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不多的中国夫妻画家中,能像栾永让,刘东瀛教授彼此能相濡以沫,历经政治磨难,风雨同舟,相扶相依五十余载的画家夫妇可谓是凤毛麟角!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首先突出的是人品,人品高低是画品高下必然缘由,艺品是靠人品来支撑的。而她们夫妇能在德艺双馨的艺术之路上取得丰硕成果,如同她们的名字组合形成的理念:“瀛在永让”是密不可分的!
栾永让: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东瀛: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认识栾永让,刘东瀛老师已有三十年了,二位先生同时于1955年入学于东北美专附中,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栾老师师从中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教授。主攻国画山水。刘老师师从中国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中国国画界老先生赵梦朱教授。主攻国画工笔花鸟。1964年她们两人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确立了恋情,引发师生们的交口称赞和羡慕。她们可不是常评说比喻的般配情侣均为郎才女貌,她们彼此都才貌双全!栾老师有着东北男子汉的玉树临风,潇洒稳重的风范,刘老师则有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聪慧。
刘老师毕业时成绩优秀,被部队择优首选,当刘老师正沉浸于幸福的期盼中,没想到恶梦悄悄降临。在那一切都是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在外调的过程中,刘老师的名字“东瀛”,她的出生地,她父亲日本留学的经历——都让她这还没有走出校们的青年学子瞬间污化,她还被担负了隐瞒历史的罪名,打入了另册等候发落处理。摆在栾老师面前的选择是,与其划清界线断绝情侣关系,可考虑留校。否则一起发配农村改造锻炼。栾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到辽南农村插队落户,刘老师政治上遭受的无情打击,精神几乎近于崩溃,身体每况愈下,在暴风骤雨中,在农村到市里医院漫长而泥泞的路上,都是凭借栾老师那宽厚的肩膀承载着刘老师嬴弱的身驱一路走来。淡
淡定之后,她们开始享受田园生活,刘老师在家喂鸡养鸭,细心观察这些家禽并画很多速写,为她后期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有人说刘老师画鸡可谓栩栩如生,犹如黄胄画驴,齐白石画虾一样堪称一绝!文革终结后,刘老师被落实了政策,她们分别安置到大连美术厂区和邮局工作。1981年鲁迅美术学院将她们召回母校任教。回到了这久别了的艺术殿堂,和恩师重逢。那幸福的喜悦无以言表。夫妇二人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不仅在教书育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艺术创作中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刘老师的画,就像一首首婉约的小诗,沉静、舒缓而不张扬,淡泊、平和而不颓废,是以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轻轻地抒发着对自然认识的真情实感。工笔,写意,没骨,勾填,重彩,水墨无所不能,她曾两次赴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讲学并开办个人画展。改革开放以来,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国,很多都向鲁美征集刘老师的画作做为外交礼品。省委省政府接待外宾的会客厅主墙上挂着刘老师巨幅花鸟工笔画《和平盛春图》,真是色彩纷呈,尉为壮观!她是鲁美首批留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刘老师撰写并发行的《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国画名家教学画稿.工笔花鸟》教材,集中展现了刘东瀛先生的教学和艺术实践成果。
栾永让教授为人真诚热情,处事低调,乐于助人;近君子,鄙小人。主攻国画山水,游历名山大川,笔耕不断的写生,积累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使其作品意蕴深厚,品位高雅,他是一位精通中西绘画,且艺术视野宽阔,审美境界高远的国画大家。在教学中勤勤恳恳,尊师重道,诲人不倦。深得师生们的好评与尊敬。先生绘画之余常研书法,他的字笔力猷劲,结构清新,章法自然。在2005年辽宁画院的一次书画家年会上,大堂条案上摆着一张硕大的红宣,供书画家们报到签字落墨。众多书画家的签名争芳斗艳,当我看到栾永让那潇洒遒劲的签名给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感觉。先生的山水画特点:清新,宁静,和谐。1996年参加韩国园光大学举办的“世界元老画家招待,东西方美术交流展”中,作品:《老船》被收藏。因为园光大学为佛学院,先生作品清新,宁静的特点,正附合佛家修禅的理念。先生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谦卑面对,诚惶诚恐。他总告诫自已:“把头低下来,多学点儿知识,多懂些事理,多做老实文章----。”定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商业文化市场环境下,编剧为了票房可以肆无忌惮抄袭名家作品,他深知观众只图一乐,不问出处。搞书画的可以攀附媒介不择手段地炒作,热衷于用眼花瞭乱的头衍包装自已,书画界主席副主席及至会员的帽子也成了商品漫天要价,据报导:山东书协副主席就有六十八位之多。制造名气为的是润格炒作,大师满天飞,为了暴富,厚颜无耻的流水作业绘画,因为他们深谙那些附庸风雅的土豪们不懂鉴赏艺术,他们对艺术的感受都来自于五花八门的包装和媒介的宣传。中国当下的文化市场犹如古玩市场一样,被虚假的包装和赝品充斥着。有的画家耐不住寂寞放弃原本对艺术的追求,为了名利,趟着混水,当起了肩客。 面对文化市场上的乱像,栾老师,刘老师二位先生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已的追求。栾老师喜欢苏轼的诗词,他书法内容多为苏东坡的诗词,我在艺术网上搜寻到先生送给友人的一幅书贴,为苏东坡的诗词《定风波》。其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最能体现先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态。退休后她们除去为学生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就是潜心在家绘画创作。文化艺术市场上那喧嚣造势的场面很难见到她们的身影,美院举办的退休教职员工绘画作品展竟然也不见她们的作品!当问及此事,她们却淡然的说:“机会有限,展厅面积有限,把有限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吧。”永让似乎成了她们生活的理念!
她们对艺术追求是谦诚的,决不因为作品受赠者地位的高低,或价格多少而搞双重标准。她们深知那不仅是对自已人格的自毁,更是对艺术的亵渎!十几年前,先生的孩子因进京专业考试,忙中出错,竟把重要的资料和工具忘在家里,时间紧迫!一个企业的朋友派小车司机跑了一趟北京,化解燃眉之急。若干天后,司机竟收到栾老师精心绘制的一幅山水画。司机感动的说:“咱能认识这大画家教授还能为他出趟车,就挺荣幸了,人家还给我画了这么大一幅裱好山水画,真让我受宠若惊。”这就是永让,无论对谁,你敬我一尺,我必让你一丈!
每到傍晚在夕阳映照下的鲁美校园里,都能看到栾老师和刘老师散步的身影,相扶相依协手五十余载,她们的晚年是幸福的,女儿继承了她们的事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取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央美院年轻讲师,又以优异成绩公费考入《意大利米兰美术学院》读取硕士学位,并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唯一的宝贝孙子前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
让,是一种哲理,是上善若水的博大情怀,水的至上至善源于它润泽万物而不争峰,你进我退 ,你上我让.退让,忍让,谦让,承让---,一切尽在永让中。永让就是一种低调,真正的低调是一种无欲则刚的力量,是一种参透人生后的清醒,是一种阅历人世沧桑后的渐悟,更是一种包容与豁达后的成熟。二位先生在生活和事业上所取得的幸福与成功都应归功于“瀛在永让”!
文革在农村的岁月里
退休后的幸福晚年。

辽宁省政府外宾会客厅主墙上的大型工笔花鸟《和平盛春图》局部。

山水画

宅院里的鸡

山水画

虞美人

山水画

春迅之后

山水画

荔枝图

乐山小街

工笔花鸟

墨竹图

工笔花鸟

山水画

工笔画

山水写生作品选

工笔花鸟

山水扇面

夫妇合壁风雅天成《瀛在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