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痰饮及运用

 柴桂苓 2017-07-28
1、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痰又有“ 有形之痰” 和“ 无形之痰” 之别。临床上“ 水湿” 、“ 水饮” 、“ 痰湿” 、“ 痰饮” 等常相提并论。


2、痰饮病的形成
古代医家对痰饮病的形成、征象有过各种精辟的描述。如《诸病源侯论》:“ 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卧,其形如肿是也” 。《医学入门》所说:“ 痰饮,⋯⋯皆因饮水及茶酒停蓄不散耳,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成痰。” 《景岳全书》所说:“ 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 《圣济总录》说:“ 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
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对水液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有“ 肺为贮痰之器” 之说。肺气不足,治节无权,水湿津液失于宣化,则痰饮恋肺;肺阴不足,虚火煎熬津液,可发为内伤燥痰。“ 脾为生痰之源” ,若外感湿邪,饮食失宜,致脾气阻滞不运;或内伤思虑。劳倦太过耗伤脾气,使脾虚不运,津液停聚或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转化,均可聚湿生痰。肾为主水之脏,若肾开阖不利,水液排泄失司,停聚而为水湿痰饮;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温运而湿聚痰生;或肾阴不足,虚火灼津,煎熬津液而成痰。三焦为“ 决渎之官” ,三焦气化失司,则水道不利而为痰。此外,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气不行水,心阳不振,行血无力,均可致湿浊聚积而成痰饮。总之,痰饮病的形成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逸失常,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痰饮病又以脾胃之痰为本,其功能失常是水湿痰饮形成的中心环节。痰饮为有形之阴邪,故痰饮形成以后,具有湿浊粘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又可表现病证缠绵难愈。由于痰饮可停留于人体各部,特别是痰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因此,临床病证繁杂,随着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特点。近代的实验研究发现,痰证与脂质代谢、血流变学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阏素有关。


3、痰饮的辨证论治原则
痰饮的辨证论治原则有二:一是须掌握痰饮为阴邪,“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不仅阳虚而饮邪不甚者应予温化,而且逐饮、利水、发汗之剂中均应佐以温药。二是应根据痰饮病所涉及的脏腑病变特征,分而治之。治疗中要注意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攻补兼施,温凉并用的法则。


4、苓桂术甘汤对痰饮病的主治作用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他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桂枝辛、甘,温。功能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白术苦、甘,温。功能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为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该方既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运化水湿以消痰饮产生之源,又符合“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的治疗原则圆,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为辨证要点。临床运用中,常以苓桂术甘汤加味,以治疗各脏腑系统痰饮疾病,收到良好效果。

①失眠案:唐某,男,61岁,失眠10年。每至将要入睡之际,即惕然惊醒,或手、或足抽搐,甚至绑手绑足.则身抽搐,亦无法入睡。如此反复不已,整夜无眠。大小医院中、西医皆无疗效。舌红苔白,脉细稍弦。诊为水饮内停,水饮上冲,心神被扰。而致惊悸不安和抽搐。予以苓桂术甘汤,茯苓40克,桂枝10 克,炒白术10 克,炙甘草5克。服药1周,即可安睡5小时。积年之病,以之渐愈。


②眩晕案(美尼尔氏综合征):叶某,女,40岁,眩晕反复发作,有时数月发作一次,有时一月发作数次。发作时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耳鸣,恶心,有时吐出痰涎,形寒肢冷。刻诊舌苔白稍腻,脉沉滑细,显示痰湿内蕴之象。以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4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5克,党参10克,吴茱萸15克。干姜10克。服1剂后20分钟,症状基本消失,手足见温。


③悬饮案(慢性支气管炎):刘某,男,38岁。咳嗽反复发作10余年。每年冬季为甚。咳嗽、气喘,痰多而稀白,胸脘痞闷,食纳不香。舌淡.苔白,脉弦稽。此为脾虚痰湿不化,阻碍肺之清气所致:以苓桂茯苓术甘汤加味:茯苓30克,桂枝10 克,炒白术10克,法夏10克,党参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5克。服药1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以膏方调理善后。


④胸痹案:廖某,女。34岁,胸闷、心痛2周,伴心慌。面色苍白,舌淡暗,脉沉。诊为饮邪害清,闭瘴胸阳。拟宣展浊邪,通心脉以利气机。予苓桂术甘汤合瓜蒌薤白枳实半夏汤,茯苓30克,桂枝15克,炒白术10 克,炙甘草5克,全瓜蒌10 克,薤白10 克,枳实10克,法夏10克。温通饮邪,4剂明显好转,继出入调整1周症状消失。



⑤带下案:刘某,女,35岁,白带量多,淋漓不断3年。伴腰膝酸软,腹胀不适。腹内时常漉瀛作响。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此属痰饮内阻,清浊不分,投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苍术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黄芪30克,乌药12克,车前子20克。服药2周,逐渐好转。



⑥腹泻案:陈某,女,40岁,泄泻反复发作2年,每日2—5次,发作时腹痛绵绵,继则肠鸣漉漉,泻下粪便初稀塘,后则水泻,无臭秽及灼热感,平素气短懒言,小便量少。舌淡体胖,苔灰白而腻,脉沉缓无力。诊为泄脾阳亏虚,饮邪内生,下注大肠,予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0克,桂枝10克,炒白术15克,炙甘草5克,白芷10克,生姜汁5毫升。6剂后,腹泻减少为日1—2次,大便稀溏但无水泻。上方合四君子汤继服15剂,大便成形。日1次。半年后来诊其他疾病时,一直很好,仅进凉食后有腹痛,腹泻1~2次。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是温阳化饮、健脾渗湿的主要方剂。方中茯苓为君。健脾渗湿,祛痰化饮;桂枝为臣,既可温阳化饮,又能化气利水,且可平冲降逆。桂枝与茯苓相伍,温阳利水,阳气振奋则阴水得散,对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湿源于脾,脾虚生湿,故佐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俾脾阳健旺,则水湿自除。更佐甘草为使和中。四药合用,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方中四药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药少力专,正邪兼顾。在临床中,只要具有痰饮征象,病虽异而病因病机相似,皆可用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再随症加减,而取得良好效果。




①慢性支气管炎:气喘,咳嗽,多稀白痰,茯苓30,桂枝10,白术10,甘草6,杏仁10,党参10,灸麻黄6



②高血压:面潮红,头晕,烦躁,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证属水饮上逆,茯苓30,桂枝12,白术15,甘草6,半夏10,泽泻15,钩藤15



③慢性肾炎:胸胁支满,气短似喘,纳减趺肿,蛋白尿,舌苔腻,脉沉而滑,证属水停为患,茯苓15,桂枝6,白术15,甘草5,生芪30,白茅根30




④冠心病: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茯苓30,桂枝10,白术10,灸甘草6,瓜蒌10,薤白10,丹参20,龙骨20,牡蛎20




⑤美尼尔氏综合征:头晕目眩,耳鸣恶心,时有痰涎,苔白腻,茯苓30,桂枝10,白术15,灸甘草5,钩藤15,石决明20,党参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