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品赏析】台北故宫铜器赏(二)

 百了无恨 2017-07-29


秦量

【秦朝】

公元纪年: 249-207BC

描述:秦始皇鉴于当时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车涂异轨,所以有多项统一行动:如颁布官制的度量衡铜器、确定制度;禁绝六国文字、用秦文字所谓仓颉篇为标准;亦即以秦吏为师,改习秦文字。

尺寸: 外高:6.2cm口径:17.3x9.7cm

四神兽带鋬温酒炉

【汉朝】

公元纪年: 206BC~220AD

描述:镂空长方孔的炉底,可能用以承炭。下有一平板,可能用以承接炭灰。器口有四凸起,可能用以承放温酒之酒器。器侧出一柄可以提举。器四周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反映汉代流行的思想。器足四端作四人蹲伏状,风格与山西浑源四神兽带鋬温酒炉近,后者与铜耳杯共出。

尺寸: 底径:13.0×10.3cm

最高:9.8cm

口径:12.2×7.8cm

嘉量

公元纪年: 9-23AD

描述: 一斛容十斗 一斗容十升 一升容十合 一合容二钥。

    铭文二十行共八十一字,斛,斗铭各七行三十三字,升铭七行三十八字,合铭三十一字,钥铭三十三字,均在器外。

    铭曰:黄帝初祖,德佩于虞,虞帝始祖,德佩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集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

尺寸: 外高:25.3cm

口径:34.0cm

内深:2.2cm

最深:23.0cm

款识: 【位置】外壁

【书体】篆书

【技法】刻款

辟邪

【南北朝】

公元纪年: 222-588AD

尺寸: 外高:6.3cm

四神纹镜

【唐朝】

公元纪年: 618-907AD

描述:镜作四尖瓣菱花形,一般多是八尖瓣,本件是很罕见之镜形,半球形钮,钮上饰有花瓣,云头纹钮座,座外环以四座山岳及四只飞鸟,四角各有一名神仙手持仙草飞翔于云间,高镜边上则饰以小鸟与云头纹。

尺寸: 长:19.3x19.5cm

厚:1.2cm

错金银蟠龙盉

【宋朝】

公元纪年: 1101-1700AD

描述:仿自商代的铜方罍,口部与圈足装饰鸟纹,颈部装饰夔纹,腹部装饰兽面纹,但纹饰形象变形。并以错金银为饰,形成晚期铜器特有的装饰效果。从错金银部位的显微照片看来,预先将器表留出嵌错凹槽,凹槽中先填入其它物质,仅在表面涂以金银。

尺寸: 最高:27.7cm

宽:21cm

口径:14.5cm

铜玉壶春瓶

【元朝】

公元纪年: 1206-1368AD

描述:此种口部微敞,束颈,鼓腹,腹部重心下垂的瓶形称作玉壶春。通体素面,然而表现锈层极厚,剥蚀严重。从底部的铸造痕迹可知:本件器物是先铸就器身,再将圆形铜片焊接于圈足作为器底。玉壶春瓶是一种酒瓶,可能出自《全唐诗》「玉壶买春」之典故。玉壶春瓶的样式常见于瓷器,也见于锡、铜、银等金属器。瓷丘壶春瓶创绕于北宋,为宋元相当盛行的瓷瓶样式,从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到北方的磁州窑都有烧制。中国以外,在韩国新安海底发现的元代沉船的外销瓷器中也有玉壶春瓶;另外,在高丽的青瓷、铜器也见此造型。

尺寸: 外高:33.8cm

重量:2.45kg

文王方鼎

【明朝】

公元纪年: 1501-1700AD

描述:腹部装饰兽面纹,上方为一周夔纹,足为扁体夔形。器内有铭文「鲁公乍文王□彝」。器形、装饰与铭文均仿自《宣和博古图》的「文王方鼎」。根据《宣和博古图》的释文,文王方鼎为周公作祭文王的祭器。由于铭文简单易懂,内容又涉及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故成为明人相当喜好的方鼎样式。

尺寸: 宽:7.9cm

长:10cm

最高:14cm

铜宣德炉

【明朝】

公元纪年: 1501-1700AD

年号: 宣德

描述:此冲耳乳炉其原型来自宋瓷,至宣德时期却成为宣德铜炉的招牌样式,并为晚明鉴家评为鉴赏的首品。由此可知,不同质材的工艺,于创作过程因受仿古理念的驱使,彼此亦会互相袭仿而重赋予作品一股新意,如明宣德铜炉,样式取意自宋瓷,而晚明及清初之仿铜瓷炉,其古意又临仿自宣德铜炉。

尺寸: 最高:10.6cm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剔红汉式亭阁形龛

【清朝】

朝代: 清朝

公元纪年: 1701AD~1800AD

描述:六边形重檐式亭阁,全以剔红漆器技法制作,番莲纹与几何式锦地交相形成华丽复杂的建筑物。屋顶为轿顶式覆于中檐之上,阁的周壁以板状嵌合成,并嵌有玻璃窗,使室内轩朗;廊边竖轻巧的细立柱,使与高而厚的屋顶取得和谐;下具栏板与折腰式须弥座。门板可拆卸。屋内剔彩背光剔红莲座上供有木雕金漆无量寿佛,头戴五佛冠。蓝披发,结跏趺坐,双手禅定印,握长寿宝瓶。身佩两圈璎珞,臂绕披帛;圆眉敛目,身躯平板。

尺寸: 高:69cm:16.5cm

笵金作则多宝格(一组)

【清朝】

公元纪年: 1736-1795AD

年号: 乾隆

描述:本件作品包含笵金作则图册、史尊、弦文觯、窃曲文簋、銮铃、直内戈、弓形器、蝉纹卮、澡豆罐、蟾蜍砚滴。

周史尊一页有云:「《西清古鉴》载鼎彝卣觚中皆有铭一字,曰使者,与此同。」可知本套多宝格集结的时间当在乾隆二十年《西清古鉴》成书之后。原有十件,但「周素舟」为咸丰所要去,因此现存九件。这些作品有些著录于《西清续鉴》:窃曲纹簋作「周环纹敦一」,弓形器作「汉旗铃一」,澡豆罐作「汉澡豆罐三」,蟾蜍砚滴作「唐蟾蜍砚滴」。由于是多宝格,因此均为体小质精的器物,但却是真伪混杂。其中属于兵器与车马器的三件「周舞铙」、「周匕首」、「汉旗铃」均为商周铜器,但「汉旗铃」曾经改制,原为商晚期的弓形器,是安置在弓的中央藉以强固弓的一种器具。左右两侧的曲臂断掉之后,在两端加铸器末,并在器的两端与中央加铃,器背则加一半环。表面铸有人形装饰,原来应镶嵌着绿松石。在二十世纪科学考古开始之前,宋代以降的金石学家对于兵器、车马器的认识十分有限,对于其用途也不甚了解。但也由于不认识这类器物,因此很少进行仿制;至于当时所出土的车马兵器,则或妄加解释,或按照想象改制成其它器物,如弓形器被认为是「旗铃」,銮铃被认为是舞人所执的「舞铙」都是很好的例子。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