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今天又热出新纪录!】气温为何徐家汇说了算,说出来你还必须得服!

 老幺pu06meb5n2 2017-07-29

今年夏天,魔都最夯的共享是什么?


共享单车?


共享雨伞?


共享睡眠?


必须是你我都在使用的

“共享高温”!



共享高温”的一大特点就是免费自动获取高温预警,无需押金,不限次数,还会自动升级。由于“共享高温”垄断市场,至今还未有台风敢靠近魔都。



高温对魔都如此缠绵

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继上周五(21日)创下了145年之最的40.9℃高温后

今天(又是周五),第二个145年之最又再杀到


申城再打破145年以来“连续酷暑”记录


今天,徐家汇站最高温达到37.4,上海已连续11天达到酷暑日标准(日最高气温≥37),超过2013和1934年,成为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连续酷暑日最长的一次。



同时,≥40℃、≥39℃的天数,也都打破或持平了徐家汇站1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7月纪录。



说到这里,不知宝宝们有没有好奇过

为什么我们泱泱大魔都的最高温

都要徐家汇站说了算呢?






小坊这就带大家潜入

上海每天最高气温的“代言人

徐家汇气象站

看看到底为啥它能代表上海!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象观测站的下垫面,都需有一定面积的浅草平铺,温度计需置于百叶箱中,而百叶箱需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并保持通风。

徐家汇气象站观测箱

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气象预报说的是百叶箱里的温度,实际上肯定还要热得多!”常有市民如是反映。


专家用观测数据证实了人体的感觉。位于同一地点的百叶箱、草地和水泥地,每小时对一次温度计,结果发现:


晴天里,水泥地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平均高出4℃


草地上的温度则平均高出3℃


多云天的温差相应减小1℃左右。


不止是百叶箱里的温度和人体体感的温度会存在差异,其实,遍布上海各个区的超过100个观测站,他们每天测得的“体温”都不尽相同。

7月22日,上海最高温度报徐家汇的38.3℃,但各区县主要观测站中,很多最高温度都更高,自动站中更是有多个破40℃的。


其中,每天代表上海参加世界气象组织数据交换的基本站是宝山观测站。


曾经在历史上,徐家汇观测站是上海的第一个基本站,但是随着市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基本站的资格已经几经转手,现在交到了宝山观测站的手里。


宝山观测站也是上海唯一的国家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高空气象探测站以及国家一级辐射观测站和酸雨观测站。

宝山气象站观测布局 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提供


虽然现在上海气象的基本站设在宝山,但是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观测站的实测温度来代表上海城区的话,徐家汇观测站仍是首选。高楼大厦“包围圈”并不是徐家汇地区的“专利”,上海很多地方的建筑密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静安站。


又如位于海上的南槽东自动站,记下了主要天气系统影响上海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那里的天气明显比市区凉快,不足以代表整个上海。


徐家汇气象站观测箱

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