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剑 , 欧家岭人, 1970年生,安徽省华日建工集团副总经理 在桐城地图的西北角有一个镇,名叫大关。大关镇里有一个麻山村,沿麻山村道向西北走便是有名的刘家子学(现改名为麻山小学),经过这里可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上边紧挨着的是麻山水库。站在水库大坝向西北方向仰望,那里高山连绵,青翠叠嶂。 在青山环抱中高高屹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很是显眼。那里有多少革命英烈为了人民的抗日和解放事业英勇牺牲而长眠在此。山顶上便是欧家岭了。若是清晨,山顶上云雾缭繞山腰间山岚缥缈,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头戴面缈,在舞动着蝉翼似的裙。欧家岭虽没有黄山的名气,九华的禅静,天柱山的险陡,但她自有她的韵味。不信跟我一起去看看。 我们沿麻山水库西侧的小路继续向上走,经过上楼村组来到一棵古老的桂花树旁。这棵桂花听老人们说有几百年的树龄,你若是八月份经过这里,整个山谷都飘散着桂花的香气。再往上,小路越来越细越来越徒,是开始上山了。小路沿着山谷沿着河流七拐八拐,跌跌撞撞,与河流交叉成多个8字状。 遇到河流,小路就是河中的几块石头,遇到山石,小路就是山石光溜溜的塉背。若是身体好再坚持不歇向上走便来到一块平整的裸露在外的大岩石上,那就是龙井岸。一屁股坐到龙井岸的石板上擦擦汗,解解衣巾,自有一种小胜利的感觉,可不知那里离欧家岭还远着呢!不到欧家岭非好汉,我们要有信心!坐在龙井岸向下看,可看见麻山水库中群山的倒影和水中天上的云彩。龙井岸更是山中人挑柴买米歇脚的好所在。 小歇一会我们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得继续赶路了。没走几步便听得哗哗的水流声,那就是从龙井流出的水声。驻足观看,在整块的石体中,河水冲刷出一道凹槽,在凹槽的中间神奇地现出一个圆形的井来,足有三、四米直径。龙井水清悠悠,深不可测。 小时候我们几个人来此打猪菜挖药草,出于好奇也曾用山上的葛藤连起来,下坠一块石头,硬是没有探到底。我们只当是一个谜了。多少年来,山中的山洪夹杂着石块冲向这里,倒也是没被填平。听老人们说这龙井直通大海,是山中的一条龙为就近取水,用龙尾绞出来的。山中每遇大旱,龙便从这里吸水施雨,所以这山里永没有旱灾。这传说有点意思,就但愿是真的吧! 转过龙井便进入山中峡谷入口,长长的。小路也很平坦,只是窄了些。小路是在山脚下沿河边曲曲折折,几经改道。你若留意,河团中有石鱼悠闲地游来游去,不时的有河蟹见到人直窜进水中,羞涩地躲进石头底下。小壁虎见到你要抬头看清你是公母才不慌不忙地爬进树丛中。 蚂蚁们正忙着沿路边搬家,根本没有在意你的到来,只是偶尔用触角和你打打招呼,回不回应随你。只有那蝉儿一个劲地鸣叫,鸟儿在树上唱的很欢,象是在林中开起了音乐会。你来了可尽情欣赏,别担心会打扰它。最是那松鼠见人就叫,告戒你已进入了它的地盘。舞动着长长的尾巴,绕着你在树上跳来跳去。大有“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意思,也或许是我们误会它的意思了,也罢! 再往前走,好象走到了路的尽头,前面突出一座石山,似山神突然伸出一腿挡去小路,那便是人称的鬼门关。鬼门关左边是峭壁悬崖,右边是山神挡道。中间只有两米来宽的空隙,小河水从这里漫不经心地流过。 若遇到大雨山洪就别想从这里过了。踩着河中的石头转过山矶就进入了鬼门关内了。这里面阴森森凉风习习,天空也变得很小。细听似还有丝丝和喘息声,传说这是山里曾有过一条巴斗粗的蜈蚣经常在这里残害路人,山里的那条龙为人除害与恶蜈蚣大战的打斗和喘气声。蜈蚣大败想逃,山神伸出一腿挡住蜈蚣去路,却被蜈蚣撕开一道血口逃之夭夭,却再也不敢来这里害人了。 龙也化成了一条石龙常年守候在这里保一方平安。路边伸出的山崖便是龙头龙嘴,怒目而视,气喘舒舒。路人可从不怕它,还可伸手摸摸和亲亲它的嘴呢。 再穿一次小河,踏上石阶而上,石阶很陡,走的快了会听到自己大口的喘气声。上完石阶看到前面两大石头躺在路的上下,路上边的形似排刀,路下边的如同蒸板,再下边立有一方形石柱,高四米有余那是厨柜。四周散落的石块是碗盏瓢盆,上边一排巨石便是锅台了,锅台上边是“灯盏挂”。 据说八仙赴会,路过此地饥渴便歇下埋锅做饭,刚吃完听山神说一条害人的恶蜈蚣逃脱,那还了得,八仙们来不急收拾便去追赶那蜈蚣去了。留下这蒸板、排刀、厨柜、碗盏瓢盆等供路人使用。 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就光那把排刀也足有好几吨重,可从没人拿得动它,罢也!蒸板石上可爬上去歇歇脚,也可躺下身,但看那蓝天上白云飘荡,四周青山环绕。山谷中小河潺潺把歌唱,山花万朵吐芬芳,百鸟枝头留倩影,树叶沙沙芳草香。山崖上泉水叮咚,清风拂面,自有一种世外桃园之仙境。 汗干了我们得爬起来脱了外衣继续赶路,这是真正的上山了。小路看起来断断续续,若隐若现,似蛇扭动着身躯挂在山腰。小路曲曲折折,七扭八拐。小路西边是一片崖壁,足有百十米来高。小河水从上面直挂而下,那便是滴水崖。若遇大雨那便成了一泻而下的瀑布,倒很壮观;若晴上几天,那便象婴儿的嘴在流着口水,断断续续,欲无还有。山里的水来得快去的也快。 小路大多是山里人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经过山里人们光脚、草鞋、布鞋、球鞋的反复踏过,变得光溜溜的。这是山里人挑柴买米唯一的一条路,承载着山里人的多少艰辛和汗水。小路有几处很陡,名曰“大扭”“风扇扭”等。刚来这里的人都要用手扶着路边的崖壁往上爬,更不敢眼睛朝下看,还得边走边歇,可不敢逞一时之英雄,不然连气也喘不上来。 歇了个好几次,终于来到了崖头,来到了烈士塔下。这里有几块田地,是山民们硬是用大石头垒起来的石坝,最高的有二十多米。每到清明,周围十几所学校的师生都会来这里排成队祭扫烈士的英灵。烈士塔上记载着欧家岭起义,欧家岭革命根据地、桐舒庐苏维埃政府成立,也记载着当年欧家岭这块血雨腥风的战场和战略要地,更记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和欧家岭人民军民一家亲支援抗战的场景。 我们向革命烈士们致敬!向勤劳的欧家岭人民致敬!站在崖头向下看是悬崖深渊,远处是我们走过的峡谷。若是晴天可看清更远处的田野村庄和大关镇的全貌。向上看是一排高大的悬崖林立,少说也有几十米高,那是老鹰窝,老鹰窝中间有很大一个天然石洞,洞很大可藏一个排的兵力,是当年打游击的好所在。 从中间的洞口爬进去可直通到山顶,山顶便是老爷峰了,也是欧家岭的最高峰。老爷峰更象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张开嘴呼喊着远方的儿孙们早早归来。老鹰窝下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岩石,或卧或立或爬或躺。岩石缝里都开垦出来种满了茶树,一大片一大片的,遍山都是。 每到清明谷雨时节,茶地里漫山遍野都是采茶的姑娘们,说说笑笑,倒也不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欧家岭的茶比别处的茶要迟十来天才能采摘,因为这里的茶都种在大山顶上,四季气候都比山下低,常年被云雾笼罩。茶树从不需施肥,不打药,纯天然生长。茶香味纯,爽口宜人,有诗为证“远上寒山石径斜,欧家岭上出名茶”。不信我们再往上走去欧家岭农家好好品尝一番。 再往上走路稍微平坦些。几阵凉风吹过,身上感觉到明显凉爽了些。这里比山下的温度要低好几度,我们得把外衣再披上。转过一个山矶便可听到村民的说话声和村里的鸡呜狗叫,这里离村庄不远了。往上再走几十米,眼前是一大片凹地,象是只张开的河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就建在山凹的半山腰,依山而建错落零散,有楼房瓦房平房。 这里的建房材料都是从舒城靠肩挑抬上来的,那边也有四里多山路,真是太辛苦他们了。山凹里的梯田错落有致,梯田弯得象月牙,田埂象蜘蛛的腿。其余多是山地了,有些是种了玉米黄豆山芋等庄稼,较陡的山地种上了茶,成块成片。 进到村口,大黄狗便围着你汪汪直叫。听到狗叫,村里的老人拄着拐杖扶着门框看看是谁家来了客人。年青的媳妇抱着孩子整整头发和衣服赶紧地跑出门来,认识的忙微笑地招呼一声,好进屋烧水泡茶。田地里干活的大叔见家里来了客人忙丢下锄头从地里辦下几颗玉米,顺手拽下几条黄瓜,光着赤脚卷着裤腿一路小跑的就回到了家。小朋友们爬到树上在捉知了,见来了生客偷偷地落下来躲在树后朝你一个劲地看,一会儿便蹦跳着跑进家里躲到妈妈的屁股后面。 我家住在村子的西边,房子的西边一上一下有几口小井氹(dàng),那就是“龙眼”,也算是小河的源头了。小井氹不大,也不太深,正好处在石缝处,泉水就从这石缝不停地往外冒,充满了小井氹溢出后流下形成小河。井氹水很清,可看清水里有石鱼和小虾。最上面的一个供村子里吃水,接下是洗菜用,当下边稍大一点是用来洗衣的了,村子的人却从不会混用她。 门前是一棵很粗伞样的大柳树,树枝遮过了门前的半个稻床。喜鹊见来了客人也来凑凑热闹,飞上柳树枝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在树荫下摆上桌子,坐在石凳上品上几口用山泉水泡的清茶,欣赏周边的美景。倒也是忘记上山的疲劳了。你若觉得有点饿可转过身,靠山边地里的藤上吊着黄瓜,随手摘一个在小井氹里洗一洗便也算得上是美味了。不一会便有烧好的玉米棒送了上来,那是本地的山区玉米,你会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山区的空气好,有一种原始大森林的味道。休息了一会,便觉得又轻松气爽全身来劲起来。离正午还早,倒可以再往上去看看。小井氹上边是两层梯田,那也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转过梯田绕过一座小山坡便来到了一个小田冲。田冲中间是层层梯田,两边或栽茶或栽树。 梯田中间有一个小塘,塘不大水面不到一亩,倒是能供全村灌溉之用了。塘里的水是汇积天上的雨水和山凹里的泉水却再没其他水源了。穿过塘埂,对面是一裸露的岩石,岩石很大可同时坐上去好几十人。岩石象一只乌龟伸出头来在看日出呢。坐上乌龟石上,向东看是小山村的出口,是早晨看日出的好所在。其余三方是群山环绕,成岭又成峰。小山村在青山怀抱之中,那是画中的一道风景,被掩映得美不可言。整个欧家岭又象个玉盘,小山村就是那玉盘中的一串明珠。 但看那南边几座山峰,出奇的美,名曰“大笣”“二笣”,又名“玉乳峰”。一听就是有故事的。单说有美丽善良的姑嫂二人在家嬉闹,比起双乳,忘了闩门,被生人撞见,羞愧难当,双双跳崖,姑嫂二人跳崖处便形成“大笣”“二笣”双峰,她俩一直还在比着呢,只是太可惜了。“大笣”峰高大挺拔,“二笣”峰稍平坦些。“大笣”尖上有时会生起一圈白云,那真是神奇美丽之极,让人浮想翩翩。老人们说“大笣”尖上有云,天就要变天,或雨或晴或风或雪。 再远点的两座并排的山峰是“公狮头”“母狮头”,狮头朝东,一听名字再看山却是很像。相传这山里曾生活着一对狮子,育有一对儿女,小狮子长大后要结伴下山去玩,父母无奈只得应许。小狮子下山后却一直没有再回来,父母焦急万分,整天趴在山头朝东看,呼唤着儿女,不吃不喝,常年累月便化成了现在这两座山峰,在一直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细看狮子眼里还含着泪呢,真所谓野兽也是有感情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但愿她们的孩子一切平安就好。 山峰中间有名曰“小寨”“金鸡寨”“大凹”“喝水氹”“茶凹沟”“马尾”“灯盏挂”等,这可都是欧家岭的宝地。每个地方都有她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着美丽的传说。比如那“喝水氹”位于山顶之上,相传观世音云游至此,看山民在山顶干活饥渴无处找水喝,便在山石中画了一个圈,形成了 “喝水氹”,至今水流不断甘甜爽口。“金鸡寨”里有金鸡报晓,并埋有一把能打开“金鸡寨”金库和宝藏的金钥匙。若站在此处一跺脚便有回音,细听还有碗盏瓢盆做饭和女人的嬉闹声。 几阵清风吹过,山林里松涛阵阵,山谷中茶花飘香。小村庄炊烟袅袅,门前稻床上有孩子的戏闹声,鸡鸭成群地在草丛中找虫吃,几条老黄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农民们还在地里锄草,光着臂膀,搭上一条擦汗的手巾,时不时地还能喊上一段山歌。年青的媳妇头搭毛巾送上一壶香茶和几块玉米粑算是打尖。一群群不知名的鸟从头顶飞过,青蛙总是在田野里叫个不停。这真可谓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有形有声有色,景中有景。 这美妙的山水画卷中也印染着我们多少儿时的记忆。曾记得那时我们同龄人比赛割麦,比赛摘茶,比比谁能爬上树梢,比比谁能最先爬上老鹰窝顶。 曾记得和父亲站在泥耙上手拽着牛尾巴耙田,手够不着犁梢硬要犁田倒在那泥巴田里弄得一身是泥;晚上月光下陪父亲一道去玉米地里防止野獾偷吃玉米,记得那野獾油亮的皮毛,见到人,嘴咬着玉米棒拔腿就跑;小松鼠见到你总是尖叫几声,舞动着长长的尾巴,炫耀你它最灵活,就吃了,你也拿它没办法;刺猬见到你卷缩成一个刺球,还露出半截黄瓜;蛇倒可站起上半身来和你比比高下;蛐蛐们一听到动静早早地停止了叫声。 也曾记得偷着砍柴、卖柴的艰辛,小时候下山念书的艰苦;更记得六月天吃过晚饭后躺在门前稻床的大石板上乘凉,看星星月亮,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谈天气,谈一年的收成,谈庄稼的好坏,谈着牵牛织女星的相会,北斗星挂上树梢,七仙女来到人间,也会谈哪吒闹东海、孙悟空大闹天宫、张四姐闹东京和白蛇的传说,以及杨家将的一门忠烈、岳飞被奸臣所害、薜丁山镇东三请樊梨花的故事。讲的津津乐道,听的有声有色,睡意全无,倒也收益非浅。 读书之余就是上山摘野果、打猪菜、挖药草,跑遍了山头凹地,爬遍了沟壑悬崖。早上和几个小伙伴们一同出门,用手帕包上几块米粑放在箩里算是一天的口粮。在山上渴了饮山泉饿了吃山果,倒是自在,不信你悄悄听“玉乳峰”那片云彩之上那仙女们的感叹:“大姐常说人间好,欧家岭上是块宝。神仙岁月有啥好,不如弓着屁股挖药草”。听到这倒也觉有些欣慰了。 不知不觉已是响午,有小朋友来叫下去吃饭,我们只得往下走。吃过午饭,邻居们见来了人便来串门,谈起欧家岭的故事,谈到欧家岭根据地的建立,战士们打游击,以及“金鸡寨”寨主是如何手挟簸箕飞走的,打开话夹那就一时难以说完,就那三老爹也可给你说它个三天三夜。罢也,还是让这片神奇而充满灵性的土地上留点朦胧和神秘感吧! (在欧家岭全民集资修路开工之际,仅以此篇献给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欧家岭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