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玉女煎合清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0例
2017-07-29 | 阅:  转:  |  分享 
  
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8期775

nullnull一一灰粇~nullnull一灰null一一一叫一,一null-~一一灰一null.~.~~..-.~卜芬null一灰null一卜一一一灰粇一一一唬,瑍~--~-一一

酮康噢是合成的二烷衍生物,对皮真菌中念珠菌

属具有很强抑菌和杀菌活性,抑制真菌麦角街醇

生物合成并改变细胞膜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它至

今尚未发现耐药现象,且粘膜吸收好,使用方便安

全,亦避免口服带来肝肾损害等副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上海中医学院.儿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2,31

中药药理学临床新用.陕西人民出版社,3吕兰燕.

.784

4王光超.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5陈新谦,新编药物学.人民出版社,20o3:

1119,

124

(收稿2005一05一09,修回2005一05一19)

1985

病,

:605,606

玉女煎合清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演疡60例

韩继明延安大学医学院(716000)

张先艳延安大学校医院(716000)

刘运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716o00)

摘要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愈清数疡类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贵疡的疗效。方法:采用

玉女煎合清胃散化裁(生石青、熟地、麦冬、丹皮、黄连等)治疗本病60例。结

果:总有效率9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滋阴清热,愈清数疡的功效。

主题词:p腔贵疡中医药疗法清热解毒/治疗应用医案

笔者以玉女煎合清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1右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7

例,女33例。年龄17一63岁。病程3月一6年。溃

疡数单一者16例,多发者44例。有烟酒嗜好者

21例,辛辣嗜好者48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制定:①以口腔粘膜出

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一smm的溃疡,灼热疼痛为

主要症状。②起病较快,一般7d左右愈合,若此

伏彼起,则病程延长。愈后常易复发。③口腔检查:

口腔粘膜溃疡较表浅,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则1

~2个,多则10余个,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

溃疡周围粘膜大多充血。④应与狐惑病(白塞氏综

合症)、复发性坏死性粘膜周围炎及疤疹性口腔炎

相鉴别。

治疗方法60例口腔溃疡均采用玉女煎合

清胃散化裁治疗。基础方剂组成:生石膏309,熟

地、生地各159,麦冬、丹皮各129,知母、牛膝、当

归、升麻各109,黄连59。随证化裁:便秘者黄连增

量加大黄、芒硝;腹胀、纳呆、院闷者加积壳、炒麦

芽、建曲、鸡内金;气虚乏力者加黄蔑、太子参;血

虚明显者当归、熟地增量;脾虚湿盛,苔腻、脉滑者

去熟地,加苍术、兼仁;齿眼出血者加早莲草、白茅

根;腰酸耳鸣、肾虚者熟地增量,加山药、山茱英、

续断;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远志;咽痛者加桔梗

射干;月经不调者当归增量,加柴胡;阴虚甚者生

地、麦冬增量,加玄参、黄柏。服法:水煎服,每日1

剂,每剂早晚饭后各服1次。5剂为1疗程。最长

4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

业标准》制定。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

感。好转: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

轻。未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治愈34例,好转23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5%。

讨论口腔溃疡属祖国医学口疮、口糜、口

疮等范畴,临床以口腔粘膜发红、溃烂为特征。现

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代谢障

碍、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异常、消化功能紊乱及精

神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虽发于口腔局部,

但却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多

从脾胃积热、脾胃气虚、心肝火旺、脾肾虚衰、肝肾

阴虚等论治。但究其病因,归根结蒂为吸烟嗜酒,

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思虑过度,郁积化热,导致

776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8期

心脾火热上炎,灼蒸于口而成,亦可因身体虚弱或

患热病后导致虚火上炎,粘膜糜烂而发溃疡。《圣

济总录》曰:“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作疮

也”。口为胃之窍,舌为心之苗,脾脉通于舌,故口

腔溃疡为心脾热盛而发。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心

脾积热之病机为总纲,虚实兼顾,取玉女煎与清胃

散合方,方中生石膏、知母清脾胃虚火,清胃而不

伤阴,黄连、升麻治实火,生地、丹皮凉血,以求气

血两清,熟地、麦冬、当归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以制

阳光,牛膝一味导热下行,并随症加减,灵活化裁,

上清下利,热毒自消,口疮自愈。另外,本病多因消

化不良、大便秘结、月经不调、吸烟饮酒、过食辛

辣、精神情绪等因素刺激而复发,故应要求患者养

成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戒烟戒酒,调畅情志,减

少复发率。

(收稿2005-04-10;修回2005-05-16)

温胆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60例

玛学祯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

姚惠青海省中医院(8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利湿、化疾定眩类中药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

汤加味(半夏、陈皮、扭实、竹茹、远志等)治疗内耳眩晕症60例。结果:总有效

率950o。提示:温胆汤加味具有健脾利湿,化疾定孩的功效。

主题词梅尼埃病/中医药疗法利湿荆/治疗应用祛疚(中药)/治疗应用@温胆



内耳眩晕症又名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临床常

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本病

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性26例,女性34

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5年,最

短3d。主要临床症状为眩晕突然发作,患者感天

旋地转,并兼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

球震颤现象,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闷或胀满感,不

敢移动体位,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并出现心悸汗

出等症。

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味方组成:枣仁、珍珠母

各30g,泽泻24g,苍术15g,清半夏、竹茹、远志各

12g,积实、陈皮各1鲍,干姜、甘草各6g,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5-10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

《中医诊断标准》,痊愈: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

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眩晕基本控制,耳

鸣消失,但仍有轻度听力减退。进步:眩晕明显好

转,但仍有轻度耳鸣及轻度听力障碍。无效:治疗

前后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痊愈32例,显效18例,进步7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o。

典型病例李某,女,40岁,患者2d前突发

眩晕,如坐舟车之中,闭目卧床,不敢移动体位,恶

心呕吐,耳鸣如蝉,右耳听力障碍,口粘多涎,舌质

淡红,苔白,脉弦滑。诊断为眩晕,症属痰湿交阻,

上蒙清窍。治宜燥湿化痰,利水安神,方用温胆汤

加味:枣仁、珍珠母各30g,泽泻2短,苍术15g,半

夏、竹茹、车前子(包煎)、远志各12g,陈皮、积实

各10g,ldl剂,水煎,早晚温服。次日复诊,症状

明显减轻,已能下地行走,能进清淡饮食,共服中

药5剂后,恢复如常人。随诊2年未有复发。

讨论内耳眩晕症属祖国医学“眩晕”范

畴,其症以时发时止,呕吐欲倒为特点。其病因较

多,历代多有论述:《金厦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

支满,目眩。”朱丹溪亦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

方》等亦主张“胖人停饮而眩“。《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而孙思邀、沈芋绿等均认为肝风引起

眩晕。根据临床观察,本虚标实乃眩晕发作之根

本,脾虚生痰,痰饮内停,加之肝肾阴虚,肝阳上

亢,阳亢风动,引动伏痰,痰饮上扰清窍而致本病。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功效燥湿化痰,清

胆和胃。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竹

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积实行气消痰,使痰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