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犀角地黄汤治疗皮肤病临床举隅
2017-07-29 | 阅:  转:  |  分享 
  
传统医药/‘“TONGYIYA“

犀角地黄汤治疗皮肤病临床举隅

詹正明

(山西省繁峙县西砂河卫生服务中心,0343O2)

关键词:皮肤病;犀角地黄汤;

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7185(2008)

05一(X)34一02

黄,生石膏减量为309。随时调整方

药。续月即0剂后,皮损消退8既以上,

痛痒消失、大便转稀。上方去石膏、

白鲜皮、紫草,水牛角减量至309,

加生山药309。再服20剂,皮疹全部

消退。嘱其长期禁食辛辣、海味。至

今未见复发。

1.2药疹(血热型)患者女,28

岁。因患肠炎静脉滴注氨节青霉素

钠后第4d,先由头面部发现米粒至

豆粒大小红色丘疹,境界清晰,并快

速散布全身,痉痒剧烈。自行用息斯

敏及泼尼松治疗Zd,病情加重。并

见身热,夜间为甚,烦躁不安,口舌

干燥,便秘搜赤,舌红脉数。为热毒

播灼血分,外溢肌表,治当凉血解

毒,散癖透疹。方选犀角地黄汤加

味:原方犀角代以水牛角川(削为

lmm薄片)、生石膏(研为粗末)各

609,生地309,赤芍、丹皮、白鲜皮

各巧9,紫草、生大黄(后下)各1090

共3剂,1剂/d,水煎2次,混匀,分3次

饭后服。服后症状减半,原方去大

黄,继进3剂而愈。

1.3过敏性紫瘫患者男,10岁。

上呼吸道感染后,双下肢出现红紫

色斑点,以伸侧为多,逐渐增多,局

部无痛痒感,与正常皮肤平齐,部分

略高于皮肤,压之不褪色,并有恶

心、呕吐、腹痛,间有便血,身热而

烦,舌质红,脉弦数。实验室检查结

果正常。为热毒灼伤血络,迫血外溢

所致,治当凉血消斑,散癖调中。方

选犀角地黄汤加味:原方犀角代以

水牛角川(削为lmm薄片)209,生

地、赤芍、香附各109,生白芍巧9,

丹皮、竹茹、槐花各89。共5剂,1剂/

d,水煎2次,混匀,分3次饭后服,或

多次频服。服药后,紫瘾消退大半,

呕吐、便血止,腹痛减轻。上方去竹

茹、槐花,加生甘草89,取芍药甘草

汤之意,又进5剂痊愈。

犀角地黄汤出自《千金方》,由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凉血散痕的功效,是治疗温

热病邪侵入血液的有效方剂之一。

笔者应用犀角地黄汤辨证加味治疗

多种皮肤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

下。

病案举隅

,.1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男,30

岁。半年前感冒后不久,头皮有点滴

状红色丘疹,之后病变表面覆盖多

层银白色鳞屑,逐渐增多、扩大,有

的成为斑片,由头至项,继之躯干、

四肢,尤以伸侧及肘膝关节部为重,

对称分布。曾用多种方法治疗,近期

加重。刻诊:痰痒明显,红色丘疹豆

粒至玉米粒大小不等,边有红晕,不

融合,表面附着银白色薄鳞屑,刮去

鳞屑时,在病变基底出现有半透明

状薄膜及点状露珠样出血现象,新

皮疹不断增多、扩大,伴有身热,口

舌干燥,烦躁,便秘4d未解,舌质

红,脉数。为热毒蕴蓄,溢于脉外。治

宜凉血解毒,散癖透疹。方选犀角地

黄汤加味:原方犀角代以水牛角川

(削为lmm薄片)、生石膏(研为粗

末)各609,生地309,赤芍、丹皮、白

鲜皮各巧9,紫草、生大黄(后下)各

109。共10剂,1剂/d,水煎2次,混

匀,分3次饭后服。嘱其便泻时去大

2讨论.

银屑病、药疹、过敏性紫瘫的临

床表现各异。本文3案均以血热为

患,其中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

易复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

称之为白疤、北边松皮癣等。中医认

为,银屑病是由外感六淫七情等相

关因素导致气机奎滞,郁久化火化

毒,热毒蕴蓄,播营灼血,外发肌表

而成[2,取如。药疹是机体对某种药物

发生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常由察

赋不耐、邪毒蕴蒸皮肤,或邪毒化

火,侵入血分,迫血妄行,溢于肌表

所致,且又有一定的潜伏期,有突然

发作和快速发展的特点[3D33一334。过敏

性紫瘫是由机体对某种物质(也包

括药物)发生过敏,引发以小血管炎

为主要病变的非血小板减少的出血

性疾病。多因风热毒性外侵,蕴蓄热

毒久伏,过食辛辣、海味等相关过敏

因素,酿生热邪,侵入血分,熏灼血

络,溢于脉外,痕积肌揍而成1410

由此可见,本文所列银屑病、药

疹、过敏性紫瘫三案,尽管病症各

异,但其病机与治则相同,即叶天士

所说:热邪人血,导致“耗血动血(为

病机),直须凉血散血(为治则)”。与

温病邪人血分所不同的是:病势较

轻,传变规律不一,而病位所在重点

有别,为部分脏腑组织与肌表,而非

全身使然。所以,热邪入血没有温病

血分的昏狂澹语、舌绛甚或起刺及

动风征象。但“耗血动血”的病机一

2衬0川‘砚口5斑下口柑‘尤劲阴‘〔U柑们陈衬石拟‘双2附Zo0B,15(习一

34

万方数据

妙、ToNGYIYA。/传统医药



1111111~川.川…~_._川川川川___一,,----一~----一——一——一——一粼么卿、

致,故以与此相应的犀角地黄汤加

味主之。

方中,水牛角苦咸寒,以清热凉

血为主;生地清热凉血而又养阴,助

水牛角解血中热毒;赤芍、丹皮清热

凉血、活血散疲为佐。四药合用,有

清热并以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

血之虑,凉血兼以散疲,使血止而无

留疲之弊,为方药之主体效用。在银

屑病与药疹案中,皆益生石膏、紫

草、白鲜皮清热宣发,透疹止痒;大

黄清热泻火,攻下破疲,为荡涤有形

之实邪开辟去路。综合本方,有清热

解毒、凉血散癖、透疹止痒之功,切

中病机,故症皆愈。过敏性紫瘫在原

方解毒凉血、散疲消斑的基础上,以

香附、白芍、甘草理气缓急而止腹

痛;以竹茹、槐花清胃,止呕吐,凉

肠,止便血。全方共奏凉血消斑、散

疲调中之功,乃药症合拍,故疗效较

好。上述三症,证型一,共为“血热”;

治则一,乃“凉血散血”,为异病同治

之法。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粼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79:160.

【2]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M】.上

海:文汇出版社,1999:288.

【3]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64,333一334.

141刘光珍.凉血散血治疗过敏性紫瘫

[J].山西中医,20()7,23(5):1一3.

桂枝汤合桑菊饮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

杨志成高维军

(靖远媒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矿医院,甘肃白银73091了)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桂枝汤,

桑菊饮;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7185(20()8)

05we0()35一01

1999年一2006年,笔者用桂枝

汤合桑菊饮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87

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

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7例中,男56例、

女31例;(20岁者12例、21一30岁者

25例、31一40岁者22例、41一50岁者

19例、>50岁者9例;病程<1年者38

例、1一2年者16例、2一3年者19例、

>3年者14例。87例均有鼻痒、鼻塞、

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其中伴恶寒

发热12例、嗅觉迟钝22例、鼻豁膜淡

白水肿19例、鼻甲息肉25例。

1.2治疗方法桂枝汤合桑菊饮

加味:桂枝、桑叶、桔梗、芦根各109,

白芍、菊花各99,连翘、杏仁各89,

薄荷、甘草、生姜各69,大枣4枚。伴

恶寒发热者,加荆介、防风;嗅觉迟

钝者,加霍香、营蒲。1剂/d,水煎2

次,兑匀,早晚各半温服。连服6d为

一疗程。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避风

寒。

1.3疗效标准临床痊愈:鼻痒、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及伴有症状完

全消失;显效:鼻痒、鼻塞、流鼻涕、

打喷嚏及伴有症状基本消失,伤风

或受凉时轻度反复;有效:鼻痒、鼻

塞、流鼻涕、打喷嚏及伴有症状减

轻,伤风或受凉时加重;无效:治疗

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结果

治疗1一3个疗程后,临床痊愈

44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91.95%。

3讨论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第一

名方,其组方严谨,运用广泛。桂枝

汤由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组成。其中桂枝与白芍是主药,一为

辛温通阳,一为酸寒敛阴,两者配伍

调和营卫。再者,桂枝、生姜、大枣、

炙甘草均可作为饮食的调料,有开

胃口、健胃气、增食欲的作用。因此,

桂枝汤确有调和脾胃之功,且可通

过调和脾胃达到滋化源、调气血、和

阴阳、调营卫的作用。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由杏

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

草、苇根8味药材组成,能疏风散热、

宣肺止咳。桑菊饮可除风温之外,也

可用于治疗中耳炎、鼻前庭炎、扁桃

腺炎、紫瘫症、咯血、带状疤疹、肾炎

等病1,1。

经多年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过

敏性鼻炎的基本病机属营卫不和,

卫表不固,风热犯肺。故选桂枝汤调

和营卫,固卫避风;选桑菊饮疏散风

热。二方合用,共奏调和营卫,固卫

避凤,疏散风热之功,是治疗过敏性

鼻炎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范东林,颜敏.桑菊饮临床新用【J].湖

北中医杂志,20()l,23:12.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亲志2005年第,期(第,,塞)

35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