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润表里的秘密!(一)║干货

 麻豆腐 2017-07-31



利润表的会计语言是损益表。损益本身就是有损有益,损即亏、益即赚。

因此,利润表中的利润,并非一定就是“赚”,往往很多情况下,利润(数字)看起来还不错,好像是赚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亏损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利润表并非是一张全貌性报表。

会计的角度,将企业的经营行为用三张不同的报表进行记录,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称利润表,下称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仅是其中一份报表,所以,只关注利润表这一份报表肯定不能窥全貌,也就自然不客观了。

实践工作中,大多数经营者,包括老板本人,是没有系统财务知识的,极易导致只关注利润表。

甚至有的老板,只关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还信誓旦旦说,关注利润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很多商界大佬也是这么说的——即,企业经营必须坚持所谓的结果导向,这个结果自然就是净利润了。

利润表里的秘密!(一)║干货

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要知道,企业经营的目标成果,是很难用一句话进行完整概括的。哪怕像马云这样拥有天才般演说才能的企业家们也无法用一句话能讲明白,当他们在讲述所谓的结果导向时,通常都会有一段完整的长篇大论,来诠释结果导向(还有一种叫过程导向)的重要性,而你极有可能只听了一句,以为结果导向是一切了,甚至以为这个“结果”就是净利润!

那就大错特错了。

注:笔者在接触很多企业家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下,很多企业家对自己的理解能力高度自信,大多数比较崇尚“一句话”或“一个词”的重要性,诸不知,这“一句话”或“一个词”极易断章取义。特别是对一些系统商业理论的学习与借鉴,断章取义的听“一句话”或“一个词”绝对是一个大坑。

专业会计,把企业经营的“所有结果”反应在三张不同的会计报表上(即财务报表);所谓的结果导向,是企业经营综合性结果的显现,由三张报表进行完整的记录,“结果”并不仅是利润一个数字。

当然,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包括老板们在内)都能完整的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似乎有点不太可能,即勉为其难又不太切合实际。

可是,如果没有一些基本的财务概念或知识,又是很难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

要命的是,岗位越高、负责的范围越广、承担的责任越重,越是要掌握更多的财务知识才能胜任,这个矛盾该如何破解呢?

如果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财务知识,起码也要知晓三张报表中最有用的那种报表(即利润表)和其他两张报表中的核心内容,才能明白所谓的“结果导向”到底是指向哪些指标?并能根据这些指标引申到具体要抓的重点工作,对做好企业经营及本职工作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

利润表里的秘密!(一)║干货

利润表的核心内容!

“经营者大学堂”的历史文章中,有不少经营性专业的内容都涉及到利润表的知识,比如营收、成本、毛利率,费用、费用率、净利率等等。

这些内容看起来都非常的财务化,很容易让人误解成这些知识是财务总监们应该知晓的内容。但是,只需将这些财务性内容稍加转化,就是另外一番情形了,比如,像产品定价、销售折扣、销售数量等等,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家每天都要使用的数据指标了。

我们把这两套“语言”体系稍加归纳一下,就是“营收、成本、毛利率、费用、净利”这些典型的财务指标(等号的左边);和“产品定价、销售折扣、销售数量”这些典型的经营指标(等号的右边),能画上等号码?

当然,这个左、右等号并不是直接等号,而是通过一些系数相乘后得出的。

但,无论能否画上等号?如果对左边的财务知识点没有扎实、深刻的认识,哪怕告诉了所谓的系数,你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倒到右边去的了!

所以,对左边财务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是底层架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