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讨 | 周爱华:追本溯源: 基于汉字文化视角的语文区域教学研究 ——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生语文素养提...

 凌之梅 2017-07-30


    


追本溯源:

基于汉字文化视角的语文区域教学研究

——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周爱华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民族凝聚的重要力量。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仅把汉字作为教学的一个工具,忽视了汉字文化中渗透的智慧灵感和审美情趣,导致学生对汉字情感的漠视与冷淡。我们呼吁:要认识汉字文化的多重意义,力求让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通,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依托汉字文化改进语文教学时,要注重生动与趣味的表达,注重学习与探究的整合,以及吸收与运用的统一。

        关键词:汉字文化 语文教学 区域研究



    

一、字里乾坤:认识汉字文化的多重意义



        我们知道,汉字文化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指因汉字性质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包括识字、写字、书法、篆刻、汉字设计、楹联、趣诗等;还指汉字构字理据所蕴含的民族思维、观念、社会伦理、审美标准与追求等。中观汉字文化,指的是汉字性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及汉字构字理据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微观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我们的研究在宏观的汉字文化范畴展开。本文研究基于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受网络语言和语言西化的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和挑战,目前学校重视英语学习远远超过对母语学习的关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其中加强对母语的重视和认知更是必不可少。此时更需要我们将汉字提高到文化传承的高度来看,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捍卫汉字文化尊严的责任和复兴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

        (二)审美教育的深情呼唤

        汉字的自身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独特的美学因素,这是完成语文教育审美化的理想途径。汉字以流动的线条,构造出种种展示生命形态的形象美;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韵律展示了音韵美;以避就、意连等构字特点展示了中和美;以人的主观想法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展示了意象美;以蕴藏在汉字中的情感倾向体现了情韵美……这就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汉字文化修养,让儿童触摸和感悟汉字所蕴涵的审美因素,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汉民族的思维模式规定和制约着汉字的产生、发展和特性,汉字凝聚和传承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它带有“具有独特的认识方式及逻辑推理方式,这有助于发掘儿童智力的潜力”。基于汉字文化的语文学习,从思维科学角度讲,是经历“具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哲学)—灵感思维—创造思维”的过程;从教育效果上讲,能达到开启智慧、识字明理、启迪道德、塑造人品、创造思维的效果,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四)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有力促进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区域内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化补充,又有教学智慧的灵活运用,正好为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适应“新课改”,提供角色转型的机会,使之成为教材的研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最终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搭建

        

二、相得益彰: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通



        (一)汉字文化与识字、写字教学相融合

        “字”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是有独立意义和灵魂的语言符号。在课内教学中,可通过揭示汉字背后的文化意蕴,触摸传统文化,了解先民生活,提高识字兴趣和审美能力。比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中的“册”字,出示古文字并指出它的本义为“用绳子或牛皮编串好的竹简”,再结合成语“韦编三绝”,即“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来帮助学生了解书籍的发展史。

        字正才能腔圆,字音是句子音律的基础。汉字的韵母音调往往构成文学作品旋律和曲调的基础。如“i、ei、ui、ie”韵可用来表现悲愤、哀伤、苦闷的情感,“a、u、an、ao、eng”等韵则有利于表达兴奋、豪迈、骄傲的情感。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潜心诵读,感受汉字特有的音韵美,读出作品中的深层意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楼”“州”“流”的韵母,既悠长又柔缓,往往表达柔和、深沉的情感,与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很相称。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裳”“狂”“乡”“阳”的韵母都是开口呼,发音时口张大,给人感觉更加精神昂扬,十分契合杜甫当时狂喜的心情。

        我们基于苏教版教科书,挖掘适合教学的汉字文化元素,力求汇编每一册富有成效的系列教学点,形成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微课,从而有效提升全区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汉字文化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汉字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象形文字,“这就很自然地容易唤起视觉的直接参与,在给读者鲜明形象刺激的同时,能唤醒他们对事物自身的认识和感悟,激发他们的想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中有一句景物描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句中许多字含有“三点水”“木字旁”,读起来给人一种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感觉。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中,“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喧嚣”较之“喧闹”,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人喧马嘶”的感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中的“捧”字,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中“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中“探”字,都值得学生好好驻足推敲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揭示某些字的文化意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中的“杨柳依依”,绝不仅仅是写眼前之景,“柳”还含有“折柳送别”之意。《望月》中的“月”,是思乡的代名词,象征着纯净皎洁,蕴涵时空的永恒。同样像“梅”,是岁寒三友,春天的第一位使者,是林和靖精神上的妻子,里面藏着美丽的想象和高尚的人格。

        (三)汉字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

        我们从片级、区级层面,开发了诸如“国学经典的诵读”“灯谜文化研究”“汉字文化故事”“汉字与民俗”“字谜与字谜诗”等综合实践课程。从班级、学校层面,开发了“建筑中的汉字”“身体里的汉字”“姓氏起源”“汉字里多变的手”“诗词中的水文化”等微课程,丰富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以“对联”综合实践课程为例,它讲求语言的平仄相对、音韵和谐,极具节奏美与韵律美。我区一位老师设计的对联课程内容就包括:了解对联的种类及张贴方法;赏析节日对联、胜迹联、行业联、题赠联;赏析顶针联、叠字联、数字联、拆字联、谐音联、叠韵联;了解对联中的音韵、比喻、双关、夸张,并尝试创作;了解阅读对联的故事,创作简单的对联……学生在丰富的内容中感受汉语言的意趣、节奏、意境之美,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还原与阐释:依托汉字文化改进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注重生动与趣味的表达

        基于汉字文化的教学,不能随意拔高去讲述专业的汉字知识,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注意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渗透汉字文化。比如“江”是大水,读来声大,“溪”则声小;“长”之音长,“短”之音短,而“断”的声音亦戛然而止。老师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汉字音、形、意的和谐统一。教师也可向学生介绍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等趣味诗。如“清心也可”,在诗歌语言上往还复沓,表现出很好的审美效果。汉字变换语序,能造成特殊组合趣味的现象。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倒顺词,补充了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出示了“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字条,这形象地表达了江西、湖南、四川三个地方一个比一个更能吃辣的意味;一位书法家在屋外贴了一张字条:“不可随处小便”,有人把字条揭走重新排列,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教师还可向学生讲解风景名胜处有关汉字的趣事。

        (二)注重学习与探究的整合

        基于汉字文化的教学,要引入探究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积极的思维中,主动增强对汉语言本身的浓厚兴趣。

        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学生了解了“丹”字表红色的意思。老师补充介绍:古人造字时往往取矿石、玉的颜色;“丹”就是朱砂,为红色;“丹”字就像采掘朱砂的井,其中的点表示朱砂的形状。老师随后出示“丹桂”“牡丹”“丹心”三个词语,让学生课后探究从这些名称中发现了什么,着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让学生比较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莫高窟》,并思考:为什么作者大量运用诸如“晓行夜宿、慈眉善目、风餐露宿”这些四字词语呢?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四字词语言简意赅,既符合当时的语境,又收到节奏明快、匀称和谐的效果。可出示孟姜女庙的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让学生探究如何正确读。出示“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等拆字联,让学生也来创作拆字联,感受字形的神奇魅力。

        (三)注重吸收与运用的统一

        基于汉字文化的教学,最终旨归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感受传统文化,进而提升文化素养。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关活动,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切实感受汉字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节日贺卡,在节日时送给家人及亲朋好友。比如重阳节,一位学生设计了“秋”“菊”“糕”“寿”等字画组合,送给爷爷,寄托自己美好的祝福。接触了“嵌字联”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家长的姓名嵌入上下联,在过生日时送给家人。我们在区首届小学生“汉字文化节”展评活动中,孩子们以汉字为元素进行汉字活动的创意和想象。有的通过展示可爱的动物形象,以“小小汉字真神奇”为主题,凸显了汉字的奥妙;有的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摆出汉字的造型,诠释着汉字的变迁;有的将武术、舞龙等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元素巧妙融合,呈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整场活动精彩纷呈,氤氲着浓浓的汉字味、汉字情。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江宁区教研室)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7年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