国标准草书的殿堂。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受近代草圣,中国标准草书创始人于佑任大师,及入室弟子书法大师胡公石先生等先辈们,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格的熏陶,影响、内化、植入,认真学习研摹胡公石所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标准草书精品集》和《标准草书字汇》等。为实现胡公石先生的夙愿,建立了一个标准草书创作研究平台——于江苏盐城兴建“宝于草堂”。八年的盐城的生活,又让久林先生饱经江苏钟灵毓秀,含莫咀华才气渲染,一代书法才俊已然横空出世,在草书的大海洋肆意遨游,为发展中国标准草书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孜孜以求,不留余力。本书的面世,是久林先生对书法艺术努力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