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孰强?

 昵称45199333 2017-07-29


喜欢了解世界史特别是中亚和小亚细亚历史的人们,常常会产生一个疑问——

在十四世纪末叶帖木儿(1336年-1405年)帝国崛起的时候,在他的西方相邻的是继黄金家族蒙元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两强相遇难道就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吗?

的确,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两大帝国中亚和小亚细亚地区进行过激烈的碰撞,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为大家所熟悉和了解。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中亚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作为欧亚大陆间贸易大通道和游牧民族长途迁徙的必经之地:远古的游牧型炎黄子孙匈奴人,在距今2500年以前,就经过中亚,取道乌拉尔山,到达了今天欧洲的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地,他们黄色人种的典型特征、矫健的骑术、令人望而生畏的战斗意志与能力,给当时欧洲的古罗马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欧洲本土的游牧民族也对匈奴人甘拜下风。

当中国进入了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时期,即公元六世纪——八世纪的时候,阿尔泰山脉附近崛起的游牧民族突厥人,一度成为北亚地区主人翁,他们建立起了类似于匈奴人的奴隶制国家,并且一直和汉地进行着密切的交往,并曾经长期作为唐帝国的藩属而存在。

迫于唐帝国的赫赫军威及突厥人所处地区生活资料的相对贫瘠,加之突厥人本来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一旦汗室衰败立即分崩离析,于是,在大唐军队压迫下,他们沿着当年匈奴人的足迹向西迁徙,到达了中亚地区,其中一部分受到阿拉伯人的影响,逐步放弃了原来的萨满教、佛教、祆教和景教等信仰而皈依了伊斯兰教。

当1206年铁木真在北亚高原上被推举为蒙古部落联盟的大汗时,突厥人已经大部分迁到了中亚、小亚细亚和今天俄罗斯南部一带,留在高原住牧的信奉景教的汪古部落和克烈部落则被蒙古化了。

突厥人在中亚的长期生活期间,与当地原住民进行了大量混血,我们知道,在突厥人到来之前的中亚人民,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看,当时主要是高加索(即白人)人种,主要来自于马其顿和希腊,还有自秦汉以来就定居在此的汉族人,还有部分来自古代波斯,还有一些是从古印度北方来的民系;从文化来看,则是古罗马-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恒河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融合交汇的地方。

到十世纪时,中亚的突厥人已经根据自己居住地原有文化的不同,建立了很多规模不等的王朝或者汗国,并且更重要的是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批突厥人习惯了城市生活,另外还有一些人则继续坚持游牧生活方式,但是在宗教上已经基本全盘穆斯林化了,成为当时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阿拉伯哈里发王朝在宗教意义上的替代者了。

铁木真的蒙古铁骑犹如一柄锋利的宝剑,打破了中亚大地原有的宁静。

公元1222年(金宣宗元光元年、西夏神宗光定十二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黄金家族征服了中亚地区突厥人建立的花剌子模国及其宗主契丹人的西辽王朝之后,大批恐惧蒙古人屠杀的突厥人为躲避战火,纷纷逃往小亚细亚,其中的一支突厥人于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奥斯曼第一帝国。

这个时候黄金家族已经没有了以前三次西征的“旺盛”精力了,他们正在蒙古高原和中亚,以窝阔台系海都为一方,以拖雷系忽必烈为另一方,进行着残酷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皇(汗)位之战,伊利汗国、钦察汗国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这场马拉松式的战争,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不算很远的小亚细亚那支突厥人的悄悄崛起。

即使近在咫尺的已经在波斯等地站稳了脚跟的忽必烈之弟、伊利汗国的开创者旭烈兀,也正在享受着古老波斯文明和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的供奉,并随时警惕地面向他的东方,关注他一贯支持的哥哥忽必烈与窝阔台系、察合台系的斗争,对于东罗马帝国的旧地——小亚细亚,旭烈兀的关注度是相当低的。

突厥人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逐步把小亚细亚半岛上原有的欧洲人势力排挤出去了。

和黄金家族不同的是,尽管奥斯曼突厥人也是以较少的人口征服了较大的地域,但他们成功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并使之与被征服的欧洲文化进行了统合,而并不象中亚、波斯的蒙古人那样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

奥斯曼突厥人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以外,生活习惯和文化倾向上都表现得更接近于欧洲白人,因为自从他们迁徙到与欧洲一墙之隔的小亚细亚,他们的目光就开始主要聚焦欧洲大陆。

帖木儿兴起的时代,恰恰是奥斯曼第一帝国最为强盛的时代,1389年-1402年在位的皇帝巴耶基德一世,在基本于欧洲站住脚跟后,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即使不是这个帝国皇帝首次向东关注,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瞥。

巴耶基德一世和帖木儿具有一点点可以比较的血缘背景特点,前者的父亲穆拉德一世无疑是突厥人,而他的母亲则是信奉东正教(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之一,欧洲人称作“正教”)的希腊人;帖木儿的父亲是具有一点黄金家族血统的蒙古人,母亲则是和蒙古人有一些血缘关系的突厥人。

从宗教和文化背景看,二人都是伊斯兰教徒,但是差异却很大,巴耶基德一世是逊尼派穆斯林,但人文特性上是属于具有罗马文化属性的突厥—伊斯兰式君主,而帖木儿是什叶派穆斯林,属于具有突厥文化属性的蒙古式的领袖,同时还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记载和严格的伊斯兰教义来看,他们两人绝对都算不上正宗的穆斯林,但是可能正是由于他们身上流着不同种族和民族的血液,承载着各种文化的素养,才有机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并相对而视吧。

本来巴耶基德一世一直注视着帝国的西部,他渴望不断从欧洲大陆上获取财富、占有土地,帖木儿则一直向东方凝视,时刻准备消灭东部察合台汗国黄金家族的残余势力,其远期目标是在控制整个原察合台汗国领土后进而进占汉地,以恢复铁木真时代蒙古人的荣光。

但是,俩人不经意的一次对视,就让历史在他们的脚下拐了个弯儿。

率先发难的是刚刚重新平定了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诸国的雄心勃勃的巴耶基德一世,他要求作为帖木儿藩属的两个土库曼人(突厥人的一支,但语言文化上受伊朗影响较深)游牧部落改变原来对帖木儿的效忠,而承认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

这时帖木儿也正处在骄傲的“巅峰”:他已经完成了对西部察合台汗国控制,征服了原属于伊利汗国的亚美尼亚、伊朗西部、格鲁吉亚等地,甚至1394年占领了故阿拉伯哈里发朝旧地伊拉克的巴格达等地。

在越过底格里斯河以后,帖木儿直接面对了巴耶基德一世。

本来,那时候帖木儿的目光主要还是集中在他的东方和南方,比如他不断对东部察合台汗国进行军事压迫,还在1399年成功地远征了印度。

而且,来自北方术赤系钦察汗国的游牧人群也时常对他的领土进行袭击,所以他在和巴耶基德一世的对垒中,还不得不经常“回头观望”。

巴耶基德一世也面临着被征服了的巴尔干半岛基督教徒们的不断反抗,还有小亚细亚沿海城市中热那亚商人的骚乱和威尼斯海军的威胁,另外,不甘心失败的欧洲基督教教皇也组织的“十字军”也时刻准备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新一轮的“东征”。

都如日中天并且棋逢对手的两位元首,面临的实际境况何其相似?!

但是,在军事斗争方面,已经深受罗马文明浸淫、高度城市化了的奥斯曼帝国,可以在欧洲大陆上横冲直撞、立马横刀,但是遇到流淌着黄金家族蒙古人血液的帖木儿,还是“稍逊风骚”的。

公元1400年(北元顺天帝元年、明惠帝建文二年)8月,帖木儿在收到了巴耶基德一世一封带有蔑视和嘲讽的“国书”后,率军向小亚细亚进发。

一个月后,帖木儿的大军已经穿过了自己的藩属部落,进入了奥斯曼帝国本土,并经过20多天的激战,攻克了奥斯曼重要的战略要塞——锡瓦斯城(今土耳其共和国亚洲部分中部的锡瓦斯县),象黄金家族先祖们那样,帖木儿下令屠杀了所有的守卫者,无论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并且焚烧了整个城市包括大量的清真寺。

就在这时候,西南方向叙利亚和埃及马木鲁克王朝的挑战,让帖木儿不得不率军前往那里进行了一场大战,在得胜后返回到小亚细亚时已经是1402年初了。

帖木儿利用了几乎整个冬季和春天进行大战准备,因为他深知对手奥斯曼的势力不逊于自己。6月,帖木儿在锡瓦斯附近平原上集结并检阅了自己的大军,通过凯塞里(今土耳其共和国亚洲部分开赛利市)进攻巴耶基德一世驻扎的安卡拉。

战前,帖木儿采取了蒙古人原始而有效的战术,即不断派遣侦查兼骚扰分队,对当地土库曼人部落进行分化和拉拢,占领重要的水源地,以及网开一面诱使奥斯曼军队倾巢出动等等。

著名的“安卡拉会战”极其惨烈。

双方总共动员了大约100万人的军队。

7月27日,双方的大军在安卡拉附近的平原完全展开了,一场被载入冷兵器时代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战役刚开始时,巴耶基德一世表面上占有一定优势,因为在奥斯曼军队中,精锐的皇室(苏丹)卫队英勇善战,被征服的塞尔维亚军队高度职业化,使得他的手下显得比帖木儿那身着各色服装、人种复杂的“八国联军”要更加训练有素些。

问题总是出在内部。

关键时刻,来自不同突厥人部落的奥斯曼帝国士兵,由于帖木儿事先的“运作”而纷纷阵前倒戈,因为帖木儿在奥斯曼军队主力突厥人看来,比热衷于和“异教徒”欧洲人“打成一片”的奥斯曼皇室似乎更加亲切一些。

当然,帖木儿军队超强的战斗力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也叫对手不寒而栗。

为时14个小时的大战,以奥斯曼皇帝巴耶基德一世及其儿子在逃跑时被俘虏而结束。

帖木儿没有杀掉他们,而是把他们装进一个半封闭的木制车上送到奥斯曼境内各地“游街”,不堪屈辱并且阵中受伤的巴耶基德一世于1403年在自己曾经的土地上离世了。

帖木儿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对决,就以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方式结束了。

要知道,欧洲的“十字军”曾经一次次惨败在奥斯曼人的铁蹄之下,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索非亚等城市一次次地遭受过奥斯曼人的蹂躏,精锐的马扎尔大公和塞尔维亚联合军队在奥斯曼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多瑙河曾经是奥斯曼突厥人漫步休憩的内河。

奥斯曼第一帝国就这样崩溃了,因为巴基耶德一世父子被俘后的屈辱下场,皇室一时失去了所有的威望,以后就进入了著名的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

帖木儿在奥斯曼帝国的亚洲部分小亚细亚停留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他的部队屠杀了数以千计的穆斯林,摧毁了无数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学校,并以野蛮的游牧民族对定居居民的报复方式,焚烧了大面积的城市和农田,并掳走几千名工匠到帖木儿帝国本部去做奴隶。

直到巴耶基德一世死后的1403年夏季,帖木儿在得到巴耶基德一世的其它两个儿子以撒和默罕默德承认宗主权以后,才漫步般地回到了中亚河中地区他的大本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