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新】电气设备行业深度研究——负极材料:已经开始进入涨价周期

 投资哲学 2017-07-29

※  负极材料原材料涨价影响开始呈现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根据我们测算,负极材料约占动力电池电芯成本的6%(磷酸铁锂)与4.5%(三元电池)左右。近年来,负极材料价格也呈现逐年缓慢下滑态势,然而由于此前原材料价格也保持逐年走低态势,负极材料毛利率变化不明显,总体维持25%以上。而今年年初至今,由于环保政策、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石墨负极材料的原材料针状焦、煤焦油(针状焦原材料)、石油焦和煤沥青的涨价幅度分别约为400%、50%、20%和130%。


其中焦类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本20%左右,煤沥青在人造石墨负极和天然石墨负极中成本占比分别约为5%和12%。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人造石墨负极制造成本冲击较大。部分负极材料龙头公司前期库存较多,原材料涨价前期影响较小。但随着库存消耗,部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最高已提价20%~30%;而成本受影响较小的天然石墨负极价格暂未有波动。


※  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稳定,看好龙头企业

从竞争格局来看,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目前均较为成熟,人造石墨整体出货量受动力电池需求影响,人造石墨负极出货量远高于天然石墨负极。整体竞争格局稳定,龙头集中度高,龙头融资能力、扩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也较高。2016年,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仍占据行业前三位置,三者产量占比超过55%。且由于负极材料验证替换周期较长,需2-4年左右,短时间内龙头企业难以被替代。


此次负极材料涨价,足够覆盖成本上涨,具有原材料议价能力的负极材料企业龙头优势进一步凸显。若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将继续提升,且业绩弹性更大。以人造石墨负极产品为主的企业受益更显著。


※  国内负极龙头有望成长为未来全球巨头

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加速上升,同时也带动国内负极材料企业的成长。目前中国负极材料企业技术进步飞速,产能扩张迅速,已替代日本成为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第一大国。未来中国是全球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同理,国内现有负极龙头也将制霸全球负极材料行业。


我们看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公司负极材料产品以人造石墨负极为主,直接受益于负极价格上涨,公司去年负极整体出货量2.26万吨,全球排名第二,且公司的硅碳负极也已开始批量出货。我们还建议关注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负极材料龙头中科电气(星城石墨)、中国宝安(贝特瑞母公司)、易成新能和即将上市的璞泰来(紫宸科技)。

风险提示负极材料提价幅度不达预期;负极行业产能扩张过快以致供给严重过剩,进而导致价格战;负极材料研发有重大进展,新型材料快速替代现存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