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素婷: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我读舒婷的《致橡树》

 清风明月8120 2017-07-29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电话:02085213337,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我读舒婷的《致橡树》

南宁市第三中学   廖素婷

 

三中校园里的天鹅湖边有两个亭子,顺着亭子的几根柱子,是凌霄花那攀援的藤蔓。每到夏日花开的季节,我常特意绕过天鹅湖去看凌霄花,欣赏了花的美以后,总会对着藤蔓感慨一番,因着舒婷的这首《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那么,我如果爱你,应该用什么方式才合适呢?舒婷在这首诗里大胆、智慧、几近完美地呈现了她的爱情观。

 

爱情不是“藤缠树”

“我如果爱你......”

“如果”,是一种假设状态,也是理性思考的前提。“我”在爱你之前,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做: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也不止像泉源......也不止像险峰......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这一连串的意象,都是“我”所否定的爱情关系里的角色。凌霄花具有攀附性,不行,爱情中的两个人是独立的两个个体,怎么能一方借助另一方的高度来成全自己炫耀自己呢?鸟儿过于痴情,不行,每天为绿荫啼唱,怎么能只为取悦他人而简单重复自己呢?泉源、险峰,也不行,都是“送来”、“增加”、“衬托”到对方身上的,单方面无限地付出,自己的存在感又在哪里?日光、春雨,还是不行,照耀他人,滋润他人,永远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爱情是两个人的事,1+1=2(爱),两人合奏才能琴瑟和鸣。

爱情的角色里,双方不是“藤”和“树”的关系,也不是单方面“我愿意”的问题,所以舒婷采取“先破后立”的做法,她先一一把这些关系列举出来,一一找到合适的理由否定掉,然后再给我们展示另外一种爱情观。用这样的手法写出来,读者很能接受,因为被否定掉的几种爱情确实存在问题,那么读者的期待就会完全放在后面的“立”上,舒婷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爱情关系(爱情结论)呢?——“对等”的爱情观。

可以说,这种观点一经提出,是对当时爱情观念的一种巨大冲击和挑战,既是对原有世俗爱情关系的解构,又是对新时代爱情中男女关系的重新建构。舒婷用诗歌的形式在呼喊和倡议爱情的自由和平等,这是新时代女性爱情的独立宣言,更是在向世人展示一种新型的女性角色,要把女性从依附和一味奉献的角色中给解放出来独立出来,这是怎样的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突破啊,既要有“破”的勇气,更要有“立”的智慧。这种关系的定位必须要经得起现实的考验,让人们觉得有模仿性和可操作性,且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舒婷爱的方式吧!

 

爱情双方都是树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必须”,这个词用得多么肯定,没有什么商量的语气,就这样定位了,你的形象是“橡树”,那我的形象就是“木棉”。爱情的双方,都是树的形象,一起站着。好像我们会觉得这位女性多么阳刚,多么独立,多么缺少女人味儿,可是其中有一个充满温情的词——“近旁”,所有的温暖都回来了,这个距离太合适了,不远也不近,因为站在一起的两棵树,根要紧握在地下,叶要相触在云里,所以只有“近旁”这个距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既保持相对独立,又能相互接触。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会互相致意,互相问好,互相交流,多么合拍的节奏,多么和谐的关系,但我更羡慕的是他们的心有灵犀,是外人听不懂的只属于他们俩的言语。爱一个和他人无关,和世界无关,和世俗无关,有关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有一种温暖叫“相敬如宾”,有一种爱叫“心有灵犀”,这里都有了。这才是最理想的恋爱对象。

爱情的两种角色里,橡树高大,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枝干苍劲有力,这是力量的象征。从橡树外形看舒婷塑造的男子形象,不仅是自身刚健强大,还能给人十足的安全感,橡树很好地代表了理想男性的这些优点。那么舒婷之前提到的作为树的形象的木棉呢?木棉树其实也是高大挺拔,外表形象上的力量感丝毫不输橡树,可是舒婷如果这样来展示木棉的话,不仅会把代表女性的木棉写成了女汉子,更是有角度重复的嫌疑,于是舒婷换了个角度来看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木棉枝头上擎着的红硕花朵,这才是木棉最有特色且最美丽的一面,木棉花大气、红艳,有着女性的温柔美丽,更具深沉博大、乐观向上的内涵。这样,橡树和木棉各具特色,各展优势,相互独立,相辅相成,形成新时期令人赞叹的恋爱新形象。

 

爱树更爱树下土

什么是伟大的爱情?先来看两组词。

第一组词,舒婷给我们明确了恋爱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分担”和“共享”。生活里,难免有阴霾有雷雨的时候,那就要一起来承担,不能有一个人逃避;生活里,有晴空有彩虹的时候,那就要两个人一起分享,而不能独享。两个独立的个体各自有着自己的力量,但当两个力量相加共同抵御外力时,重担就可以减半了;当两个个体一起来分享快乐时,快乐也就随之增倍了。这真是合力在家庭里形成的最大作用了。

再看另一组词:“分离”和“相依”。这组词看似对立,却又很好地体现了舒婷的爱情哲学。复旦大学教授温锁林先生在评论这首诗时说:“‘分离’是外在,表象的;‘相依’则是内在,本质的。人生是一门艺术,爱情更像是这一艺术中最精彩的华章;爱情是哲学,唯有用生命拉起体悟这门哲学的女性,才能洞悉其全部奥妙。这就是舒婷《致橡树》阐发的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也是这首诗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看似对立的状态,却是舒婷处理恋爱双方关系的最大智慧。外在看似分离,其实是保持各自独立,内在心有灵犀,还能终身相依,灵魂才会高度契合,成为对方想要寻找的生活伴侣,这样完美的结合才能促成伟大爱情的诞生。

爱一个人,不仅爱的是对方的外表,当然橡树有着“伟岸的身躯”,这是舒婷第二次提到的外在形象,不过有别于第一次的力量感,这里的伟岸更显出其帅气挺拔。这两次的外表描述足以吸引人,不过,更要做到的是爱橡树所在的位置和橡树脚下的土地,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不仅……也”这个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所带来的语意效果。爱一个人“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其实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有什么信仰,无论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橡树坚持的位置和方向,就是木棉需要理解和支持的位置和方向,有风雨一起扛,有天地一起闯,有快乐一起享,有方向一同往。吴怀仁说:“从时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独立的女性主体精神;从空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从心理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有着独立女性主体精神的木棉就是这样站在橡树的近旁,理性地跟着橡树一起乐观革命,不向风雨低头,不向雷电躲闪,而一旦选择,就不再分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同心同德,终身相依。

仓央嘉措《见或不见》里写道: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我就在那里,不...不...”,这不恰好是木棉的独白吗?独立的木棉,毫不攀附的木棉,就站在那里,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拥有了自己理性的认识,持有自己稳定的情绪,不主动迎合,也不自暴自弃,她站成了一处风景,一处让人景仰、自带光芒、足够吸引人的风景。最终,“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橡树和木棉就是这样默然寂静地相爱着,终身相依着,爱无需更多的言语,不用张扬,无需炫耀,只要内心欢喜,足以“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席慕容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舒婷做了一次“佛主”,不过她自己也说过:“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但是,在我们读者心中,“木棉”和“橡树”在“佛主”的牵线下走到了一起,结了尘缘,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成就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人间佳话!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