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史家教育集团王欢:为孩子注入成长的基因

 水乡人图书馆 2017-07-29



导 读

  

  教育的过度或缺失,都无法为孩子奠基未来。在这一点上,家庭与学校肩负着同样的任务,家长也是孩子成长的共同导师。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教师、家长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展历程,让孩子从小树立健康人格,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不断长大。




  我对小学基础教育的理解是“综合”性的。“综合”的含义在于要为学生种下发展的各种基因“种子”,创造一切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小学教育不只是关注40分钟的课堂,更要关注课堂以外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是学生“小学时代的生活”。因此,我们同样要给予重视。


  我也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教育之责是什么?我信奉如下的教育观念:“长其善、救其失”“教、育、儒、孝(品德)”“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教育就是给品德以力量”“70%在等待,30%在唤醒。”实际地讲,我们的教育就是对人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就是在为孩子们设计未来的人生。故而,我们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面,我们的教师、家长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展历程,让孩子从小树立健康人格,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不断长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教育需要家长共同关注


  家长关注孩子,就学校而言,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对老师最高的奖赏就是欣赏他的职业工作状态,而他之所以能这样,很重要的一点和家长有关。这是因为家长的思维、谈吐、见识,包括对孩子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都会长时间浸染我们的老师,并促进教师的成长。当然,这是一个双项的促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在我们学校,非常注意跟家长沟通,从孩子刚进来,就两天的集中培训。现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下午一点开始,是网上家长会,每个月都有。我们曾经开过系列的小型主题家长会,都是以孩子为主题。我们把家长请过来,共同探讨,通过交流、分析,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再比如,我们的《史家讲坛》,讲坛大的主题是“从成功中反思成长的核心要素”,大多数时候,我们请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听课的人是老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从这些成功人士最真切的体会中,我们会更加系统研究、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到底要给予他的是什么。


  在这样的《史家讲坛》中,有一个程序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开题的讲话,我非常恳切地希望所有的家长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导师。他们来的时候,我就会给家长讲:我一直希望,在我们这支在册的教师队伍外,8000多名家长也能成为史家教师队伍中重要的成员,我们一同幸福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会为家长颁发成长导师证书。在我心中,我们大家都应该是孩子的成长导师,伴随孩子左右,跟着他,关注他成长,帮助他解决成长当中的问题。


  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会有冲撞,大家关注的合力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结合点,只要大家有共同话题,共同的观点,形成共识,努力地推进,孩子就会受益。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比较: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对家长说,“你们写下自己的希望,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写下你的教育观、育儿观。”结果家长写的内容各有差异。有的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有的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品德、爱心、责任感,有的家长则希望的孩子在这里能够锻炼他的领导能力。


  每位家长各有各的教育方向。家长认准之后,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推动、影响孩子,但是家长的推进是不是融合在我们整个大的共同价值里?我们关心的方面,孩子是不是能都做到?我们都只能关注一部分,而大家关注的合力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结合点。如果大家没有共同的一个认识点,那么,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尽心地去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背景,分析孩子的状况,而是急于让对方去屈从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与家长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例如,学校不应将学校、教师担负的责任和应在学校完成的任务,通过加重作业量等方式转嫁给学生和家长,家长也不能将培养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其实,平易朴实的做人常识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好的教育要使孩子健康快乐


  我们现在聚焦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对于健康的成长,我们特别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是孩子的身体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第三是人沟通交流、社会适应力。除此之外,我觉得孩子需要有安全意识,如是果没有安全的基本保障,什么也都不存在了。关注这些方面了,孩子自然有一种健康的状态。


  说到孩子的心理,更多的关注点是什么?我跟家长说,让孩子融入到团队里,让他参与大量的自我组织的活动中。当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团队的时候,他一定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今后才能够很好地从小的团队中走向大的社团和社会,才可能够承担起团队的责任,做好一些事情。


  孩子肯于展示,这是我们和西方教育一个最大的差距。我们要给他这种空间、平台和鼓励。在西方很多学校,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有登台面向全体大家讲演的机会、表达的机会。我们的孩子没有!孩子站在台上两分钟,你夸他,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说上一句话,能激动好长时间。他们的表达机会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求尽可能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大量学生参与,同时不允许批评和笑话孩子。因为他还是在成长中,我们要支持孩子有这样的一种锻炼。


  同时,我们也会让家长亲身参与学校活动。我们这周的升旗仪式,就邀请家长过来,跟孩子一起参与。家长是重要的教师团队,因此组建学生这个团队的活动的过程之中,家长也起着义不容辞和重要的角色。只要大家有共同话题,共同的观点,形成共识,努力地推进,孩子就会受益。



小学教育中的三种品质


  小学教育过程中要抓好三种品质,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学习品质、给他们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品质。孩子何以成为“人才”,首先得先“成人”,再“成才”。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人,严谨的学习品质使之成才。


  良好的道德品质涵盖热爱祖国的为民之德、尊重他人的为人之德、合作自主的行事之德、诚信负责的立身之德;严谨的学习品质则包括广泛的知识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敏锐的信息素养。


  在良好的学习品质中,我们关注的其中一项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这些知识,应该说98%的孩子都不成问题,都很正常。但是我们看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通过所有的作业体验,一次一次的练习,让孩子受伤,痛恨学习,这是我们给他最大的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要反复强调:你给予孩子的是什么?你一定要让孩子保有学习的兴趣。孩子可以考80分没有关系,但是他对学习却有无限热情,就像古人说的,学而不厌。因此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充满无限的学习兴趣,可谓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兴趣的力量。一旦他对这个事情入门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有兴趣。到那时候就不存在说负担重不重,困难不困难,那是真兴趣所在。


  谈到学习品质,还要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发展中的习惯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他需要有独立的思维品质。我们的很多教育,就是欠缺思考。我们的孩子基本上像复读机似的,很多东西在脑子里掠过,平平直直的,如一条线。老师这么说的,他这么记着。缺少停留,缺少在自我思考、消化、质疑,没有重组构建。比如,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探究,一定让他去思考问题。


  说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这个方法,无所谓好坏,适合他的,他习惯的,然后又起作用的,就是好方法。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出两条,让他用那样的方法去尝试。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甚至于创造信息的信息素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同样的信息,大家一块听,一块看的东西这么多,有一些人就有收获和提升的,有一些人就经历一次次却毫无所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信息素养还没有被培养起来,不懂得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何抓取、如何整理和运用。有一些人曾经说过,不管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都是看谁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能够很好地去整合信息,他一定就是胜利者。


  一些品质,会像基因一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给孩子注入进去,伴其一生,惠其一生。


  我的孩子一般,但是他非常阳光、正直、积极向上。在他的成长中,我关注得特别少。就是在一年级的时候,认真地陪伴他。我认为,一年级要养成一个好的学习方式,要有一个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俩那时候,就每天一块上学、放学。


  上学的时候,我会跟他沟通,沟通的话题就会从身边的事物说起。我是语文老师,比如,看见一棵树,我就会说:“如果要用写作文的语言表述,你会怎么说?”他说完,我就让他听听,我又是怎么说的。实际上,我一直在培养他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这种平常寻常琐事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它,去思考它,去挖掘它,一定会有很多的乐趣在里头。因此到现在,他充满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放学的时候,我会跟他聊起每天上课的进度,让他学会告诉我,学会相互交流。每天晚间7点钟新闻联播开播的时候,我们俩一定把门关起来,在一个屋子中安安静静地看半个小时的新闻。从第一天上学开始,我就辅导他写日记。不会写的时候就用拼音写,之后就形成了一个习惯。


  一年后,我就再也不管了。这时,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到点知道要干什么。上课,他会在40分钟内找到他认为的收获点是什么,然后他回来跟我说。后来他不跟我说了,但是我能体会到,他会听老师课,知道抓住老师讲的要点。


  小孩子听课,一般都是老师说什么听什么,不动脑筋说老师讲的到底是什么。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话,这对孩子来讲是终身受益。


  孩子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兴趣的时候,是不用家长和老师操心的。我们常常会看到:在小学时,家长跟着孩子累;到中学了,家长还不放心,跟着熬夜。但是到了大学,孩子不学习,家长也管不了了。因为此时家长已经无能为力,就会很纠结,很痛苦。


  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我们需要硬件支持,当然也需要有软思考。这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更多的空间平台,让他开阔起来,超越小学教育的范围,超越小学校园的围墙。


  但是现在,不管家庭还是学校,强加给孩子很多东西。我们到底该不该给他强加?现在的孩子太欠缺一些思考的时间和自主的状态,没有自主的经历,他就不可能独立成长。我们大人给他很多的关注,更多的是给他智力上的提升,孩子却没有智慧。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要给他关注,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树。至于这棵树,今后结多少果子,结什么果子,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应给它补充一颗树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要配给这棵树足够的关注与营养。在成长过程中,这棵树可能还要经历风雨,也许它能真的长成参天大树了。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营养关注,它一定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在我看来,畅想一粒种子所孕育的无限可能,蕴藏的无穷能量,应该是一种幸福的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