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一头异军突起的独角兽 快手的异军突起,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想去了解这个神奇的APP究竟是怎样从一个low到爆的产品一直坚守其low到爆的风格,到了今天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 快手的用户是广大的四五线城市用户,庞大的农村用户以及城乡结合部用户。用一句话来形容:快手真的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了。 快手作为一个平台,它将主要是将两类用户连接在一起: “自我秀”的用户:这类用户多半是个人,少部分是几个人的团队,他们会从各种方面想去表现自我,例如:唱歌、吃美食、运动、表演绝技、秀身材、舞蹈等等。他们生产短视频内容,平台将这些内容推给观看用户。 观看“自我秀”的用户:从平台中浏览各类短视频,并可对短视频的生成者进行关注,评论等互动行为。 把用户需求和用户属性结合起来,两种角色的用户大部分分布在三、四线,低收入、学历水平不高的城市,“自我秀”的用户对生产朴素的日常生活视频更擅长;而观看者也是同样的属性用户,对于这些视频内容,也达到了他们去感兴趣的程度。从而会对这类内容感兴趣,从而就有了点赞、评论、私信、关注的行为。两者的需求就这样在同一层面互相满足了。 早期快手上线后的主要运营重心,基本集中在新浪微博上。 这也很容易理解,快手这样的工具,本来就是为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分享和传播场景服务的,但快手制作的Gif图能够在微博被火爆传播起来,自然也会助推快手的使用用户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快手拥有400多万粉丝的官方微博早期曾在新浪微博发起话题“GIF快手”的运营,且成效明显,借助所生产的Gif图在微博的传播助推了快手的用户迅速增长,且,早期这批热衷于制作各种搞笑Gif图的微博用户们,后来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快手APP自身社区发展时的种子用户。 之后的快手选择社区作为转型和探索的方向。 也很好理解——毕竟作为工具的快手本身更多就是以微博、论坛等众多其他社区作为应用场景的,而各种趣味Gif图在微博、论坛的广泛传播和火爆也已经证明了围绕着用户间的娱乐、恶搞和趣味互动,Gif图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但是,快手的社区转型之路却并不顺利,如同每一个希望转型社区的工具类产品一样,它的转型之路走得是很艰难。 快手在V3.40前后,是其用户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时期。从工具转型社区的挑战和困难,由此可见一斑。由于V3.40所遭遇到的用户反弹,快手在此后7-8个月的时间里迭代频繁,连续发布了十多个产品版本,结合运营对于其社区进行全力调整和优化,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快手的成功晋级之路,不止得益于他的定位和产品,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成功的运营方法,在互联网圈子里产品和运营缺一不可,更有这样一句话:得运营者得天下。 不论你是刚刚从事运营的小菜鸟,还是从事产品的技术开发,又或者是在互联网圈子里从事某项工作的人,你都应该懂些运营的知识,知道一些成功产品背后究竟是怎样运营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帮互联网圈子的同学们快速起步,全面了解运营知识,创业邦&三节课推出了一套最互联网的运营手册,其中不止包括上面讲到的快手APP,还有多家酷公司酷产品的运营分析和竞品对比,供互联网圈子的同学们来学习。 扫描下图二维码,立即购买: 详细解剖了互联网的运营技巧与实战,涵盖实用的互联网运营方法,帮你全面了解运营知识体系。 由创业邦和三节课共同整理开发。 下面为本套文档的内容体系图 (点开看大图): 来源:创业邦整理了三节课过去从16年一17年所有运营干货,来源自三节课公众号、出版物《运营之光》《独角兽之路》,由三节课授权,创业邦精选整理;(本文档还会持续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