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内线口理论再次得以验证

 昵称45239882 2017-07-29
    “内线口”又叫品性圈,位于眼砂内圈边缘,底砂下与瞳孔外交接处,呈棕褐色的环状圈,分规则和不规则,有锯齿状、荷叶边状(也叫裙边状)、算盘珠状,它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赛程的延长而变得又宽又厚,远程超远程鸽较为多见,它是选留种鸽的必备条件。反之,没有“内线口”(品性圈)的鸽子不宜做种。本人仅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望能对鸽友们在鉴鸽、判断以及育种方面有所帮助和启发!

    在今年的3月6日,我和一位要好鸽友一行来到离我市20多公里的虞城县,参观商丘市信鸽协会会员王英杰先生。王先生近几年在300、400、500公里,连续荣获的冠亚军鸽和前名次鸽。这些戴有桂冠头衔的鸽子(1名、2名、3名、5名、6名、7名、9名……)并不像信鸽杂志照片那样威武雄壮风彩夺目,但确有让人信服的感觉。我这可不是为他做广告做宣传,的确是王英杰先生近几年来有名符其实的好成绩。

    当我们一一看过这些前位名次鸽后,我问王英杰先生它们的父母是否都在,能否拿来一观?王英杰先生很热情的把它们的父母一一呈上让我们观看。我用鸽眼放大镜一看,啊!好漂亮的“内线口”(品性圈),有锯齿状、荷叶边状、算盘珠状不规则的“内线口”呈现在眼前。当时我对一同去的这位鸽友说,怪不得王英杰能飞这么好的成绩,父母鸽均具备“内线口”条件。这位鸽友看后说:不飞成绩才怪呢。王英杰先生并没留意这些。

    在看到9名(红轮鸽)时,毛片、手感、肌肉、骨架等部位都不错,唯独没找到“内线口”,我又问王英杰先生,9名是否出过后代,成绩飞得怎么样?他说,9名出的小鸽全部丢失,我和同去的这位鸽友共同认为,这可能就是它“内线口”消失的原因。你选一羽即宽又不规则的“内线口”与它配上再试试,他说,我准备让它回配上代。

    通过这次虞城二人行看过的几只冠亚军以及十几羽前名次鸽,除9名“内线口”消失外,其它的鸽子均有明显的“内线口”(品性圈),包括成绩鸽的父母更为明显上称。要说,王英杰先生的鸽舍那是一个脏、乱、差,但赛绩非常显著,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一是血统,二是上称的“内线口”在起作用,这就是他铸成今天辉煌成绩的原因所在。这也更进一步证实了“内线口”(品性圈)的存在与重要性,“内线口”理论是能站得住脚的。

    可能有人会说:你把“内线口”说得那么好,回去随便选两只有“内线口”的鸽子一配,不就飞冠军拿好名次了吗。请鸽友们不要误解,“内线口”(品性圈)的存在与育种价值故然重要,但也要看两只鸽子是否合配,溶血性好坏。有“内线口”的鸽子做种,要比没“内线口”的鸽子做种成功率要高,这一点已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当然,其它的条件也不能不论,血统更不能忽视。(毫无价值的菜鸟“内线口”,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另外,说一下眼志,“眼志”位于底砂面砂内圈边缘“内线口”上与瞳孔外交接处,也分规则和不规则,有全圈眼志,立式眼志和荡前角眼志,又分显形眼志和隐形眼志,而且有白色、黑色、黄色和绿色之分别。 “眼志”是挑选种赛鸽的一种方法和条件。“眼志”和“内线口”不是一回事,更不能混淆。有的人把“眼志”硬叫成“外线口”,那是不对的。不能因为有“内线口”之说,就把“眼志”叫成“外线口”,也不是说有一就必须有二,正确的叫法应叫“眼志”。

    凭本人几十年对鸽眼的了解,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鸽子都有“眼志”,包括那些毫无价值的菜鸟和肉食鸽,有的甚至长着一副十分漂亮的“眼志”和“内线口”,可它再漂亮也是没用的,没有价值。赛鸽的“内线口”可不是个个都有,即优秀的必有。还望鸽友们能正确看待、熟悉、理解、鉴别、判断、掌握和利用“内线口”和“眼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既然能称得上优秀赛鸽必有“内线口”(品性圈),有的人不认这个,只认血统。没错,每位鸽人都是“血统论”者。本人通过近30年的留意观察论证,“凡是飞出好成绩的前名次鸽,其上代均具备这个条件”,不是他们不认这个而是他们没有细心留意。最后再送各位同仁16个字:种是基础,配是关键,赛是目的,赢在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