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让中亚、西亚的国家刮目相看

 昵称413468 2017-07-30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用来展示武装力量建设成就,可以威慑敌人,又可以鼓舞我军士气。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

当时,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

在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

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到了明朝,阅兵已经从一种祭天迎宾的仪式发展成震慑示威的手段。

明朝建立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他们一直仇恨明朝,到处给明朝拉仇恨。

当时明朝所处的国际环境很恶劣,朱棣登基后,中亚各国的反华势力仍在。

由蒙古人建立的帖木儿帝国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在永乐四年(1406年)大举东征。好在领导人帖木儿病死在半路上,这场大战才没能打起来。

(明朝时期的亚洲地图)

反华势力对明朝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就连郑和下西洋,前五次都是来到印度洋之后就没法再继续前行,只得原路返回。

这不是郑和路费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埃及人控制了红海,就是不让明朝的船队进入。

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朱棣实施很多举措。

此后中亚西亚诸国虽然正式承认了大明朝是继元朝之后的“天朝”,但对于明朝的真实实力仍存有怀疑。

朱棣说,尼玛我都这样了你们还怀疑我不能打?来来来,爸爸给你们放个大招看看。

于是,明朝张罗起了阅兵。

永乐十六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

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

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

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炫了一把边关的军备。

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

唯独帖木儿国使臣傲娇地说:“不,人家就是不跪!”

朱棣露出了迷之微笑:“呵呵。”

好吃好喝了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正式开始。

这次狩猎共调部队10万人,朱棣还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精锐将士表演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内容。

此外,还有朱棣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书记载“列国使节俱惊”,各国时臣们都惊呆了,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臣们吓得手里的瓜都掉了。

“说好的明朝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呢!说好的都是战五渣呢?这不科学!”原本嚣张得不得了的使臣们都疯了。

阅兵结束,朱棣心满意足地在土木堡行营接见各国使节。

此前就是不下跪的帖木儿国使臣,第一个带头跪下来叫爸爸,哦不,是跪下来叫万岁,然后集体开始唱《征服》。

朱棣表示很好,这波稳了。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取得了良好效果,让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也让那些原本就对明朝虎视眈眈的反华势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搞事。

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明朝商船的禁令。

这样以来,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能如愿抵红海沿岸。

来源:不光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