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 | 邹克波:昆虫世界里的曼妙诗意 ——儿童诗赏析创作教学实录

 凌之梅 2017-07-30



昆虫世界里的曼妙诗意

——儿童诗赏析创作教学实录


邹克波


一、聊昆虫诗,一起触摸童诗的语言


        1.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昆虫世界。齐读。

        2.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大家对这个群体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先来猜一组谜语。(依次出示谜语,猜一猜,读一读)

        3.仅知道名字还不够,下面请你来介绍一种昆虫,用上自我介绍的形式,抓住特点说出名字。举例:我是(黑黑小小,力气很大)的(蚂蚁)。

        生:我是拥有一个坚固的角的独角仙。

        生:我是色彩斑斓,打扮时髦的蝴蝶。

        生:我是金光灿灿,美美的金凤蝶。

        4. 换种形式,改成短句,触摸童诗的语言。

       师:老师把刚才的介绍换一种形式,我们一起来读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出示:我是蚂蚁,

           黑黑的,

           小小的,

           可力气大大的。

        生:这样读起来更有诗的味道。

        师:是的,同样的内容,运用短句,一句一行,就成了诗的形式,有了诗的味道。其实,诗就是这么简单。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齐读)

        师:你能不能也用诗意的语言再来介绍一下昆虫呢?

        生:我是独角仙,

          坚固的角,

          是我的武器,

          什么敌人都能打败。

        生:我是金凤蝶,

          金灿灿的,

          美美的,

          也能飞得高高的。

        师:说的真好,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叩开了诗的大门。说到蚂蚁,我们会想起一首巩孺萍的《蚂蚁》。一起美美地诵读,感受诗意的语言。(出示,齐读)

蚂蚁

如果有好吃的,

你会怎么办?

是自己独吞,

还是分给伙伴?

如果是小蚂蚁,

它一定会选择后者。

因为只有分享,

好东西才吃不完。

        师:从简短的诗行中,你读到了怎样的蚂蚁?

        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蚂蚁。

        师:是的,食物也能一起分享,有难必能同当。

        生:我读到了懂得分享的蚂蚁。

        生:我读到了慷慨大方的蚂蚁。

        师:诗人透过平常的小蚂蚁,通过分享食物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它们不平常的一面,选择的视角非常独特。如此心思细腻,这样的诗让人念念不忘,依依不舍。(再读)

二、读昆虫诗,感悟童诗的构思


        1.除了蚂蚁,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昆虫朋友,看,谁来了?(出示图片)

        生:枯叶蝶。

        师: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指导描述画面)

        生:枯叶蝶停在树枝上,就像一片树叶。

        生:我是枯叶蝶,

     干干的,

     黄黄的,

     可是伪装高手哦!

        师:像枯黄的叶给人的感觉一样——干干的。这枯叶蝶为什么停留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呢?

        生:可能它正在注视着它的食物,准备捕捉。

        生:它可能在飞的时候,遇到了天敌,就把自己装成树叶,想躲过敌人。

        生:也许,它在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生:可能它偷偷出来玩,不想被妈妈发现呀。

        生:说不定,它玩累了,停下来要休息啦。

        ……

        师:枯叶蝶真不愧是伪装高手,就这样停留在树枝上,很难被发现。即使当风儿吹过,它也能像一片树叶一样飞起来,就像所有的树叶一样——(引读,出示)

        一片树叶飞了起来,

        没什么大惊小怪。

        只要有风,

        什么都能飞。

        如果当枯叶蝶被风吹起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引导想象)

        生:会被吹落在小河里。

        生:可能会被清洁工人当成落叶扫走。

        师:当诗人看到这一幕时,是怎么想的呢?读读这首诗你就知道了。(出示诗,指名读)

枯叶蝶

一片树叶飞了起来,

没什么大惊小怪。

只要有风,

什么都能飞。

可如果一只蝴蝶,

被当作烂树叶扫走,

有谁知道,

它小小的心有多悲哀。

        师:此刻,枯叶蝶的心里可能在想——

        生:唉呀,糟糕,我正在休息呢,怎么回事啊?

        生:我是蝴蝶,不要扫我,不要扫我!

        师:是啊,也许它正在无声地呐喊着。

        生:谁来救救我?谁来救救我?

        师:明明是蝴蝶,却被当成落叶,明明是巧妙的伪装,却带来了悲哀,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内心,细细品味、诵读。

        2. 小结: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树叶被风吹落飞起的画面,联想到像树叶一样的蝶,加以想象揣摩它内心的悲哀,赋予枯叶蝶情感,使整首诗巧妙灵动。再读体会。

        3. 下面一位朋友很特别,请看——(出示图片:蜣螂)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蜣螂也叫屎壳郎,最喜欢吃粪便。

        生:它们常常将粪便滚成球状,推回家,慢慢享用。

        生:屎壳郎推的粪球不光是食物,它们还在里面产卵,繁衍后代。

        师:画面上的屎壳郎正在滚粪球,谁能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屎壳郎推着小粪球,一步一步往家走。

        生:今天捡到美餐啦,推呀推呀成球啦!

        师:它们心里正在想什么呢?

        生:今天收获可真大,回家可以好好美餐一顿了。

        生:真是辛苦,不过家人有晚餐也值了。

        师:诗人看到时,想到了什么呢?出示诗,齐读。

蜣螂

骨碌,骨碌,

我推着我的小粪球,

往家赶。

喂,路上的人,

让开,让开,

大家不要围观。

不管别人怎么看,

我的小粪球,

拿什么也不换。

        师:原来大家都避之不及的粪球,是蜣螂的宝贝呀,而且拿什么也不换。

        同样是通过描述画面,展开想象,蜣螂可爱的形象就跃然而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强调“描述画面,展开想象”这也是诗人写诗的秘诀。

三、写昆虫诗,内化童诗的韵味


        1. 创作、比较。

        师:现在,老师来考一考大家,看一张图片(螳螂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着写一写,注意诗意的语言。

        生:创作。

        出示诗人所写:

螳螂

都说我胳膊太长,

一点也不漂亮。

不过要是拦计程车,

人们肯定会想,

如果那个长胳膊在,

可以请它帮忙。

        师:对比诗人所写,好好读读,说一说你和诗人的想法有么不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螳螂长长的手臂,很威武。

        生:诗人从螳螂长长的手臂想到拦计程车,我怎么没想到呢!

        师:是呀,诗人想象丰富而奇特,更重要的是善于联系生活。可见,出色的诗人都有敏感的心灵,都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诗。

        2. 认识诗人巩孺萍。

        师:刚刚我们读的诗其实都来自同一位诗人,她的名字叫巩孺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资料,指名读)

        3. 自由创作。

        师: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大胆想象,你也能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努力。

        创作时间:选择一种昆虫,抓住特点,描述画面,加以想象,创作童诗。

        教学时,教者通过对比孩子自己写的诗和诗人的作品,感受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诗意,让诗充满生活。这一环节,也体现出了教者的课程意识,生活即课堂,让孩子领悟到只要做个留心生活的有心人,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如春雨润物而无声。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新吴区硕放南星苑小学)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7年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