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 | 胡 红:拯救阅读,打造儿童“阅读循环圈”

 凌之梅 2017-07-30






拯救阅读,打造儿童“阅读循环圈”


胡 红



摘  要:国人低阅读率的现状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产生,争议的背后更让我们看到了打造全民阅读环境的紧迫。如何为儿童创造最好的阅读氛围?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让我们对“阅读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家庭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保证,努力开展亲子阅读;学校要为孩子保证阅读时间,教给阅读方法;社会要为孩子提供阅读保障,提供阅读资源……打造儿童“阅读循环圈”,拯救阅读为时不远!

关键词:儿童;阅读;阅读环境



2013年,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从各类媒体评论来看,响应者寡,批评者众。在此,笔者对阅读立法的正确与否不做评论,但笔者思考的是:阅读立法的提案缘于国人阅读率低,国人阅读率低源于阅读氛围不浓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想到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话题。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阅读环境”似乎只是指进行阅读的时间、地点、位置、设施、布置、人群、氛围等外在的因素,其实并不尽然。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阅读循环圈”的核心理论。钱伯斯特别强调,“阅读环境”还包括我们——引导孩子的成年阅读者与孩子的态度,以及影响态度的相关因素。他使用了一个心理学词汇:心理定势。他提醒每一个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自愿的、渴望的、而最为重要的是——有思想的阅读者”的成年人,包括老师、家长、图书管理员,需要了解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家庭阅读环境打造


孩子在家的时间还是很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更多时间应该是在家里完成。所以,家庭阅读环境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很难想象,如果孩子经常见到家长从事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或不健康的游戏活动,怎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使孩子能够喜欢读书,家长首先必须爱读书,同时督促孩子多读书,最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探讨,这样才能形成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家庭必须和学校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

书香家庭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目标。第56号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雷夫曾说:“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对许多家庭而言,去图书馆这个活动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上网订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值得欣喜与鼓励,但意义确实大不相同。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除了在书店或图书馆看书,家中还要有一定的藏书量,不仅要有孩子可以立即阅读的书,也要有孩子可以随之成长的书——如百科全书。亲子教育实践家汪培珽说:“买很多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浪费,但买书绝对不会是,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很多时候帮小孩买衣服,只是满足我们自己的欲望,小孩根本不需要,也不觉得穿这件和穿那件有什么不同。但是,书本可就不同了。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念书给他们听,为他们培养阅读习惯,同时也希望在他们长大后,书本可以变成他们一辈子的朋友。我赞成让孩子穿得整齐漂亮,但也会提醒自己,在愿意花钱打扮孩子的同时,也要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我们应该明白,“父母卷入儿童阅读的一种方式,是在家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研究已经证实,家庭中具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与儿童的阅读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的确,我们不必把书塞进孩子的手里,只需通过创设一个便利愉悦的环境,对孩子作出积极的暗示,孩子就会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作出读书的榜样。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家庭。”其实,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阅读热情如何,自己的书香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示范。

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读书的场所。美国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用“3B”概括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帮助提高阅读能力的物质性东西。第一个B就是书籍(Books):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自己的名字,而且这些书不用归还给图书馆,甚至不必和其他兄弟姐妹分享。第二个B就是书篮或杂志架(Book Basket or Magazine Rack):将它们放在可以最常被使用到的地方。第三个B是床头灯(Bed Lamp):你孩子的房内是否有床头灯或阅读小灯?如果没有,而你想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那么第一件事不妨先去帮孩子买盏灯。

学校要引导家长努力抽出时间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因为阅读材料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父母卷入阅读这些材料来实现的。父母的阅读行为的榜样作用,把材料读给孩子听、甚至鼓励孩子阅读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行为。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毫无疑问,父母读书给孩子听,可以提高孩子有关阅读的技能;父母与孩子这种愉快的相互交往又会激励孩子更多进行阅读。正如崔利斯所说:“全世界最好的准备学力测验的方法就是,当孩子还小时,在床边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说到这些,一定有家长问:哪来的时间?其实,是否有时间,从本质上取决于你是否把这件事情看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认为不重要,一定能找到不去做的借口;如果你认为重要,就一定能安排出去做的时间。崔利斯同样告诫我们:有时间自己阅读并给孩子读书的人,同样也是拥有24小时;那些没时间阅读的人,却有时间盯着电视看球赛或连续剧,有时间讲30分钟电话,还有时间为一件小事跑遍整个商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为童年投资,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亲子阅读,与其说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孩子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

为了让课外阅读的观念深入家长心中,学校的老师应该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家庭,给家长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教给家长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让家长掌握帮助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父母学堂”之类的读书讲座,向家长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等重要文章,介绍智慧型家长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成果,以期和家长形成共识。学校还可以努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其成为家庭阅读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为了鼓励学生家庭养成阅读氛围,学校最好定期举行书香家庭评比,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让家长与孩子有机会一起上台领取奖状和奖品,甚至通过媒体报道来扩大书香家庭的效应。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生命的绿洲,那么书斋就是人类家庭的绿洲。有了书斋的家庭就会充满阳光。有了书香的家庭,就会过上很有品味的生活。




学校阅读环境打造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课外阅读方面同样如此。

学校阅读环境的打造首先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除了在课表中要有课外阅读的安排之外,还要有学生自主利用的阅读时间,这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更宽松的氛围遨游在书籍的海洋。朱永新教授呼吁新教育实验学校推广一种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生活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坚持课外阅读,必须学会挤时间,也就是合理地安排、巧妙地利用时间,力争让课外阅读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坚持用零星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们应该效仿的一种方法。

作为一所学校,有义务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课外阅读资源,而学生阅读资源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必须争取最大资金来扩大图书馆面积、扩充馆藏图书,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从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让学生喜欢读书。图书管理员最好能协助上好阅读指导课。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的格局,最好能够随时对学生开放,如果不具备条件,也可以把图书馆搬到教室里、走廊上……总之,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拥有一个能选择多样阅读材料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总是有人陪伴着阅读。实际上,如今有很多学校已经在实行“图书馆进教室”,每个班级分到的书籍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按序流动,这样既可以避免图书在图书馆闲置,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将图书漂流引入校园,可以向全体学生、教师发起倡议,将自己读过并喜欢的图书、刊物捐到校园来,让更多的同学分享,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让自己心爱的图书完成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应该把电子阅览室搬进教室或走廊,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上网浏览,为学生阅读提供最大便利。

除了图书馆的图书,学校还可以鼓励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搜集学生自己收藏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室板报、走廊、学校橱窗等处,可以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如:书籍,你永远的朋友;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可以定期更换读书专刊,悬挂文学家、教育家画像等,把“作业园地”换成“书香门第春常在”,在“图书角”写上“书非借不能读也”,选择同学们最信任的人做“图书管理员”,把组长改为“书长”为同学们负责借阅服务,并带领多位“护书使者”负责督促同学们爱护图书。让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

当然,学校阅读环境除了硬件环境外,还包括组织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新书展评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心得交流活动,或者通过不同形式的学生社团来推进课外阅读,如朗诵社团、表演社团、写作社团、研究社团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与各类阅读社团是学校阅读的软环境,往往可以更好地在学校形成崇尚读书的融洽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阅读环境的打造,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书香校园。就是要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社会阅读环境打造


社会,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社会因素对阅读有很大的影响。儿童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阅读的,所以社会环境的差异会对儿童的阅读活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教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这样的培养要求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同样适用。阅读推广人阿甲认为:借用生态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把“钱伯斯阅读循环圈”扩展为一个大型的社会生态圈,这是一个书、儿童、成人和相关社会组织共生的家园,她们共同营造着一个环境。

笔者认为,社会阅读环境的理想状态是拥有一个社会共读氛围,即学校、家庭、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能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创造和谐美好的书香世界。台湾有一位故事妈妈曾经这样说:“光自己的孩子好没有用,还要他周围的孩子都好,否则就是将一只羊放进狼群中。”这样的话,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一个优秀的群体里,你的孩子会更优秀。为了达到全民共读的理想,必须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和书店建设,让图书馆和书店成为大众向往的美好境地。《阅读的历史》一书中写道:在信息狂潮的当今时代,普及阅读的“一个极为成功的策略就是传统书店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书城:多层铺设、宽敞开阔、格调高雅,带给人无限惊喜。”“在这个友好便利的公共天地里,花花绿绿地陈列着各种名家经典、时髦读物,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书友驻足其间,其中不乏电脑迷、影迷、体育迷,也有美食家、音乐发烧友、旅游爱好者、DIY爱好者,更有女权主义者、同性恋者、宗教人士、‘新时代’信徒,更不乏儿童读者的身影。身处这样一个新时代,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陶醉在书写文字带来的快乐之中。今天的书店不但是寻求心灵慰藉、躲避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更是自我发现和灵魂升华的福地洞天。”公共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应利用自己优势,组织阅读活动来指导各类人员阅读。还要加大图书宣传,搭建交流平台,为读者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邀请儿童阅读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对家长、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积极营造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全民读书氛围,不断焕发儿童的的读书热情。如果能将社区图书馆组织网络连接,甚至与政府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联网,那将起到规模效益倍增的效果。可以定期开展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等评比活动,人人参与,让自己尽早成为一个会阅读、会学习、会生活的人。如今,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阅读节,社区、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阅读节,以此来促进书香社会的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祭日、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纪念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朱永新教授建议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实际,将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为我国的“国家阅读节”,朱教授觉得国家阅读节应该得到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多方运作、媒体支持。他同时建议设立国家阅读基金,用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儿童和青少年阅读、满足弱势群体阅读需求、开展阅读研究与指导等。笔者非常赞同朱教授的提议,并且认为这是改造社会阅读环境的极大好事。

社会阅读环境还需要各类娱乐与传媒部门的支持。比如影剧院经常上映一些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台设立专门的阅读栏目、名著欣赏或诗词吟诵等,广播电台有专门的读书时间,报纸刊物开辟阅读鉴赏专栏……利用强势媒体的广泛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拯救阅读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读书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景来看,立法推动全民阅读不妨一试。倘若全民阅读了,儿童“阅读循环圈”该是多么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4年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