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开原简史选登:龙岗高丽城及扶余城

 庶民临风 2017-07-31

  《开原简史》选登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开原老城始建前历史

 

第四章  隋唐时期

   第一  南北朝·高句丽时期的龙岗山城

——黄龙岗塔子沟高丽山城考察

 

近年,在开原城北黄龙岗西段塔子沟,发现高句丽时期的山城与山下城。人们遂称之为龙岗山城,因为沟内有金朝西山崇寿寺和尚修筑的龙岗石塔,到了清朝城内还出现了“龙岗书院”。“龙岗”来自“黄龙岗”后两个字。此城,当是最初的“开原城”,即唐·渤海时期的扶余城。1

 

  塔子沟里有山城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北墙遗址  高清林2011年春到此考察,从城内(南侧)摄。

 

2011年春,我听说城北黄龙岗有山城遗址。我打电话,咨询开原旅游局长刘兴晔。他说,正想找你去黄龙岗塔子沟考察呢,去了就清楚了。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东城北段  推测,最初的崇寿寺就建在这里。高清林拍照。

 

公元 2011426上午8时至10时,刘兴晔同志陪我考察黄龙岗西段的塔子沟山城。我们乘车来到开原老城西北4里的后三台子村。在村北见到了塔子沟山下城遗址。刘,来过这里,他就是向导。在山下城逗留半小时后,就去山上城考察。我带了数码相机,拍了几十张古城遗址照片。

这里说的龙岗山城是个大概念,包括山上城与山下城。山下城,南接后三台子,北冲塔子沟。西城墙,北起黄龙岗南麓,南至寇河灌渠,长近 200,高过2墙顶有后挖的泄水沟,深达2,引山水下泄。从沟中挖出的土,垫在水沟两侧。东墙在田野间,尚有遗迹。东西两墙相距约150。北墙在山根,已成乡路,遗址显著。南墙遗址已成乡间便道。山下城周长超过1里。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山下城状况,图左为西城墙,  北城墙在小红房后身,左上角是进入山城的盘山道,中间山沟顶端是山上城假山。照片中间有一块三角形高地(城内西北角)不知是何设置。

 

我们又顺着山间马道,进入龙岗山城。山城的东北西三面,山梁环绕,山脊围墙遗址保存完好,多数地段,墙址高达二米。山口冲南,筑有假山。由于常年冲淤,假山顶部只高出城内陆面约二米。山门坐落在假山西端,山门内侧有蓄水池遗址。山间盆地宽敞,约有数十亩。东城,地面平整,酷似小平原,当年古建筑群当分布在这里。田垅里遍布断砖碎瓦,有些地方还残存古屋墙址。山城周长足有3里。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2011年春,高清林与开原文史专家刘兴晔考察开原古城西北郊的塔子沟山城,达成共识:此遗址就是高丽族兴建的山城。

他们所站地方是山城内东侧小平原。同行友人吴昊手机拍照。

 

我考察山城遗址,着眼于:①山城位置,是否处在交通要道,战略价值高;②山脊周围城墙遗址及山城建筑规模;③有无山下城;④山门、假山及蓄水池;⑤地面文化遗存情况。由于山城植被遭到破坏,加之又当春旱之时,所以,山城状况,一目了然,是一座高句丽山城,城建规模与遗址保存情况,与龙潭山城、马家寨山城、龙湾山城相仿佛。

我站在山脊城墙上,忽然想到:这就是唐·渤海国时期的扶余城吧?这就是金人王寂看到的“崇寿寺”老家吧?山城里的龙岗石塔遗迹还在,或许它能给做个历史见证吧?

 确认龙岗山城是高丽城的历史价值

1 龙岗山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龙岗山城可能就是唐初李勣拔掉的扶余城”,提供了实物佐证。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山下城  西墙北段遗址  高清林2011年春到此考察,从西南拍摄。

 

2 给西山崇寿寺找到了“娘家”。通过实地考察,我与兴晔萌生一个共同的想法:金朝时,崇寿寺院可能就坐落在这塔子沟的东半部。西山崇寿寺,又称“崇寿禅林”,定是个庞大的建筑群,主体建筑定布局在这山城东部的大块平地上。《开原图说》附图《开原城图》标示:城北山脉,东为长城冈,中为望城冈,西(塔子沟)为娘娘庙。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山下城  西墙南段遗址  高清林2011年春到此考察,从西北拍摄。

 

3 开原地区的高句丽山城,大都建于南北朝时期(公元358589)。如果此说成立,开原古城的历史,将提前四百年,即达到一千五百年了。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对高句丽在辽东势力,只好承认现状,继续册封高句丽王为高丽王。这之后,史书就称“高句丽”为“高丽”了。隋朝发动过三次平定高丽的战争,但结果都以隋的失败而告终。唐初,李世民吸取隋失败的教训,采取了水陆并进,步步为营,逐次渐进的作战方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了唐高宗时,已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开原从事民间考古的高清林、刘兴晔,通过这次黄龙岗塔子沟考察,初步认定塔子沟的龙岗山城(包括山上城、山下城)为高丽城,其山下城即唐·渤海国之扶余府城。《奉天通志》《地名大辞典》等书之所以推断隋唐时期的扶余城在昌图老城或四面城,是因为二书编制之时开原扶余城遗址还未被发现。现在该是把弄颠倒的扶余城位置,再颠倒回来的时候了。

注释:1〕史书、志书、地图出现的写法有:“夫余”、“扶余”、“夫馀”“扶馀”。本书,汉朝时用“夫余”(国);唐·渤海时用“扶余”(城、府)。史志如康熙本《开原县志》则用“扶馀”“夫馀”。

 

第二  唐·渤海时期的扶余城

——开原城郊扶余城考证

 

  求证夫余城位置的史料依据

 

康熙本二十三年《开原县志》在“卷二古迹”篇记载:“古扶馀府,唐时渤海大氏置〔1〕,辽废。按其地在县城西。”在“建置沿革志”中记:“周时为肃慎氏地,秦因之;汉属夫余国,晋隋因之。唐时,渤海大氏取夫余地,改为扶馀府。辽时,属龙州黄龙府。”

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在“卷二  古迹”中记:“唐乾封初,李勣为辽东行台道大总管,遣薛仁贵,攻高丽以援泉男生,大破高丽进拔扶馀城,威震辽海,高丽平。旧志,谓扶馀城在开原界内,惟遗址无可考。”

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在“地理之沿革”中记:“开原为古夫馀肃慎之地”,故有“夫馀公园”、“夫馀小学”之缘起。在“辽属黄龙府隶东京”标题下,县志编者还加了“按”:“府城既迁东北,是未迁之黄龙府系今开原治城。”

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古迹》在“龙冈石塔”的题目下记:“黄龙岗为县城北门屏障,岗脉起伏,高低掩映。附郭西北,有一山坳,山脉至此,分向左右,势如环抱,小塔居中,四围花树繁殖。每值春秋佳日,人多往游观焉。”

清代林佶《全辽备考》记:“开原,周秦肃慎氏地,汉晋隋属夫余国,唐渤海扶馀府”。

陈梦雷参与编修的《盛京通志》记:“大氏扶馀府,在开原县城西。又云,开原县,周秦肃慎,汉夫余国,唐大氏扶馀府,辽属黄龙府。”

 清代大学士阿桂、于敏中等修撰的《满洲源流考》记:“扶馀府,地邻契丹,辽改黄龙府,在今开原县,及开原边外之境。”

杨宾路过开原城时,留下诗篇《次开原县》。开头两句是:“风卷平沙荐草齐,扶余城上夕阳低。”

开原城崇寿寺住持有世代传承的记载洪理大师生平的《祖师事略》。〔2〕《事略》中记:“五十岁时,朝廷准其选地建寺。大师选中咸州西山。这里曾有唐乾元时所建寺庙废址,于是筹建新寺。”

再看看金人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的关于夫余城的记载。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农历),金人王寂以提点辽东路刑狱身份,从辽阳起程,到辽东各部(含东京路、咸平路)视察。

王寂回顾了咸平的沿革:“秦并六国,置为辽东郡;及高丽既强,侵据其地;唐高宗命李勣东征高丽,置为安东都护府;其后为渤海大氏所有;契丹时,既灭大氏,卒入于辽,遂为咸州,以安东军节度治之。”

王寂接着记述:“丁丑次咸平,宿府治之安忠堂。”“是日,易传于山下,〔3〕民家旁,有古城,甚大。问路人,云:此高丽废城也。予驻立于颓基,极目四顾,想其当时营建,恃以为万世之计。后不旋踵已为人所有,良可叹哉!”这里的“是日”,就是当日;“山”,就是咸平城北郊的紫霞山(后称黄龙岗);“城”就是紫霞山南麓的塔子沟山下城,也即渤海时期的扶馀城。

王寂从清安县复归咸平时,“路经西山崇寿寺”,遂留诗于寺壁,前两句是“紫霞山寺久不来,往昔破碎今摧颓。”这回说的是山上城。近年,作者曾到山上城做过多次考察,认定西山崇寿寺或曰紫霞山寺最初就坐落在山上城的东段。

最后,再看看当代考古专家的现场考察与考证。辽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省考古队队长冯永谦,2014610日来到开原,在开原旅游局长刘兴晔的陪同下,现场考察开原城近郊的塔子沟山城与山下城遗址。经过实地勘验,确认塔子沟山城与山下城为高句丽山城,其山下城还是唐·渤海时的扶馀城,就是到了辽代它也是一座重要古城。冯永谦先生还通过田野调查,确认山城里的龙冈石塔为辽塔。4

诸多史志记载及古今文人的实地考察,说明塔子沟高丽城(即龙岗山城及山下城)就是徐勣、薛仁贵拔掉的扶余城,也即后来的唐·渤海时期的扶馀府城。辽朝,改称黄龙府。

 

 

附录:

冯永谦先生指认的开原黄龙山城与扶余古城

——原载开原旅游局长刘兴晔的“星夜博客”

2014610上午,辽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永谦、吉林大学历史学家高福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张铁男等近20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了黄龙山城与夫馀山城两座城址,5指认为高句丽山城,沿用为辽代古城,辽文化遗存丰富。

这一研判与论断得到了辽宁著名考古学专家冯永谦先生的指认与肯定。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专家现场交流。右一关静,右二冯永谦,右三王东升,右四刘兴晔(铁岭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右五高福顺,右六孙继辉,右七张铁男(内蒙古民族大学古代史教授),右八杜金刚。

 

东北各地辽金史专家齐聚开原,在开原旅游局长刘兴晔的陪同下,考察了开原庆云镇西古城子和八宝镇的古城堡。11日上午,又重点考察了开原夫余古城(即山下城)。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了厚大的辽代布纹瓦与单把缸窑壶,确定了夫余古城有大量辽文化遗存。结合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山下民家旁,有古城,甚大。问路人,云:此高丽废城也”的记载,最后得出结论:开原夫余古城为高句丽古城,辽代继续沿用。

下午,冯永谦、张松、刘兴晔、关静等再次回到夫余古城北侧的黄龙山城,经过实地勘验,确定其为高句丽山城无疑,并通过访问确认这里的龙冈石塔为辽塔,通过随处可见的辽代宫殿建筑构件认定这里有大型辽代建筑群。

冯永谦先生的结论:开原的黄龙山城、夫余古城系高句丽古城,并为辽代重要古城。


      高清林次考察龙岗山城

 

1  再次考察目的

2011426,曾去塔子沟考察;2013430,再次考察龙岗山城。

连雨数日,刚刚放晴,北风嗖嗖。在儿子高振华、女婿李楠的陪同下,驱车再去开原老城北郊之塔子沟山城,即龙岗山城。考察重点是山城的北墙及东、西两面城墙遗址,目标在于,验证我之前所下的“龙岗山城是高句丽山城”结论,是否稳妥。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西北角城墙遗址   高清林2013年春又到此考察,从西北角城外拍摄。

 

经过实地考察得知:城北龙岗山城与靠山镇龙湾山城建筑模式相仿,山脊围墙均达三里。若从围墙遗址与蓄水池的建筑模式看,的确符合高句丽族的建城特点,因而可以进一步断定,龙岗山城为高句丽山城,即唐·渤海时期的扶余城。

 

2  艰难地考察过程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龙岗山城山上城北墙遗址  高清林2013年春到此考察,从城外西北拍照。

 

430晨,刚刚放晴,我就决定去老城黄龙岗考察,拍照。正值“五一”,机会难得,儿子、女婿都在,安能不去!老了,没人陪伴是去不成了。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2013年“五一”,高清林儿子高振华陪同考察。人物站在山城北墙南侧。李楠拍摄。

 

我们乘出租车,九点一刻就到了老城西北的后三台子。再向北走,道路泥泞;越接近山麓,雾气越大。二年前,我来过,随大流考察;今朝,就不行了,看不准路,只好提前下车。踏着黄色泥浆,爬山,直奔北山顶。二女婿李楠见我登山吃力,就跨着我的胳膊前行。到山顶一看,大吃一惊,不对呀?一片平地,哪来的山城?当时预感,可能白来了。我不认输,还想碰碰运气。向西望望,山岭低洼下去,不是山城环境;向东去吧,走了一段山岭,眼睛一亮,几百米的土壕就横在面前。只有此时,才真的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高兴极了,告诉振华:“拿出相机,拍照吧!”

龙岗山城的位置:龙岗山城,包括山下城,在开原老城西北4里的后三台子北山,即黄龙岗西段,具体地名叫塔子沟。这里,汉末唐初是高句丽的城子;金朝时,“西山崇寿寺”就坐落在这里。“西山”指黄龙岗(金称紫霞山)西段;清末民初,塔子沟已成为黄龙岗景观带的西部景区。山城内的“龙岗石塔”,建国后才逐渐倒毁。塔子沟是开原城中小学春秋郊游的必到之地。

——老朽八十有一,再去城北  恰逢2013“五一”。

 

龙岗高丽城及渤海扶余城

2013年“五一”,高清林女婿李楠陪同考察。人物站在山城北墙南侧。高振华拍摄。

 

注释:

1〕“大氏”,渤海国创始人大祚荣自创的姓氏。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大祚荣在东牟山旧国(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建立政权,自称酋长,自创其姓“大氏”,自称“震国王”(一作振),是为渤海开国之始。

2〕《祖师事略》短文,见拙作《开原简史》第105页。邹子勤曾向作者讲过《祖师事略》的传承故事。洪理大师于金朝初年创建“西山崇寿寺”,大师的生平事迹都概略地记载在《祖师事略》中。邹子勤的老师叫原子申,清末秀才,常到崇寿寺住持僧戒五(也写作戒悟)处请教禅理,故得聆听、阅抄《祖师事略》之机。后来,原子申将《祖师事略》传授给弟子邹子勤。六十年后,邹又将《祖师事略》传给高清林。

3“易传于山下”,是说在紫霞山(今黄龙岗)下有驿站,即咸平馆,更换一次车马。“传”在这里读zhuàn,指驿站的房舍、驿车。

4〕崇寿寺住持传承的《祖师事略》则说龙岗石塔金朝所建。

5〕这里说的“黄龙山城”,与本书中提到的“龙岗山城”实为一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