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0余条红迷留言: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zyuj 2017-07-30

前言:截止今日17点,留言已七百余条,公众号最多只允许精选100条,更多精彩而深情的留言无法入选。这既是疏漏,也是遗憾!

 

留言虽多,出于尊重与喜爱,还是耐心一一读完,只是不能全部回复。大家在留言里讲述了不少与红楼梦的缘分与故事,也有对人物的评析,本文选择未精选部分与大家分享。


枉凝眉

来自红楼梦赏析

02:55

我们的红楼故事


@简

2016春节,守岁,烤火聊天时我们家三妹说,有鹿肉烤就美了。嗔她残忍的同时,聊起红楼,顺手就搜索起相关公众号来,也没有刻意挑,就关注了红楼梦赏析。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刻意为之的事,很多都如《红楼梦》里常见的可巧。可巧,你遇上了爱的人,那就珍惜;可巧,你们是同进一家门的人,那就相亲相爱;《红楼梦》让我看到人生不过一阵子,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不要总觉得来日方长。


@梦红楼

20年前,我在家乡小学里任教,通过邮局订了一套《红楼梦赏析》,送书来的人说:真没想到,这小山村里还有看这个的;20年后,我的枕边依旧放着《红楼梦》,如饮食,如品茶,就那么一页两页的翻看着,陪伴我一路走来!为红楼痴,为红楼梦,为千红感慨,为万艳伤怀,因红楼,我的梦而多彩,我的情而丰富!


@老白

我己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我从上初中时第一次读红楼梦的原著,到现在己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先后读过红楼梦无数次,每读一次红楼梦对此书的认识就有所加深,并对有关红楼梦解析,评说和红学研究的书我几乎全部阅览。对八七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也是逢播必看。红楼梦是我一生最爱看的书,曹雪芹是心中最敬佩的文学家。



@羽毛

第一遍读《红楼梦》是初二,那年过年时下雪,不能出门,就窝在家里看《红楼梦》。书是姨夫家的,看完还掉。粗线条看,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个大概。第二遍读《红楼梦》刚参加工作,87版《红楼梦》播完。普法考试全厂第一,奖励8元,买了套《红楼梦》,再看红楼梦。说实话,依旧似懂非懂。只是觉得诗词挺美。12年后第三遍看《红楼梦》,厂子已关门。看红楼,忽然联系起实际来,青春献给了厂,厂里也没亏待我,好坏也是厂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但是,工作水平还真应反省:不如王熙凤雷厉风行,不如薛宝钗绵里藏针,不如三小姐明察秋毫杀伐决断。真是职场政治教科书!从此,《红楼梦》放床头,每晚看几页。


@赵

2002年,身穿旗袍的语文老师手拿一本红楼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述贾王薛史的荣辱兴衰,点评林妹妹与宝哥哥的故事,那是我初次与你相遇。那时的我懵懂稚嫩,对红楼梦尚停留在贯穿始末的诗词歌赋。再后来,诗词歌赋已抒不尽对你的沉迷,荣国府的痴男怨女,大观园的繁花锦簇,宝黛间的悱恻缠绵……一帧帧如胶片般从我眼前闪过。这15年来你是我唯一的坚持,不曾搁浅的牵念,在此刻苏醒,我知道,这一份情趣将会继续伴我风雨前行。


@祝祥

十年前,通过报纸得知晓旭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情绪很低落。那时在学校没手机电脑,只能每天买报纸寻找她的消息,盼望奇迹。当看到她去世的消息时,仍然震惊不已,难以接受,整天看不进去书,没心思复习。那时离高考不到一个月,还好最后一周调整了过来,没影响高考。07年,我买了很多楚天都市报,把和晓旭有关的文章评论都整齐地剪下来叠好,保存至今,时常翻阅。


@Jing

七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以色列留学,当时我在特拉维夫大学修希伯来语文学。我的一位以色列好友同我天天不见不散地在校门口的咖啡馆谈天说地。他那时在东亚系修中文。有一天,他看我抱着本以色列现代派作家Etgar Keret的短篇小说集看得津津有味时,不禁关心地嘲弄我起来。他笑我希伯来语才学没几个月,就挑战起了以玩文字游戏著称的Keret的书,认为我不知天高地厚,多半是费力不讨好的。


我和他争论起来,争论到最后,他说他第二天送我几本简单的希伯来语诗集,与之交换,他让我推荐一本中文书给他读。我告诉他,如果你只能挑一本中文书读的话,那一定是《红楼梦》。他言语里充满了对这本书的好奇。果然不久后他买来了红楼在读,我们不时地有些关于红楼的争论和探讨。后来,他逐渐放弃了中文系的课程,红楼读到了第几章,也无从知晓。


红楼梦这部书,对一个国外的人来说应该是烟笼芍药般,看不清但隐约知道其美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觉得回味无穷。在笨拙地寻找通往陌生文化的文学捷径的同时,也笨拙地,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心底最珍贵的自己文化中的精髓,赠予在异国最亲密的挚友。



红楼人物评析



@阿黎

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宝黛初相遇,她在心中惊叹:“好生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他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每每看到这一幕,就会想到印在茶花烟上的那句诗: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我想,他们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仅仅是木石前盟的原因,而是他和她借由对方身上,遇见了最初的自己。


@飞飞

最喜欢的姑娘其实是探春。可能也和她的扮演者东方闻樱女士有关系吧!第一眼看见她,心里就生出一种莫名的喜欢,喜欢她眉宇中的那种英气,她做事干脆,利落,直接,果断,看问题彻底,敏锐,真的是一朵又香又艳的带刺儿的铿锵玫瑰。只可惜她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却“生逢末世运偏消”,最终却像只风筝一样远嫁他乡,又去无回。一番风雨路三千,有谁又能体会这朵“玫瑰花儿”的心酸!


@云长

平儿,没有那双势力眼,平等的对待下人,当有些人误入歧途,她能考虑大局,不声张,让主子留下颜面;照顾他人感受,考虑周到,让性格温和的袭人去赶走偷东西的女子;无缺的修养,悲悯的情怀,此两者足以。


@三秋桂子

芹溪还给宝姐姐一句总评:“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说明作者心中,宝姐姐是十二钗之首。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最喜欢宝钗沉稳,庄重,渊博,坚韧,或许那个时候我所缺的,正是这些。现如今,年将而立,回首过去,大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感慨。再读十二钗,我则喜欢湘云,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就连说话时的咬舌,也更是觉得可爱。


要说知己,实非林妹妹莫属,脂批诗云“知己最难逢,相逢意相同。花新水上香,花下水含红”。花开在水上,水面飘散着花香,水在花下面,映出花的新红。花为水香,水为花红,相互衬托,相互彰显。这和致橡树所表达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想爱上黛玉,如果不是宝玉,不能成为她的知己,就算举案齐眉了,意也难平啊。还是宝琴好,老早的许配了,省去多少麻烦。哈哈哈,一笑。


@Nico

一言半语无法表达我对《红楼梦》的情感。 说来惭愧,《红楼梦》是我们高考的必读篇目,刚开始出于对这种强制要求的抵触心理,我是拒绝读的。一则人物关系综错复杂,二则潜意识不愿遵从应试教育的摆布。 直到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87版红楼梦。 活色生香的人物、灵动婉转的神韵、一唱三叹的曲子、精美复古的服饰……这一切都让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我爱欧阳的宝玉,纯真博爱掺和着恰到好处的痴劲儿;我爱张莉的宝钗,圆滑端庄的外表下是对生活的淡泊和聪慧;我爱邓婕的凤辣子,丹凤眼儿一瞥便能把人杀了个三分熟;我爱郭宵珍的湘云,一声“爱哥哥”“爱哥哥”直叫人心肝颤;我爱安雯的晴雯,撕扇时机巧灵动,补衣时静谧专注,离别时决绝壮烈;我爱陈剑月的香菱,温婉可人的小身板下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和对末世的纯洁;我爱闻樱的探春,红衣远嫁,泪洒四方,如何叫人不牵连…… 


我最爱晓旭的黛玉,两双含泪眸,两撇微蹙眉,一抹欲坠唇,一绾胧乌丝。便是一缕幽香,两度清愁,也无法描摹那如花美眷。我爱她的小性儿,爱她的孤傲,爱她的天真,爱她的犀利,爱她的幽默,爱她的知世而不入世,爱她的淌浊而独留清。我爱她的一颦一笑,爱她的巧笑倩兮,爱她的美目盼兮。 不知何时,晓旭和黛玉早已融为一体,灵貌合一,泪融九歌。 察觉时,我对红楼的爱已深入骨髓,叫人欲罢不能。闭了眼,满脑的欢声谑语,花繁景簇;睁开眼,只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丁丹

林清玄说:“人生最美是清欢”。我想这该是对“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林黛玉最完美写照。风露清愁写尽林黛玉的一生。都说红颜薄命,眼看着一个“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的林妹妹泪尽而逝,我想起一句话“生命都是太薄脆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林黛玉是最配得上深情二字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或许在她的宿命里,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安妮仙境

刘姥姥因不在乎而快乐着是真正的尊严,她不允许自己愁眉苦脸,她总能找出理由说服自己理解。虽然阿Q,但人生有限,原宜及时行乐,这个乐法未必就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而是即使被命运摁到最底,依然能够从容不迫地自得其乐着。此刻,她的对手不是大观园里的那帮人,而是命运。她在命运面前展现了自己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失的理性,该低头时就低头的韧性,命运也拿她没脾气,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杨子涵

一入红楼,便误了终生! 狂傲时,不如读读红楼,贾家之大不过黯然收场。悲凉时,亦可读读红楼,人生终究会是一场空 红楼承载着我所有的身份认同,建筑会塌,人世会变,朝代会更迭,唯有红楼,是我不变的精神家园,我知道它,就在那儿。


@Arikora

小妹问我,姐姐,红楼梦里到底有什么?我说,红楼梦里你想看见什么就能看见什么。她不解,我便解释说,看红楼梦,吃货看见美食,时尚美编看见服饰搭配,建筑学家看见古典园林,诗人看见诗词曲赋,有情者看见柔情万种,智者看见人生哲理,居士看破人间虚妄。 而对我来说,一梦红楼,终生不醒。


编校:子不语

作者:诸红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