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随笔一)

 FXian100 2017-07-31

面对市面上汗牛充栋的所谓作文“秘诀”之类的书,有的朋友问我,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内容的点化、引导,还是注重形式的要求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宗白华在他的《艺术形式美二题》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艺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艺术家不是赤裸裸地表达,而是让人探索无穷,几百年以后还有影响。”创造感人的艺术形式,是一位成熟作家的使命。生活的内容是多变的,艺术的形式也应跟着相应地变化,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艺术形式不断变化的历史。正因为有了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才使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魅力无穷。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艺术形式或新颖或朴茂或别出心裁或旧瓶新酒是使思想情感流传的必需。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形式的追求,才不遗余力,才绵绵不息,研究形式、咀嚼形式也成了人们创作中的常态,但是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为思想感情的传达服务的。虽然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互为表里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是向内容转化着的形式;形式,是向形式转化着的内容”(黑格尔),但是内容常常起着主导作用。艾青曾指出,我们“应该为了内容而变换形式,像我们为了气候而变换服装一样”。也就是说,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我这里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辨析,目的不是一定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这样的认知储备,但是这不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说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是我们的共识,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着重点应该是内容还是形式呢?我的回答是内容。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以研究、咀嚼、模仿文章为形式的泥淖中,它是造成作文教学浅薄、局促、呆滞、无效或者是负效的重要原因。这种以咀嚼形式为主的教学已经使作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因为这种几招几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照应、如何套用的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作文不能提高,作文造假的原因。更有甚者,这种以形式咀嚼、套用为主要指向的作文教学,严重误导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严重误导了学生写作的追求方向,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可谓误尽苍生。我们想一想,写作离开了大地,离开了它生活的环境,离开了它由于生活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还有什么可写,他能写出什么真实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说蹈虚是目前学生写作的通病,千人一面、几招几式的花样翻新,是目前不少中学生写作最得意的手段,岂不知,这些都是正常写作所应抛弃、所应拒绝的东西。因它对于写作的提高无益,对人的成长无益。这种道场里的翻奇出新,这种蟹壳里的五花八门,塑造的是油滑的人格,练就的是取巧的技艺,其作文越精致,欺骗性越大,人格的扭曲越彻底。王崧舟老师指出:“教作文不是某种招数,而是老师们‘入乎其内’的生活体验。”许多大家,包括鲁迅、季羡林等都是不赞成所谓的“作文教法”之类的书籍的,但为什么这些书籍现在还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大行其道,有的教师还走火入魔呢?这当然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也和出版社的推波助澜和经济利益有关,和不少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关。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切单纯进行技艺操练的作文教学,都是无效的教学;一切以技术操练为主的作文训练,都基本上是欺骗。

作文教学的根是生活,作文教學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由生活到技法到援笔成文,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道、真道、妙道。因此我强调,中学作文教学要以研究生活为主,要以内容的梳理、内容的表达为主,中学作文教学内容比形式重要,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章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所以必须探讨根本,探讨思想、感情的事,我们的工作才得圆满。”作文的技巧只是内容表达的副产品。

着眼于内容,就是导向生活;着眼于形式,就是导向技巧。着眼于内容,就是道;着眼于形式,就是器。着眼于内容,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形式,就是以分数为本。着眼于内容,指向的是生命;着眼于形式,指向的是工具。着眼于内容,是对自然、人生、生活的大关怀;着眼于形式,是对自然、人生、生活的疏离。着眼于内容,坚持的是人本、学本;着眼于形式,坚持的是技术主义、师本。着眼于内容,就是有效、正效,功在未来;着眼于形式,是无效、反效,只重当下。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场域,无疑被作文的形式、技术所淹没,所吞噬,看看各个大小书店罗列着满满当当有关作文写法、技法之类的书籍,我们便明白,作文教学离它的本真,离它的本然,离它和生活的相互联系有多远。因此我们呼吁以内容为着眼点的作文教学。

(未完待续)

   你好,感谢你,关注初中语文在线!

   吴老师微信:wuxq2003  (有需要欢迎加微信,暗号“语文”)

您或您的孩子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有任何需要或疑问,都可以在公共号上留言,或者通过微信直接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