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访秋霞圃 07

 舍得斋主 2017-07-31

三访秋霞圃

2017年07月16日   07: 朝花·广告    


  俞天白
  
  上海所有园林中,我对嘉定的秋霞圃情有独钟,一访再访,并非她的古老以及“园内有园景外有景”而被列为上海古典园林之首,而是出于59年前的一次“邂逅”。
  那是1958年,我还是上海师院学生。春夏之交,我被安排到嘉定一中实习,在那儿生活了一个多月。一个周末,我到城厢一中去探望同在实习的同班同学,一进校门,就觉清气扑面。学校规模很小,没有什么统一规格的水泥建筑,却有亭台楼阁、低栏板桥,还有用太湖石堆垒的假山奇洞,弥散着一派花园的清奇幽雅。
  发一声“不像学校嘛”的感叹后,我被同学告知,这是由私家花园改建的,据说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呢。就此为止。在当时,碰到这种老古董,而且散发着浓郁有闲阶级气息的,无非说声难怪而已,既不敢细细鉴赏,更不会有丝毫追根寻源探幽索微的冲动。
  弹指间就近一个甲子。今年暮春,一个日丽风和的下午,我忽然有了重游旧地的兴致。
  我所定义的旧地,当时就是嘉定老城、孔庙、法华塔、州桥老街等等,没有将那次短暂的邂逅列于其中。
  南门老城墙所剩无几,孔庙、法华塔等被修葺一新,这一个“新”,却让我有一种说不清的失落感。怅惘间,公共汽车上与一位老者交谈,方知这儿还有个秋霞圃,其历史价值不亚于孔庙,她和市中心的豫园、南翔的古漪园、松江的醉白池、青浦的曲水园一起,被列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且还被列为第一。“横空出世”的惊喜感,驱使我立即换乘汽车赶了去,抢着打烊前那一刻进了门。
  斯言不虚。园林面积不大,却透露出一派小巧玲珑的秀气,山具丘壑之美,水揽幽邃之胜,咫尺山林,再现天地,历来被誉为“城市山林”,显然是有道理的。接二连三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视觉冲击所带来的愉悦,竟使我找不到出去的路。
  天晚了,无法久留,但这种紧凑幽深的魅力,驱使我一回家就打开百度详细了解。这一“度”,顿时掀开了我的记忆之门。原来是旧地重游!
  匆促之间,我所到的部分景点,亭榭楼阁,奇石古树,曲径小桥,居然就是当年嘉定城厢一中(后称嘉定镇一中)的校园,即藏在历史深处的沈氏和金氏等私家园林的旧址!
  故旧重逢,哪能就此交臂而过?遂决定再次寻访。
  我早早地从市区赶到嘉定,直奔秋霞圃。从邑庙左侧进入,沿邑庙后园的通道,经扶苏堂、彤轩等直达凝霞阁景区,这些都属沈氏园旧景点,也是当年城厢一中的所在地。与其说,我是在游园观景,不如说是在寻找旧时踪迹。
  可惜,都恍如隔世——1958年至今不仅时间跨度大,且前半场是刻意除旧布新、天翻地覆的峥嵘岁月,秋霞圃这个园名,是我来实习两年以后的1960年才从历史的烟尘里被发掘出来,当时此地仍是校舍,而且被数度更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才复原为花园,变动之大可想而知。幸而,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园艺布局,很快让我忘记了重访的初心,任随不同的亭堂楼阁、湖石花木,诱我品赏遍了桃花潭、碧梧轩、碧光亭、依依小榭,直到三隐堂翼然呈现在面前,才发觉,我不仅走遍了沈氏园、金氏园的所有遗迹,也穿越以“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池上草堂为中心的龚氏园。这许多阁中回廊,这许多院廊相连、多院组合的深邃曲折,这吸引我驻足的院墙上多姿多彩的漏窗之类精致细节,湖光山色,古树名木,修竹淡石,梧桐、海棠、青桐、桂花、芭蕉、花草以及堂、室中的匾额楹联的不同风格的题写,都让我忘记置身何处了。
  我完全被目不暇接的古典园艺陶醉了。
  感谢“三隐堂”。就是这三个字,把我的心从沉醉中拉了出来,让我对秋霞圃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解读。
  此堂建于1985年,堂名沿用的是华亭乡蒲华塘畔的三隐堂。我没有考察沿用者为什么对“三隐”两字如此欣赏,但秋霞圃之所以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奥秘确确实实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龚氏、沈氏、金氏三家私家园林融汇而成的这个秋霞圃,初现园林规模,可追溯到南宋后叶的龚氏园。龚氏先人和其他两园园主生活情况,都已湮没不可考,但有资财建造私家园林者,其设计都源于自身的文化取向,源于独特的艺术风格追求。拥有肇始资格的龚氏园,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成为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人花园,才以龚氏园称之;沈氏园为明末万历、天启年间秀才沈弘正所筑,门额“十亩之间”系明末书画名家董其昌所书,后归申氏,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修复后,与龚氏园合并,并与城隍庙连为一体,才有秋霞圃之名流传(因敬畏神祇,也被善男信女称为城隍园)。金氏园为嘉靖年间金翊所建,万历十年金翊之孙金兆登中举时扩大,到现代,作为学校的一部分,仍然悉心保护原貌,而后并入秋霞圃。
  “秋霞圃”三个字,既蕴含了不同身份的园主的文化艺术追求,也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的流行风格,虽然像凝霞阁、扶苏堂、数雨斋、聊淹堂等重要景点,“其旧址及建造年月无考”,但因兵燹和各种原因被毁而后重建或重修的时间,都有明确记载。有的在明代,有的在清初,有的在清末,有的在民国,有的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都是在保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流派。“三”,在中国语境中,象征众多。“三隐”有意或在无意间,暗示了这种对优秀艺术风格,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由融会糅合而来的包容精神。
  三隐于一的这一历史流变,却让我们这一代人,在区区“十亩”之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纵与横两个维度的优秀成果。更让人震撼的是,嘉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县城。就说龚氏园。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嘉定惨遭清军三屠,龚氏后裔龚孙玹、龚用圆、龚用广等参加抗清斗争,城破后以身殉节,宅第仅剩两堵危墙。嗣后,宅基地与后园由汪某后裔辟为秋霞圃,俗称汪氏园,以后重归龚氏。可见,“三隐”后面,堪称大隐的“隐”,自然是这份不折不挠地追求生活之美的民族精神。
  是的,行走天地之中,以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却又不失自我的襟怀与坚守的包容力,笑对一场接一场的风雨和磨难,始终沉静执着,以精雕细刻、一磨再磨的态度,去做一件事,何事不成?何业不精?何攻不克?这道理,何止体现在园林艺术,也就是这个“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秋霞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