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棣打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成为了后来的明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决心定都在北京,皇帝要搬家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除了房子选址讲究之外,内部装修也是一件大事情,务必每件事都要做到完美,小到连一块地砖都要做到千挑万选的地步。 明成祖朱棣 一块小小的地砖能有什么值得讲究的,故宫的地砖可不简单,老北京城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紫禁城里的地砖都是用金砖铺的”,当然我们都清楚,哪会是用金子做的地砖那,因为紫禁城的地砖比金子还珍贵,前不久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对永乐年间的御窑地砖,拍卖价格高达80万元。 据记载,当年故宫建造,在选择铺什么样的地砖时,负责设计建筑的工头剻祥,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选用苏州的陆慕砖窑,因为他这里生产的砖质量非常的好,朱棣高兴之余,赐御名“御窑村”,又因为他们这批上等的地砖是送到京城用的,“京“和”金”的读音很接近,所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金砖”一说。 为什么说这种砖的价值,连金子都不能衡量那,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一、耗时长,从选泥土到制作完成,需要两年的时间。 二、工艺极为复杂,首先选土就要经过7道工序,选好之后,露天放置一年的时间,去掉它的“土性”,然后再用水浸泡,让牛在泥土上面来回踩踏,去掉里面的气泡,然后放入模具里,在人工反复的踩,踩实之后不能晒,而是要阴干,光是这个步骤,又要花掉7个月的时间。 三、烧制,不是直接拿去烧,而是先要用糠草烟熏一个月,去除没有阴干的湿气,然后根据燃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燃点,但是他们会利用)的需要,选用松枝烧四十天。 四、出窑,出窑之后选用桐油浸泡,保证地砖的表面光泽。 五、质检非常严格,在交接的时候,如果一批砖里抽查出六块不符合“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标准的地砖,那么这批用了两年时间生产出来的砖全部作废。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紫禁城的地砖是用金子做的”,不仅如此,这些金砖还有许多妙用,故宫用的金砖厚度大,吸水性好,而且很冰凉,所以在夏季的时候,可以有降温的作用,而且故宫的这种砖,越是踩踏,越是光滑明亮,所以说,能作为明朝,清朝两大封建王朝皇家宫殿的紫禁城,的确可称得上说是浓缩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