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月20日,《紫气东来 圣旨驾到——徐州圣旨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市博物馆展出。 徐州圣旨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早以圣旨为载体的皇牍文化博物馆。此次展览共展出明清圣旨15件、官服官帽29件(套)以及木刻牌匾、圣旨盒5件,其中包括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圣旨。整个展览详实清晰地展现了明清诰、敕命圣旨发展的脉络,多方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面貌、兴衰更替、礼仪文化,尽显明清两代皇家风范。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清朝时,多彩圣旨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最高等为七色圣旨,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同时圣旨的轴柄质地也是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其行文的精悍洗练,几乎达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达意不确的程度。书写则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因此这些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明朝圣旨 只用一种汉文的文书来书写; 清代圣旨文书则分为两种,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然后合于中幅而书日期,并钤盖“制诰之宝”或“敕命之宝”。 康乾盛世时期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丽,就是在现在看来也依然是光彩夺目。而到了清朝末年,光绪皇帝颁发的圣旨,昔日华丽的锦缎已被粗糙得类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玉玺则换成了“司法部印”。据说,如果透过光去看“指叙令”,可以发现“指叙令”里暗藏着“满洲帝国”4个篆字的水印防伪标记。 |
|
来自: 可乐76nfrr1faa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