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採訪] Nikon推出標準新鏡皇24

 molichen 2017-07-29

2007年是Nikon揚眉吐氣的一年,因為在當年他們推出了歷久不衰的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D3,同時鏡頭也在同一年更新。當然,鏡頭最泛用的24-70mm焦段,而且是f/2.8光圈的最頂級款鏡頭也一同推出,陪著當時氣勢如日中天的Nikon機皇一起打天下。瘦長的Nikon 24-70mm f/2.8G一直是Nikon用戶心目中的首選,它除了畫質優秀以外,良好的握持感與搭配專業機身的平衡配重,長久以來都是專業級用戶所津津樂道的地方。才過了8個年頭,Nikon就打算把這款鏡皇更新,而且加入了VR手震補償,還有先前我們在16-80mm f/4E DX上介紹過的「電磁光圈技術」,以及其他的改良,Nikon可以說是傾注全力在這款鏡頭上面。同時,本次產品試用會也有展示了最新款的200-500mm f/5.6E超望遠鏡頭,以及廣角大光圈24mm f/1.8G。內容非常精采,跟著小編一起進來看看。


近期三顆發表的鏡頭,左起為24mm f/1.8G、24-70mm f/2.8E VR、200-500mm f/5.6E VR。

新一代標準鏡皇者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

其實就Nikon用家的討論來看,在這顆鏡頭有消息以前,倒是沒有什麼特別期待改版的聲音出現。因為舊版的24-70mm實在是已經做的夠好了,是一顆成熟的鏡頭。但當新鏡頭會加入VR的功能時,大家才驚覺:「對阿!為什麼不在裡面放VR咧?」過去有網友解釋:不在標準焦段內放手震補償的原因是為了追求畫質,這樣的解釋完全不攻自破。

我想16-35mm這種超廣角的焦段都可以做VR進去了,24-70mm實在沒有不放對吧?


對焦功能有M/A(手動對焦優先自動對焦),以及M(手動對焦)。

24-70mm f/2.8E搭載的VR手震補償技術,能夠在4級安全快門下面拍照。這等於理論上原本1/250的安全快門,可以拉到1/15秒都不會手震。當然這是理論值,實際上我想1/30秒也是沒問題的。手震補償對於拍攝是相當實用的功能。


另外,不說你可能不知道,這是Nikon第一款搭載VR的24-70mmm。過去有人常在討論區發問為什麼Nikon或Canon不在標準鏡皇上放VR或IS,看來不是做不到,而是時候未到罷了!


24-70mm f/2.8E VR是Nikon首款使用「非球面超低色散」鏡片的鏡頭。


鏡尾處是Nikon鏡頭科技的標示處。我們一個一個寫出來讓大家看看。

Nano Crystal Coat:消除耀光與鬼影的奈米鍍膜技術。
SWM:Silent Wave Motor,超音波對焦馬達。
VR:Vibration Reduction,手震補償技術。
ED:Extra Low Dispersion,低色散鏡片。
IF:Internal Focus,內對焦。鏡片組在對焦時精深不會跟著移動或轉動。
Aspherical:非球面鏡片,可減少球面鏡片所產生的球面相差。
∅82:鏡頭前端口徑為82mm。



鏡頭內部結構共有16組20片(舊版為11組15片)。上圖藍色的是可修正球面相差的非球面鏡片、橘黃色的是這款鏡頭特有的非球面超低色散鏡片,以及黃色的低色散鏡片。


關於上面的資訊,有兩件事情要各位注意:
1. 官方實測新版的鏡頭對焦速度,是舊版24-70mm的1.5倍。這我們之後實測可以好好的來檢視。
2. 前代口徑為77mm。


左邊是新款24-70mm f/2.8E VR,右邊則是24mm f/1.8G,注意2470的鏡頭尾端,已經沒有光圈連動桿的設計了。這也是新一代E鏡最大的特色。

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E就是指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電磁光圈之意。電磁光圈有三大重點:
1. 取消鏡頭後端的光圈連動桿。
2. 光圈大小資訊透過機身的電子訊號傳遞。
3. 鏡頭的光圈作動機制更新,改為電磁式。

電磁光圈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 過去使用光圈連動桿控制光圈,在高速連拍時難免會有曝光不穩定的情況發生,使用電磁光圈能讓曝光更精準、更靈敏,也能將曝光不穩定的變因降至最低。
2. 鏡尾不會有突出的撥桿,造成碰撞的機會降低,也減少了維修的機會。
3. 錄影時改變光圈的速度可以更加靈敏。

但E鏡會有支援度的問題,部分的相機在使用E鏡的時候,只能用它的最大光圈來拍照。而這些機身泛指2007年「以前」的Nikon DSLR產品。例如D200、D80(D90可以)、D40,或者是最先進的底片機F6都不行。各位如果手上有比較老的DSLR的話,可要好好考慮是否入手這款產品喔。

另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新版的鏡尾鏡片會向內縮,不像舊版的鏡片是固定在尾端。這代表入塵的機會大增。

 

另外一個部分老用戶很在意的狀況就是舊版24-70mm沒有內變焦,而是外變焦。新版的依然是外變焦的設計。舊版的24-70mm f/2.8G,鏡頭在最短的情況下約落在50mm。新款鏡頭做了點調整,最短時的焦段約莫在60mm位置左右,24mm廣角端是最長的位置。

9/23更正:小編已經在辦公室拿到鏡頭了,我發現它依然是50mm時鏡頭為最短、24mm最長。在此更正。



而望遠端70mm會稍微突出一點點。


24-70mm f/2.8E使用新款的蓮花型遮光罩。

鏡頭前端也採用了氟塗膜,可以阻擋灰塵與水滴,以及油脂、汙垢附著在上面,並且容易將其擦拭乾淨。最前端的口徑為82mm(舊款為77mm)。

對焦功能有M/A(手動對焦優先自動對焦),以及M(手動對焦)。

在最近對焦距離上,舊版的24-70mm是全焦段38公分。但新版的就各焦段有差了:
焦段35-50mm24mm, 28mm, 70mm
最近對焦距離38公分41公分

最大的放大倍率為1:3.6 (0.28x)。

內部採用了9片圓形光圈葉片,最小光圈f/22。


為了維持舊有用戶的握感,新鏡頭的外觀幾乎與舊鏡頭幾乎是一模一樣,我想這也算是Nikon的小巧思之一吧。

可惡,這樣就無法第一眼看出來攝影師拿什麼鏡頭了!(小編很愛自己在路上跟自己玩「一秒辨識相機」的遊戲。)


由於體驗會現場Nikon沒有準備舊版的鏡頭,所以我就拿過去文中手拿24-70mm f/2.8G的鏡頭照片來比。


右邊才是舊版的24-70mm f/2.8G。左邊是Zeiss Otus 1.4/55,知道它的價格後你會覺得新版的24-70mm很便宜。

小編現場使用新版24-70mm的感想是:「根本沒差」。因為握感就是一模一樣,如果你有舊版的2470,拿到新版本的鏡頭你會幾乎分辨不出來,前端是變長約2公分沒錯,但鏡頭最前面並不是攝影師常觸碰到的地方,所以體積上根本分辨不出來。但重量會,不會很明顯,但我想你一定分辨得出來,其中170公克的差異。

也因為Nikon大概把所有的好料都丟進這顆鏡頭了,重量的問題似乎並不是他們在乎的地方,從原本的900公克,正式突破一公斤,來到了1070克,足足多了170克,這可不算小喔。鏡頭尺寸88 x 154.5mm(舊版83 x 133mm),不論是重量、體積都是更重更大。


在廣角端24mm的MTF圖。


在望遠端70mm的MTF圖。

影片實拍:

我不是故意要拍這種影片的,只是要測的時候剛好就...

這款24-70mm f/2.8E VR,在不久的未來--我猜大概是一個月內--就會出現大量的換鏡潮,因為有太多以Nikon的攝影人靠這個焦段吃飯的,原本的畫質已經非常好了,但有VR對他們來說更是如虎添翼,例如婚禮攝影師、新聞攝影這兩類需要快速移動、手持時間比上腳架還多的攝影工作,VR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實用。
第二點的原因,是因為第一代的24-70mm f/2.8G長久以來,被使用者詬病作工不紮實,稍微碰撞就容易損壞、特定焦段會漏光等等。尤其是碰撞容易損壞的問題,大家會戲稱這顆鏡頭是寶貝鏡,經不起撞擊,所以大家都會提醒網友要特別小心使用這顆鏡頭。我想這個部分原廠在這七八年來都會蒐集網友意見,並且將之做改良。至於成果如何,就請各位再耐心等候小編的文章囉。(但損壞的問題我就無法替各位測了)

照片實拍:




























平價超望遠鏡頭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通常對於300mm以上的鏡頭,我們會稱之為超望遠焦段。過去如果你對這個焦段有興趣的話,不朝皮包深深的劃一刀是買不到東西的。而且這類鏡頭過去多半是職業攝影師在用,所以通常Nikon當代最強的技術都會投在望遠鏡頭裡面,例如第一款搭配VR的單眼鏡頭AF 80-400mm f/4-5.6D VR(2000);第一款使用超音波自動對焦馬達的AF-I 300mm f/2.8D(1996),又例如今年一月在鏡頭內放入菲涅爾透鏡大幅縮小體積的300mm f/4 E PF VR。Nikon有許多科技都來自超望遠的焦段。所以,這些鏡頭會貴是一定的。
但事情總有例外,最近一兩年Sigma與Tamron相繼推出150-600mm的平價鏡頭,不主打大光圈與超高畫質,他們的策略是把光圈稍微縮小一點,然後降低價格,藉此大幅降低進入超望遠焦段的門檻,讓消費者在也不需要花大筆錢就能享受到超望遠的好處。

這次推出的200-500mm f/5.6E也是依照相似的概念推出,雖然是恆定光圈,但卻是相對小的f/5.6。
奈米鍍膜?沒有
金圈?沒有
非球面鏡片?沒有

然後放3片ED鏡片進去,還有4.5級的VR,That's it,這就是最佳的Nikon超望遠入門磚了。
要銳利度?自己進Lightroom拉。
要低色散?在View NX點一下消除橫向色差就好。

對於一個預算不多,但又想一親超望遠焦段芳澤的使用者來說,你還需要什麼?這就是你所需要的鏡頭。



這顆鏡頭也採用了電磁光圈,5.6旁邊的E就是證據。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2.2公尺。


鏡頭旁邊的操作區一覽。VR開啟時可達到4.5級安全快門的手震補償效果。


鏡頭在廣角端的長度為26.8公分,加上遮光罩後氣勢驚人。


轉到望遠端就更不用說了。


鏡尾的最後一片鏡片是固定的,可大幅減少鏡頭內入塵的機率。但因為200-500之中涵蓋了很大範圍的焦段,所以鏡頭拉伸也非常容易把大量的塵點吸入。


鏡頭前端尺寸為大到一個很歡樂的95mm,旁邊的小弟則是52mm的50mmf/1.8D。


鏡頭為內對焦。比起剛剛的新款24-70mm f/2.8E,這顆鏡頭的標示少很多對吧?

另外,200-500mm f/5.6E可使用TC-14EIII增距鏡,裝上之後焦段會變成280-700mm,但光圈會變成f/8。

照片實拍:






平價廣角定焦鏡 AF-S NIKKOR 24mm f/1.8G ED


繼去年的35mm f/1.8G以及造成廣泛討論的20mm f/1.8G之後,24mm f/1.8G終於也來啦~在這顆鏡頭出現之前,想要獲得24mm的大光圈,你只能找尊貴的24mm f/1.4G,雖然都是頂級用料,但價格實在是不親民;不然就是1986年的24mm f/2.8D。這兩顆鏡頭一個問題是定價太高,另一個問題就是太老了,根本不符合現代相機的高畫素需求。24mm f/1.8G的出現填補了中階24mm大光圈鏡頭的空缺,也算是正式宣告20-100mm這個常用之內的f/1.8G系列鏡頭完全補齊。


雖然說它算是中階鏡頭,但依然是上了過去Nikon在頂級鏡頭才有的N鍍膜。這點我在2012年寫28mm f/1.8G的時候就已經提過,當時以兩萬多塊的價格是根本不可能買到奈米鍍膜產品的,28mm f/1.8G算是開了先例,在這之後的20mm f/1.8G以及本次的24mm f/1.8G也有N鍍膜的加入。

為什麼同樣是f/1.8G的家族,35mm、50mm以及85mm f/1.8G都沒有Nano Crystal Coat呢?我想一部分是價格因素,另一部分則是廣角鏡頭的視角範圍較廣,比較容易產生耀光與鬼影,所以這三顆(20mm、24mm、28mm)廣角的焦段都有奈米鍍膜的設計在裡頭。


鏡頭資訊前面都介紹過了,但這裡有一個地方比較不一樣。RF(Rear Focus, 後對焦)意思是鏡頭在對焦時,是最後面的鏡組負責移動來對焦(內對焦就不會特別告訴你是哪裏的鏡片在移動)。但不論後對焦或者內對焦,鏡頭的外部都不會旋轉或移動。所以基本上對使用者來說根本沒差。


24mm f/1.8G前端口徑為72mm。


這顆鏡頭也不免俗的搭載了M/A,也就是「手動對焦優先自動對焦」功能(在Canon被稱為順口的「全時手動對焦」)。


搭配蓮花型遮光罩為HB-76。

各位應該看得出來這幾年Nikon一直在加緊腳步把各焦段的定焦鏡補齊,尤其是f/1.8光圈的定焦鏡的更新速度特別快:
[2011] 50mm f/1.8G
[2012] 28mm f/1.8G
[2012] 85mm f/1.8G
[2014] 35mm f/1.8G
[2014] 20mm f/1.8G
[2015] 24mm f/1.8G
(其實2013還有一支與Df一起推出的50mm f/1.8G白色特別版,但鏡頭結構與50mm f/1.8G完全相同所以就不列入)

平均一年一支新鏡的速度,走到今年也算是把這些重要的焦段補齊了。接下來是什麼?噢那真的讓我很期待,我猜是超廣角定焦鏡的機率不大,最有可能的應該是105mm或者是135mm兩個焦段,因為這兩個位置被Nikon冷凍太久太久了。135mm f/2 DC是1990年的產品,而105mm f/2 DC則是1993。偏偏這兩個焦段是終極散景之王的位置,但產生的色散都已經不是現代鏡頭該有的表現,配上2400萬畫素以上的機身,這兩顆鏡頭我想根本無法招架。但85mm f/1.4或者70-200mm f/2.8的搭配都不會有105或135mm搭配大光圈來的特別。

如果新版的鏡頭還推出特別的DC(Defocus Control, 散景控制)功能,那小編會興奮到不行,到時候誰都別想跟我搶!誰都別想!(是在激動什麼?)

照片實拍:




















這張照片是為了要展示24mm f/1.8G的最近對焦距離。23公分!!這麼小的鹹派可以在24mm的焦段下呈現這麼大的樣子,表現相當不錯。


我想各位如果喜歡拍食物的話,24mm搭配大光圈實在是超級好用的鏡頭。


另外,廣角搭配f/1.8的大光圈 近拍造成的散景,會與望遠鏡頭造成完全不同的開闊感。但因為近拍搭配大光圈使用,會讓景深範圍非常、非常的淺,所以使用時務必要注意有無脫焦。




最後,各位最關心的建議售價:
24-70mm f/2.8E:NT$72,000
24mm f1.8G:NT$21,900
200-500mm f/5.6E:NT$43,900

未來24-70mm f/2.8E與200-500mm f/5.6E的評測將會於近期內推出,也敬請各位期待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