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读《红楼梦》:美貌轻浮的姑娘来自《金瓶梅》

 gs老张 2017-07-31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的一段情节,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卧病在床,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剪下指甲相赠,并且和宝玉二人互换贴身袄。

接下来,曹雪芹安排了晴雯表嫂的出场。这个表嫂,是晴雯表哥多浑虫的老婆,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就和贾琏厮混过。

书中对她的描述是“美貌异常,轻浮无比”,“恣情纵欲,满宅内延揽英雄,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

然而最发人深省的是,在二十一回,这个表嫂还被唤作“多姑娘”;可到了这里,她就改名换姓,成了“灯姑娘”。这属于曹雪芹的笔误,还是作者的刻意改造呢?

张爱玲曾以不确定的语气,推论灯姑娘名字的由来。她认为红楼梦受金瓶梅影响很深,这里大概是受金瓶梅的所谓“灯人儿”的影响,就是说这人很美貌,就像灯笼上画那样精致。

其实这只是停留在表面。脂砚斋明显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此处有夹批:“奇奇怪怪,左盘右旋,千丝万缕,皆自一体也。”指出这是曹雪芹刻意所做的改造。

这位来者不拒的浪荡的女子,发挥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功能。之前晴雯与宝玉之间的那一番亲密对话和私密举动,被灯姑娘在窗外全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

随后她就现身,对晴雯宝玉的行为进行了一番评价,认为他二人的感情纯洁,绝无别人所传偷鸡盗狗之事,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可知天下委曲事也不少。还对他们保证以后你放心只管来,我绝对不啰嗦,反而变成了宝玉晴雯的护卫队。

可知浪荡女子,并不是不能了解贞洁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没有人证明给她看。因此,当有人在她面前,如实证明贞洁清白的价值和美好的时候,她也可以反过来赞美,甚至坚定支持。

跟这个证明真情、赞美纯洁互相辉映的,就是这位姑娘的名字叫做灯姑娘。

首先,灯烛可以作为女子的一种象征。在古代,“无烛无女不成宴”。红烛美人时常作为风流雅士欢歌畅饮的陪伴,灯烛作为女子的一种象征,自然而然,也成为文人骚客笔下的主人公。

谢朓《咏烛诗》:堂中绮罗人,席上歌舞儿。待我光泛滟,为君照参差。写出了执掌灯烛的美丽女子的万种风情。陆机《饮酒乐》: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李端《襄阳曲》: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

其次,从灯姑娘在这段情节中所发挥的功能,能看出灯的另一种意涵。余英时先生说,灯姑娘这段情节,根本澄清了园内生活的真相:宝玉和涉嫌最深的晴雯之间,尚且是各不相扰,则其他就不难推想了。

灯姑娘本人与灯姑娘的话语,其实洗刷了晴雯的罪名和嫌疑,并进一步还给了怡红院的清白。黑夜中的一点灯光,就可以驱散阴霾黑暗,事实真相就会被清晰揭示出来,那些难以言说的苦衷,也都会水落石出。

正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在那段话的尾声,她忍不住吐露了自己的忧心与委屈。袭人说:“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唯有灯知道罢了。”

她所担忧的事情,事关宝玉的人生,事关宝玉的未来;然而这件她所忧虑的事情,事关重大,又不好轻易启齿却足以使人身败名裂。只有黑夜里的一盏灯,懂得袭人忧心和不好说与人的委屈。

刘歆《灯赋》就称灯光“明无不见,照察纤微。”灯烛具有驱除黑暗,照亮人间的品格。而与灯具有同样功能的,就是日和月。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为黛玉的病,说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药方,王夫人和宝钗黛玉都当他是说笑话,都不当真。

凤姐听到宝玉的这个药方,挺身来为他作证。凤姐说,宝兄弟不是撒谎,这药是有的,上回还颇费周折帮助寻珍珠呢。而凤姐每说一句,那宝玉便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

第四十六回,鸳鸯发誓终身不嫁,她说:“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

可见,世间的光明之使者,莫过于日月。它们能够发光照明,使它们同样具有照察纤微的作用。

人的眼界是短浅的,我们往往只看到表象。若非有光的协助,我们的不明就里就如同身在黑暗中。曹雪芹通过日月,通过灯,让很多真相得以阐明。

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有着丰富的文化意涵。早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写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兰膏”和“明烛”指的就是古代用来照明的灯。

烛光灯影,映照着中国文坛的千秋万代;灯烛在文人心中,也散发着长久不灭的光辉。

灯姑娘如此,“唯有灯知道”也是如此。在佛学里,灯本就带有智慧的意蕴;因为在灯下,我们就能够接近真理,而不被黑暗所蒙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