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法 | 蔡海峰 范新丰:欣赏小说中那道“风景” ——以苏教版小说教材为例

 凌之梅 2017-07-30



欣赏小说中那道“风景”

——以苏教版小说教材为例


蔡海峰 范新丰


    摘 要: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从叙事学的角度看,风景在小说的叙述中具有多重意义。本文以苏教版小说教材为例,对其中出现的风景描写的片段进行归类比较,以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从呈现形式、表达作用、写作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风景描写 呈现形式 表达作用 写作方式



一、欣赏风景的呈现形式

        (一)风景的频率

        风景的描写是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而进行的,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离开叙事与人物的风景就失去了意义。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风景会在小说中出现一次或多次,这就是风景的频率。

        风景在小说中单次出现的情况一般有三种:风景出现在故事开头的,如《三打白骨精》这篇小说,一开始就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风景在故事进行中的,如《少年王冕》,那雨后的一番风景被安排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进行生动描写。还有风景在故事结束时出现的,苏教版小说文本中没有出现。

        如果风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一般都会出现在故事的叙述中的各个阶段或者情节之中。如《爱之链》一文中在乔伊帮助老妇人这个情节中出现了大雪纷飞的乡村公路,在老妇人帮助女店主这个情节中就出现了十分破旧,光线昏暗的餐馆。再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在故事的开头出现了一个属于动物的园子,在故事的结束部分出现了一个属于植物的园子。

        (二)风景的变化

        当风景在小说中出现多次后就会发生变化。风景的变化主要是针对故事叙述的空间而言,空间没有发生变化的描写可以称之为静态风景,如《我和祖父的园子》,文中对祖父园子的两次描写虽然一次侧重于园子中的动物描写,一次侧重于园子中的植物描写,但其描写的风景始终是在这个园子里。而《爱之链》则不同,文本随着故事的展开,从乡村公路的大雪纷飞,空无一人到小餐馆那一抹昏暗的灯光,由于地点的转化,那道风景随之也在发生动态的变化。

        (三)风景的描写

        国画技法上有工笔和写意两种类型。风景的描写大体上也可分为工笔描写与写意描写这两类。

        工笔描写:工笔即“精巧”“精细”。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细描、细绘,能是把故事展开过程中某一个节点上的自然现象进行细致的描摹,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看到这一草一木,这一山一水。如《少年王冕》中的一段风景描写:“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写意描写:用笔不求工细,画出轮廓,形象较虚,注重抒发作者的情趣。写意描写常常描写与抒情并重,使读者能感受并进入小说所叙述的心境之中。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对于园子的一段风景描写:“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二、欣赏风景的表达作用

        小说中的风景基本上有这样一些表达作用:从叙述的角度看:引入与过渡,调节节奏,营造氛围的作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有:烘托和反衬的作用;从审美的角度看有:象征,创造美感等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引入与过渡,烘托与反衬,氛围与象征是重点。

        (一)引入与过渡

        以风景作为一篇小说的开头,或在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背景,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开头的风景描写在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引入故事的同时,有的为这篇小说奠定一个基调,如《爱之链》开头中“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表现了主人公一种落寞的心境。也有的是预示着故事的发生,如《三打白骨精》开头的“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预示着“山高必有,峻岭长生精”。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关于故事开头的风景描写是这样教学的:

        师:让我们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生:“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师: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生:不仅感受到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恐怖多了!

        生: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蛇,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师: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在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

        小说的叙事是按照一定的时序有节奏地安排故事的情节,形成故事叙述的快慢、曲折等。情节与情节之间需要有连接,这样故事的叙述才能平稳过渡。利用风景描写来完成过渡,是小说叙述比较常用的方式。如《少年王冕》中对于雨后风景的描写。

        师:表面上在写雨后荷,实际上是在表现王冕的灵感、冲动。这些原本是看不见的,作者却写得看得见了。不会写作的人可能就会这样写,也通顺。

        (出示删减“景物描写”的语段)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湖里十来枝荷花美不胜收。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

        生:这样写的话,王冕画荷花的灵感和冲动就是直接说出来的,而不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作者用雨后美景来形象生动地表现王冕内心那份看不见的天赋,实在巧妙。

        (二)烘托与反衬

        小说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将人物置身于多种不同的风景之中,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人物的种种行为,从而显露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经常结合风景描写,用“烘托”与“反衬”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爱之链》一文中用雪景的描写来烘托乔伊失业以后凄凉的心境。又如《少年王冕》一文中雨后景色的描写既烘托王冕的出淤泥而不染,从《儒林外史》整部小说来看又是反衬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官场人物。烘托与反衬不太一样,前者是正向性的,后者是反向性的。特级教师薛法根在《爱之链》一文的教学中关注风景描写,体会环境烘托人物的心境。

        师:我们读小说,一般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视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之一。这篇小说在一开始就写了这样一个环境,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伊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伊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师:这里写的环境是乡间公路。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生:凄凉!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这个凄凉的环境呢?

        生:黄昏,寒风,飞舞的雪花,破旧的汽车,几乎看不见汽车和人影的公路。

        生:还有颠簸的公路,很荒凉。

        师:破汽车,破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

        生:穿破衣服的人。(众笑)

        师:一个落魄的人!你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

        生:为了写出乔伊同样凄凉的内心。

        生:暗示乔伊的生活很艰难。

        师:为什么不能选择早晨,阳光明媚的天气,平坦的公路,奔驰牌汽车?

        生:这样的环境与乔伊凄凉的心情不相符。

        生:这些景物都给人美好的感觉,可是乔伊的心里很难过,很灰暗。

        生:我看到电影里都是这样表现的,风雨交加的时候,是主人公面临灾难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就是给人这样的感受。

        师:这叫环境衬托,凄凉的环境衬托凄凉心境。好好读一读这段环境描写!

        (三)象征与氛围

        玫瑰象征爱情,白鸽象征和平,荷花象征高洁……大自然的风景经过思维与文化的浸染与积淀之后,包裹了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三顾茅庐》中卧龙冈的风景描写,山灵水秀之地必有贤才,蜿蜒的卧龙山冈名字与诸葛卧龙一致,又象征着诸葛亮是一条等待腾飞的卧龙。特级教师孙双金是这样教学的:

        师:隆中是怎样的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生:蜿蜒。

        师:“蜿蜒”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中国汉字的偏旁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什么?

        生: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师:像谁?

        生:诸葛亮。

        同时,小说常用生动的风景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氛围既是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也是用来感染读者的。一种氛围能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精神、情绪或美学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忧伤、或是一种冲动、一种喜悦。

  

三、欣赏风景的写作方式

        (一)意象的选取

        小说中的风景不单单是景物,它们仿佛会开口说话,表达物的心情,当景物带有情感的时候就称之为意象。描写人物的不同心情,所以作者选用的意象也不同。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爱之链》一文中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师:里屋是乔伊夫妇休息的地方。小说的结尾却省略了这样一个环境描写,如果我们要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你认为应该怎么写?

        生:选择一些景物来写,比如破旧的桌子,褪了色的窗帘,还有一个燃得很旺的火炉。

        师:为什么桌子、窗帘是破旧的,而火炉要燃得很旺呢?

        生:桌子、窗帘破旧说明他们家穷,而火炉旺说明他们家很温暖,充满希望。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家一定充满希望?

        生:小说结尾不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吗?火燃得旺就是预示生活有希望。

        师:火炉有象征意义!还可以选择哪些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一切都会好起来”?

        生:可以写早晨的阳光,写雪景里孩子们在堆雪人。这样可以写出希望和生机。

        生:还可以写桌子上的那张纸条,因为这是一根“爱”的链条。

        生:可以写窗外的鲜花,草地。

        师:冬天的草地上还开满鲜花吗?不能因为心情美好,什么季节都能开满鲜花。

        (二)描述的选择

        风景在描述过程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根据风景呈现的方式和表达的作用来看,风景的出现和描写必须为作者塑造人物、调节叙述等方面服务。小说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风景呈现的位置和方式。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爱之链》中的最后阶段,如果追问孩子“为什么小说在结尾的地方没有进行一段风景的描写”,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所留下的让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了。再如,可以通过阅读小说和欣赏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关注风景描写的片段和画面出现的位置和方式,体会风景描写的秘妙。

        当然,苏教版小说中的风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地方,比如依托风景描写展开“类篇”的主题性阅读,开发风景读写的微课程等。这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契合文体,关注学情,结合课标去做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7年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