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心殿数字展·毫素篇|三希堂里有“三希”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7-31

珍藏在养心殿温室内的三幅晋代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对于古往今来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能拥有其一,都是一件能让人吹一辈子牛的事儿。将它们仨统统收入养心殿的乾隆皇帝,对这三件宝贝自然喜爱至极,“每当春风秋月之时”,乾隆皇帝就在他那间狭小的鉴赏室内,对着这三件名作“展玩不置”。不止如此,收藏它们的这间小屋还被他命名为“三希堂”,取三件稀世珍品”之意。这期专栏,小蝙和大家聊聊乾隆皇帝和“三希”之间那些有趣的事儿。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私人信件,表达了他在大雪初晴时愉悦的心情。这幅作品,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虽然是摹本,但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晋人独有的风采。乾隆帝自命“文人皇帝”,自然喜爱风雅之物。他有一方印,上刻“几暇临池”,就是源自王羲之的“临池学书,水为之黑”的典故。故宫博物院藏有《弘历行书临三希文翰卷》、《弘历行书临王羲之褉帖》、《弘历行书临兰亭序册》等乾隆皇帝的临摹作品,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晋人法书那份浓浓的爱。


弘历行书临三希文翰卷(局部)



中秋帖




中秋贴


 “三希”的另一件珍宝是“书圣”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关于这件作品,他曾经的主人乾隆皇帝可是有特别多的话要说,小蝙特意将他请来,和大家分享他对这件作品的喜爱之情~大家鼓掌欢迎!



伯远帖



伯远帖


三希堂法帖



我们的嘉宾貌似又有些情绪失控,我们先把他请出场外,继续三希堂法帖这个主题。


除了这三件书法原作,乾隆十二年(1747年),弘历特谕,由梁诗正、汪由敦等大臣精选、校勘的《三希堂法帖》,也是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的资料。清时,皇帝大多喜爱书法,内务府设有专门机构——“御书处”,负责摹刻、刷拓皇帝诗文、法帖手迹及制墨等工作,终年繁忙。据统计仅“刻”一项,康熙至乾隆年间,内廷就镌刻了《渊鉴斋法帖》、《四宜堂法帖》等七十多种。


三希堂法帖(局部)


《三希堂法帖》就是其中之一。它精选了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都被摹勒上石,全帖共495块刻石,历时六年完工。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工程浩大,壮观非凡。如今,我们在北海游玩时,也可以去阅古楼,感受一下古代法书的魅力,既观赏了美景,又陶冶了情操,于山水之间体会文人风采,岂不快哉!


而“三希”原件,乾隆时保存在养心殿内。随着清政府的灭亡,这几件文物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快雪时晴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文物南迁南京,如今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伯远帖》和《中秋帖》,则被溥仪带出皇宫,流散在外。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典当给了香港一家外国银行,典当期满,由中国政府重金购回,交予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于是,昔日“养在深闺”的皇帝宝物,摇身一变,成了大家都能欣赏的博物馆文物。



编辑 / 张钫  美编 / 鲁婉卓  审校 / 王子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