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ealand飞扬设计方法| 逻辑思维是设计的起点

 罗凯东 2017-07-29

从1999年公司创业初,Fealand飞扬一直秉承用逻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设计中的所有问题。飞扬的“门生”如今遍布在中国景观行业里,我作为其中之一,给大家分享下Fealand飞扬逻辑的思考过程。


面对设计问题,你要先用逻辑分,理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这只是一个起点。

逻辑思维是从一个概念出发,再经过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后得出 〝这个概念是否可行〞的结论。

如果合理而正确,概念就扩展成一个设计目标;

如果不合理,而与要求产生矛盾,就要放弃这个概念,另找别个设计目标。

景观设计与一切实用功能的设计,都不能逃避逻辑思维这一关。

 

那该如何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呢?

首先:要收集一切与项目有关的问题,再把问题分解成——问题树。

第2步:把脑袋内存储的问题进行分解。

第3步:去掉所有非关键性问题


第4步:团队按计划分工进行综合调查

讨论后,按照计划分工合作

第5步:针对假设的结论,与团队们进行关键分析和讨论。

做某一个决定时,拿出相同或近似的做个榜样,然后推断出我如果这样做,会得到什么的结果?

因此,脑袋内的资料越多,推断越全面,准确性就越高。这能力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胜任,而知识又大多是从经验垒积而来。


 第6步:综合分析调查的结果,并建立论证。主题抽出来分析。作多个假设,再拿每个假设去试试,观察哪个假设最合拍,才能确定设计目标是什么。

找到设计目标后,你开始做设计方案,你掌握一套由逻辑推论出来的功能关系和设计要求,但逻辑不可能帮助你做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是极为复杂的人文活动。不同设计师,以至一个人于不同时间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灵感创作。

每个设计师处理功能关系的手法都不同,加上个人品味、经历、见识、喜好、修养而导致的风格各异,最后得出来的设计结果就不可能雷同。

 

话说回来,逻辑规律重要吗?在设计开始前绝对重要。如果做设计的设计师基本的功能区分,工作流程,空间分布,人流车流,给什么人使用,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进入环境后需求会发生变化?怎么在设计中协调解决业主需求的矛盾?如果搞不清,就着手设计方案,如何能达到业主的基本使用要求?即使你造出一只美丽的白象又有何用?

 

下面就以“无锡“三创”载体科研、办公及配套用房办公环境”(该项目详情可以参见: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项目的前期设计思考过程为例,由设计师第一天开始的茫然,到悟出:设计是综合各方因素、资源后,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第一天:茫然的开始,疯狂收集资料的一天。

什么是政府办公大楼景观设计?

什么又是世界上最好的办公环境风格?

怎样才是好的设计?

政府办公环境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是大面积的广场吗?还是视觉的焦点?还是供办公人群休憩的花园?

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如何衔接?

。。。。。。

 

第二天:开始后的茫然

要什么不要什么?

什么是必须的?

重点是什么?

我要如何做?

设计师疯狂提出了44个问题

关于场地现状及建筑图纸的分析

从城市区域角度来说,基地处于什么地位?

周边景观环境如何?

基地地位对达到最终目标有什么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建筑布局有什么缺点?景观怎么解决?

现状人文、建筑、地形、水体、植物是否有可利用的元素?

建筑内部规划合理吗?有什么问题?景观怎么解决?路网是否合理?

能否对人车系统进行调整、优化?

基地出入口是否合理,能否改进?

建筑有没有可以发展利用的主题?建筑立面有什么优点,景观怎么延续?

停车位及数量能否调整?

有没有地下车库?

有无架空层?

有无南入口的可能?

常用树种有哪些?

停车能否减少,是规定的数量吗?

主干道能否改变?

出入口能否改变,总图规划上有哪些元素可以改变?

当地气候条件?冬天冷吗?夏天是否长?

 

关于业主分析

对于这块地,业主内心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业主希望从这块地得到什么样的收获?

业主的专业背景?

业主定位是什么样的?

业主眼中认为的最好的同类设计是什么?

业主在这个项目上可以承受的景观单方造价是多少?

业主对项目的风格定义?

后期维护时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是否要回避?

业主对该项目进度和分期情况?

 

关于我们自己的分析

有多少时间允许我们去做?能做到什么深度?

设计的关键点,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可能的卖点会有哪些?

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要求有哪些?

设计中哪些是重点要表达的,哪些不用表达?

……

 

入口如何设计?

轴线需要否?

边界如何处理?

景观层次有些什么?

主楼开场空间有什么需求?

办公楼围墙边界的隐私与开放如何结合做?

架空层大厅与主楼开场空间如何过渡?

 

第三天:逐步清晰的过程

整理思路、想法的过程。

肯定与否定的过程,

逐步清晰、明朗化的过程。

理清现状与建筑的情况。

入口是内敛、庄重、隐在绿化中。

建筑是对称围合的,景观延续了对称,中心焦点是需要有高起的点

边界是有开有合的。

景观分为三个层次。

开放空间的广场、半开放半私密的建筑边界入口大厅、私密的后花园。

后花园的隐私是要保证的。

一楼架空的大厅是内外衔接过渡空间。

 

在找寻这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我们的设计目标逐步清新的过程

理清现状与建筑的情况。

调整建筑边界

原规划的台阶被整体往外移至室外广场的边缘,适合停留接待的空间。

对称的主建筑半围合空间适合做向心力广场。

向心广场需要有凝聚力的点出现。

室外围合后花园是隐私和半隐私的交往场所。

 

第四天:执行的过程

肯定自己的过程。

抵制一切干扰的过程。

边走边看边想的过程。

大方向确定,向前推进的过程。

小细节调整,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五天:坚持胜利的结局

不用说,又是个不眠之夜。

但最后是,

排除困难,

坚持到最后胜利的结局。

令人愉快的结局。

 

然而,设计是因使用者 市场 业主 设计师能力 基地现状等叠加后,综合需求而产生。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舍弃与坚持的过程;

也是一个否定与肯定的过程;

是一个逐渐清晰、明朗的过程。

前期需求问题的解决,只是漫长设计的一个开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