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2017-07-29 | 阅:  转:  |  分享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折叠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
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
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折叠正文归去
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
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
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折叠序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
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
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
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
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折叠正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
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
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
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
)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
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
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能使愁颜破;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
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
荣,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
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
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背景资料《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
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
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
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
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县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
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陶渊明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他54岁时所做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
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各种天灾人祸,他可以说都遭遇到了。完全隐居之后,他的处境更为艰难。在艰难困踬之中,他从
古代的贫士和隐士那里寻找过精神支柱,更从酒、琴、田园与友谊中寻找过精神寄托,但对他最有意义的是亲自参加了劳动。在他晚年构思的桃花源
理想境界中,他既要求“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也要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他希望人人都参加劳动,自食其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
处,没有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更没有阶级和等级制度。这种理想,显然与小生产者的利益相一致。折叠序文注释(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
。植:植桑。以:来。给:供给。(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4)长吏
: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5)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6)靡途:没有门路。(7)会有四方之事:刚
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8)诸侯:指州郡长官。(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
为。(10)见:被。(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12)惮:害怕。役:服役。(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4)
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15)何:什么。则:道理。(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17)切:迫切。
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
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20)怅然:失意。(21)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22)敛裳:收
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
急着前去奔丧。(25)仲秋:农历八月。(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折叠正文注释(1)归去
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3)以心为
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4)奚惆怅而
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5)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6)知来
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7)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8)是:正确。非:错误。(9)
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10)征夫:
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前:前面的。(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1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
13)稚子:幼儿。(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15)盈樽:满杯。(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
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20)策扶老
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2
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
,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23)景[yǐng]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景通“
影”。(24)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
同官场有任何瓜葛。(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
的东西。言,助词。(27)情话:知心话。(28)春及:春天到了。(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
,这里指农事。畴,田地。(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
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3
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35)涓涓:水流细微的
样子。(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
结束。(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
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39)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
企及。(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42)或植
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
,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
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折叠字词分析1、通
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词类活用:①名词
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当敛裳宵
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③形容词作名词: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
,儿童、小孩)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④动词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
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⑤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审容膝之
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⑥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⑦形
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3、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
(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
助词“的”)悟已往之不谏(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
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既窈窕以寻壑(探寻)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悟已往之不谏(过往)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吾已失恩义,会
不相从许(一定)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开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
行(执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琵琶行(文体之一)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执策映长明灯
读之(书)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非:觉今
是而昨非(错误的)富贵非吾愿(不是)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
人事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
武昌寻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
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
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
事。(9)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10)知来者之可追追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11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12)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13)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深
远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折叠文言句式1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2?宾语前置(1)复驾言
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3省
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
:稚子于门候)(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6)景翳翳
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4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
形役(为,被)5状语后置句(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
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
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
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
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
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
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
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
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
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任职大司马。陶
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潜为彭泽县令,在任
仅八十一天,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鲁迅先生评
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
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
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作者的代表作:诗《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相关赏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
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
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
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
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
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
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
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
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
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
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
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
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
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
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
。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
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
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
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
,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
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
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
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
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驾车乘舟,深入
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
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
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
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
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任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
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
,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
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
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
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
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
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即在于此。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
》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
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邓小军)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
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
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
“《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
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
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
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
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
”、“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
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语文人生·最后
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
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名家评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
修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其他资料折叠文体介绍辞,即赋,一
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
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
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折叠文
章题旨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
”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
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
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折叠文章理解读悟第1段在封建
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
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
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
官”的这种行为。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
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读悟第2段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载欣载奔”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
,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
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明确:一诗一
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读悟第3段“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
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指定小组朗读此段。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明确:(1)、促膝而谈
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
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
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读悟第4段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齐读本段。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既然知道人
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
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
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
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相关整理折叠通假字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为什么折叠古今异义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悦亲戚
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既窈窕以寻壑???????古
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知来者之可追???????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问
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请息交以绝游???????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
义“交友”、“交通”等。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折叠一词多义1、行?Xíng?《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
动词,离开,前往。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动词,行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háng?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
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2、引?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
失马》动词,开弓,拉弓。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3、乘chéng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
,坐,驾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顾自民国肇造,变乱
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shèng?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
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4、策?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策扶老以
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
策,计谋。5、审?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故审堂下之阴,而
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6、委?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
从,顺从。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7、怀?汝
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怀其璧,
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
心中藏着。8、而?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9、之?求之靡途???
?????代词,它公田之利????????助词,的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
独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
?????助词,取独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助词
,取独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10、以?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引
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园日涉以成趣???
???连词,表结果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乐琴书以
消忧??????连词,表目的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策扶老以流憩?????
?连词,相当于“而”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11、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12、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13、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14、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折叠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二)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船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三)动词作名词生生所资??????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的小屋(四)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将要(五)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六)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到远处(七)使动用法审容膝之易安使……安乐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八)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折叠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折叠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二)状语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问征夫以前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三)宾语前置?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乐夫天命复奚疑??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皆口腹自役??代词“自”作宾语前置(四)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遂见用于小邑?“见”表被动(五)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稚子候(于)门(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六)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成语总结1、归去来兮: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2、迷途知返:指迷了路能意识到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自己改正。迷途:迷路;返:回来。3、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4、欣欣向荣:形容花草树木生长旺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日渐壮大。
献花(0)
+1
(本文系王为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