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落浣花溪——薛涛与元稹的姐弟恋

 百了山人 2017-07-31


原创 2017-03-14 方心田 




公元809年,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人烟茂盛的西蜀成都,一位风流诗人终于与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子相见了。

简朴的书房里,一个抱琴独唱,一个品茗聆听,一个曲高词雅,一个知音晓律。四目相触,两心相碰,仿佛在哪儿见过,仿佛都找到归宿。诗人想证实一下传闻,将毛笔递给女子,自己端砚磨墨。女子微微一笑,问:“写什么呢?”诗人说:“就写笔墨纸砚吧。”女子略思片刻,便轻舞红袖,作了一首《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则黯黯,入文庙以休休。”诗人忍不住抚掌叫好,此女确实才华惊人,所传不虚,他只觉得自己的天地陡然明媚多了,芬芳多了。

她是谁?一个歌女竟能让一个大名鼎鼎的风流诗人一见钟情!要知道,这个诗人乃是当朝监察御史啊!

她当然不是一般的歌女。论貌,鲜肤秀色,丰韵嫣然。论才,八岁能诗,通晓音律,擅长书法。韦皋镇蜀时,十五岁的她被号令侍酒赋诗,由此入了乐籍(妓女登记册)。韦皋非常赏识她的才华,曾拟请朝廷授她以秘书省校书郎之衔,即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但皇上自然不会准奏,因为她终是一下贱之妓。然而,民间的力量时常会违逆天子意,圈子里的人仍称她为校书。

她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一次黎州刺史与她作千字文令,令中规定要带禽鱼鸟兽,刺史先说:“有虞(与鱼同音)陶唐。”她说:“佐时阿衡。”刺史说:“语中并无鱼鸟等字,须罚。”她不慌不忙地说:“衡字内有小鱼字,使君的‘有虞陶唐’却一鱼也没有,该罚的是您啊!”在座的客人都大笑起来。

她喜欢写些小诗,可当时市面上的纸幅太长,她便自己动手,裁剪出小幅诗笺,且染成深红色,名之曰“红笺”。诗友们觉得不错,纷纷仿制,一时这种诗笺如雪片样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飘洒,人们都称之为“薛涛笺”。

是的,这个独具魅力的歌女就是薛涛。这一年,她四十一岁。

那么,那个重才多情的诗人又是谁呢?

他是白居易的结拜兄弟,两人同登书判拔萃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同有声妓之好,可谓知心密友。

他才华横溢又身居要职,确实大名鼎鼎。

他,就是元稹。这一年,他刚好三十岁。



 二


薛涛自然不比那些烟花馆里卖肉为生的女人,她侍侯的是官场中人及文人雅士。作为入了乐籍的人,她不必恪守妇道,服饰可以妖娆动人,言谈可以无遮无拦,举止可以大方任性,她不属于哪一个男人,她的心态是比较自由的。由于职业的关系,她不得不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使歌更美,舞更柔,这样,她便成了当地社交场上的明星,她的诗也便因了她的个性解放而写得斑斓多姿了。而元稹呢,自然是作为名士一族。所谓名士,既是社会的精英,又是时代的浪子。他们寒窗苦读,满腹经纶,怀抱远大理想,期冀建功立业,但封建专制体制又常常使他们壮志难酬,“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们失落之余,对社会、对人生便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而认识得越深刻,便越痛苦、越落寞。情郁于中而发于外,除了纵酒谈玄、寄情山水,依红偎翠也是一种解脱。杜牧放浪,柳永多情,白居易哭琵琶女,苏东坡携妓到佛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名士都和青楼女有过或深或浅的暧昧关系。色艺出众的青楼女,自然也很青睐善于诗意表白和怜香惜玉的风流名士。双方抚琴饮酒,诗书唱和,得到的自然不仅仅是性的满足,还有更高层次的感情交流。这无疑达成了一种心灵契合的审美追求,具有既热烈又凄美的梦幻色彩。

薛涛与元稹的相识相恋,便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促成的。当然,他们的爱情故事超越了放浪与戏噱的主题,却也没能逃脱“多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话本结局。




《廊桥遗梦》里的罗伯特说:我是大路,是远游客,是所有下海的船。那么,弗朗西丝卡自然就是麦迪逊县的桥,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博大无边的海了。桥只能留住路口的一个美丽的瞬间,大路依然伸向远方;守望者只能牵住游鹰的背影,历史性的背影;海再情深意厚,倘若船上岸了,她又能怎么样呢?

总觉得薛涛与元稹有点类似这两个美国中年人,有所不同的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迥异带来了情场中人心灵裂变的差异。公元810年至819年,在权力场上栽了跟斗的元稹被发配到江陵、通州、虢州一带任地方官,整整十年。不用说元稹的心境何等凄惶,但善解人意的薛涛用一片挚情温暖着他,托举着他,使他不致沉沦。两人私下夫妻相称,以至于薛涛竟冷落了诗友张籍、刘禹锡等。薛涛在《寄旧诗与元微之》诗里这样表达对元稹的倾心之情: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光怜暗淡,雨朝题柳为倚重。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她希望元稹能娶她,她渴望得到一份稳定而长久的爱,她愿意举案齐眉长相随。然而她哪里知道,元稹久经青楼,情播四方,何曾有过娶妓进门的念头?纵然薛涛风情万种,才高八斗,但到底是乐籍中人。元稹历经宦海沉浮,深知人言可畏,他不能不在乎这一点。

其实,他是真心真意地爱着妻子韦丛的,韦丛朴实贤惠,勤俭持家,伴他度过了清贫却安乐的六年时光。公元809年7月,韦丛病逝,元稹悲痛难抑,写下“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人诗句。一年后,他又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凝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韦丛是幸福的,而薛涛是可悲的。因为,元稹马上娶了继室裴淑。

公元819年,元稹深谙宫廷险恶,转而依附一当权宦官,又被通知回朝任膳部员外郎了。离开薛涛时,他不管她涕泪涟涟人憔悴,犹自春风得意马蹄疾,在薛涛的泪光里,他像大路,像游鹰,像远航的船,没入了长安方向的漫天尘烟里。

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十个年头过去了。薛涛天天守在门口,遥望驿路,她多么想得到心上人一星半点的消息啊!然而,没有,什么都没有。

她不停地写诗,将她的泪洒在字里,把她的痛藏在行间。她当然不知道,蓝眼睛的弗朗西斯卡最终也和她一样望穿秋水……

也许,现代诗人应修人的一首《悔煞》诗,多少说出了她们想说的话:


悔煞许他出去,

悔不跟他出去;

等这许多时还不来,

问过许多处都不在。




有时候我想,这一对才子佳人的姐弟恋到这儿就算是余音袅袅的话,终究也还是好的,毕竟成都与长安关山万重,音信难通,毕竟薛涛心中尚留存一份情,可酝酿一个梦!虽然这份情打了折扣,这个梦无比缥缈。

然而,生活中的爱情往往像罂粟花,艳美的同时也派生出伤害,而这伤害的承担者又往往是女人,因为女人太真太善太美。男人常常做这样的事,在女人的痛处再撒上一把盐,在女人的心窝再放下一块冰。

权力斗争是无情的,尤其在动荡不安的晚唐时期。社会的贫困、吏治的腐败进一步导致了政权的多变;许多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不免纷纷寒心,聊以酒色度日。元稹在宦海仰泳了十年之后,再度被排挤出朝廷,去了同州、浙东一带。这时他整整五十岁了,孤独、失意像蝗虫一样向他袭来,他不堪承受,便又想起曾经百般抚慰过他的薛涛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派快马疾驰蜀都,接取薛涛。

一个半百老人,不管他出发点如何自私,尚记得旧情人,尚需要老相好,也还是令人欣慰的。薛涛的十年相思终于要苦尽甘来了。

然而,命运之神真会结构故事,总是能在顺畅之处再掀波折,而这一波三折又最能让人唏嘘不已。

薛涛来了。千里迢迢,不舍昼夜,带着苍老与疲惫,也带着激动和甜蜜,在一个多月之后来到了浙东心上人身边。十年的情感储蓄化作了瞬间的咚咚心跳,此刻,该有感人的镜头了。心上人在门口,她疾步迎上去,然而,除了寒暄几句,没有热烈的拥抱,更没有忘情的亲吻。

是元稹饱经沧桑收敛了情欲吗?不,不是的,他的情欲之花不向薛涛开放了。十年的唱酬与相恋,又一个十年的等待与期盼,使薛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由中年步入老年了。对于女人,老年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我不免要为薛涛这一阶层的女子掬一捧同情泪了。年轻貌美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一旦人老珠黄,便 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稍有姿色的还可嫁一个商人、车夫之类的,然而年过花甲的怎么办呢?就只有凄凄惨惨戚戚了此残生了。

且说元稹的情欲之花向谁开放了呢?原来,薛涛到达之前,已有一伙优伶从淮甸来。在表演会上,一个优伶之妻名刘采春的,舞跳得不怎样,艺术素质相当差,却竟让元稹看得双目不转,不住拈须而笑。不为它,只为此女鲜润妖艳也。多才又多情的元稹即兴作诗一首赞其曰:


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娟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不用说,刘采春此后便日夜与元稹为伴了。行文至此,我真有点不愿意再提及“元稹”的名字了。一个几度糟蹋纯情女子之纯情的男人,是不应该享受人们的敬意的,尽管他才华出众,命途多舛。

刘采春光彩照人,薛涛自然黯然无光。然而 ,薛涛人格的光辉却是烛照四方的。轻歌曼舞中,薛涛迈着迟缓的脚步,悄悄地退了出来。空旷的院落里,寒风瑟瑟。大哭一场吗?不,她早已过了用泪水洗刷委屈和伤悲的年纪。虽然,她总是付出真情与爱,但她并不奢求什么;虽然,她总是饮尽孤独和泪,但她并不怨责什么。又一阵西风袭来,她依然伫立着。她只是裹紧了些衣裳,遥望西天苍茫;她默默地数着自己剩下的日子,想着前面要走的路。






六十一岁的薛涛退居成都南郊万里桥边,浣花溪畔,建了吟诗楼,栖息其上。她依旧写诗。诗是她唯一可以倾诉和相托的知己、情人。

她喜爱竹,她觉得自己就是一棵深山里的竹。她写道: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大可不必为薛涛难过了。去的终须去,来的还须来。有人倒下去,就有人站起来。

诗人王建寄了一首诗与薛涛,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三年后,薛涛孤独地闭上了那双依然多情和美丽的眼睛。名士们为之悲凄,纷纷写诗悼念她。刘禹锡说:“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郑谷说:“子规夜夜啼巴蜀,不并吴乡楚国闻。”等等。

最后,我想对薛涛临终时的心思进行推测:也许,她祈祷来世不要再陷风尘;也许,她希望来世不要轻言聚散;也许,她决计来世不再品味爱情。

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谁说得清呢?




薛涛诗选读


薛涛诗集——《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全唐诗》录其八十九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的张篷舟《薛涛诗笺》为九十一首。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风》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明淅沥,松径夜凄清。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蝉》

  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柳絮咏》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秋泉》

  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采莲舟》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
  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菱荇沼》

  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听僧吹芦管》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西岩》

  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
  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


  《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犬离主》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和郭员外题万里桥》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送郑资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送姚员外》

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

  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赠远二首》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月照千门掩袖啼。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寄张元夫》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