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北平郡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7-30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代诗人卢纶(约737年-约799年)的《和张仆射塞下曲》,一首千古名诗,传世之作,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一段故事。而故事的出处,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一、《史记》中关于“李广射虎”的记载

《 史记》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是和汉代名将李广同时代的人,他对李广事迹的记述,应该是比后世的史书记载或文人杜撰,更可信。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射虎地在右北平郡,但按照司马迁文字的顺序,则最可能是在李广在右北平郡驻守时所为。李广驻守、征战过的地方,可以说遍及汉朝北地和匈奴领地,但在“李广射虎”这段文字中,没有提到其它地点,只提到了右北平郡。《史记》中提高的李广驻守和出征最多的地方,也是右北平郡。

二、右北平郡的历史沿革

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右北平的郡治平刚城属于燕国辖地。治所在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黑城古城。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李广是汉朝名将,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弓马娴熟,曾任右北平郡太守。

平刚城城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古城。考古工作者在黑城古城进行调查证实:这座古城的“花城”部分,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说明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曾在这里定居过,是这片土地上最先开发的居民。

战国时期,燕国势力向北扩张,兴筑了西起造阳、东至襄平的燕北长城,在长城以南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现今赤峰市市区北面东西横豆的战国长城,就是燕北长城的一段,今赤峰市市区附近及其以南地带都属于燕国的辖境。现今黑城的“花城”部分,地面分布有不少战国时期的遗物,因此推断与燕国的右北平郡郡治有关。

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所属十六县中,应是沿袭秦代名称,这些县名是:平刚、无终、石成、廷陵、俊靡、徐无、土垠、白狼、夕阳、昌城、骊成、广成、聚阳、平明等。右北平郡管辖区域约为今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及赤峰市市区以南的广大地区。

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

辽代。平刚城荒废约千年以后,辽王朝于公元1013年(辽开泰二年)才又在这里修筑城市,为辽中京直辖的富庶县城(有人考证为劝农县城)。宋辽两国结盟以后,宋使入辽的行程录中,记载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峪馆,位于中京城西九十里,后来两国使节频繁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兴筑了富庶县城,因此这座县城的规模是按上等县城的营建制度规划的。这座县城,金元两代沿袭使用,金代为北京路大定府所属富庶县,元代为大宁路所属富庶县。元代还曾在这里设置站赤,名叫富庶站。明代亦曾在这里设置富峪卫。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这里设置和修筑了富峪守卫千户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卫,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中京城址内)管领,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富峪卫城也随之废弃。

隋朝时候的右北平郡,治所即在现在的卢龙。

三、“李广射虎”故事发生地,最可能是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附近

打虎石水库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史记》的记述顺序,说明“李广射虎”的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他做右北平郡太守之时。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岗,既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李广射虎,也应该是在今宁城县黑城村附近。

宁城县打虎石,位于黑里河(老哈河,既西辽河源头)中下游,离黑城不到二十里,因李广射石传说而得名,现在附近建有打虎石水库。距离黑城村不到十公里,从距离上也比较符合。因此,李广射石的故事,应发生在宁城县黑城村周边,最有可能是在打虎石水库附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