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谏言:家庭教育父亲不可缺位

 369蓝田书院 2017-07-31

归农创始人“老蒋”推荐前言:

作者是我最小的姨妈(妈妈最小的妹妹),在长沙望城中学任教二十几年,同时还自己创办了一个课外培训学校。小姨很多年前就与我的前姨父离婚了,独自一个人把女儿从幼儿园拉扯到上高中。表妹现在就读于湖南四大名校之一的师大附中,在文科重点班做班长。我与这个表妹接触次数不多,在去年外婆去世的时候,看到她忙前忙后,做家务特别麻利,感叹这个孩子受到的教育必定是不错的。小姨从教这些年培育了大量的学生,同时也接触了大量的家长,在这大量的教育实践中,感叹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父亲的参与度远低于母亲,因此,她把身边两个成功的真实案例分享出来,以此倡导更多父亲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孩子的教育!“蕙芷归农”的关注点不只是农产品,不只是某一个产品带给我们的美好,更多的是,我们从“心”感受归农的美好,比如,最近开辟的子号“归农读书会”,即是如此出发点。有料、有趣、有爱,是归农社群一直以来秉承的主张。


当前,问题小孩比较多,随着孩子年龄逐增开始叛逆,与家长、老师唱的反调越来越多。整个家庭教育现状大多是母亲过多焦虑,父亲严重缺位,孩子孤独无助,很多家庭父母不再是孩子人生导师,而是对立者,全家精力消耗于‘’内战‘’!    


教好孩子真的有那么难吗?家庭教育和工作真的那么难以平衡吗?我身边就有两个父教极为成功的案例!两个朋友一个孩子毕业耶鲁,一个毕业伦敦大学圣马丁学院。


 案例一:徐教授儿子17岁毕业雅礼中学,学业特别优秀,奔赴美国留学耶鲁。25岁毕业,留在美国创业,开了一个8个人的小公司。他儿子回顾自己成长的道路,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父亲。


徐教授一生至今经历了三落三起的人生波动,从繁华到衰落,从满怀梦想到跌入深渊,财富、权位一度归零。徐教授20几岁的时候读了《易经》,明白人生的变易和无常是永恒的真理,始终践行君子天行健,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用自己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悟到的人生道理和智慧思维引领儿子成长。以前孩子也有过抗拒,但是当他自己在美国创业带团队时才一天天发现父亲曾经不厌其烦跟他说的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其实就是最好的中国管理学、精英领袖学。徐教授本人应该也是成功人士,按照我们现在大多数父亲的观念,成功的父亲是没时间管孩子的,他的精力主要是赚钱,给一家人物质保障。徐教授曾是多家大学特邀教授,做过信贷处处长,银行行长,证券公司老总,一般拥有他这种身份的人都是忙碌人士,是无暇顾及儿女教育这种‘’小事‘’的,但他不同,他的周末双休是关机的,是属于他的家人和孩子的。他说周一到周五怎么加班都可以,周末必须留给家人,他们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父亲我必须参与孩子的成长,否则孩子没成长好,列祖列宗不会饶恕我的,我的人生将会有永远的痛和遗憾。


案例二:朋友陈总,不久前跟我说他女儿以优秀学生的身份在伦敦大学圣马丁学院毕业了。


陈总之前开服装店。四五百平方的服装店在长沙曾经开了6-7个。按这个规模,每天只要打开门就是好几万的开支,可以想象他工作的繁忙和每天要面临的压力。即便如此,他还在一个店的二楼留出一间书画工作室,平时自己工作之余在这里写字画画,周末就在这里教女儿画画。为了送孩子北京学画,关掉一部分店,带了20万去北京,在北京租了个房子,花了8个月在那里专门陪孩子画画。他对孩子学习要求的严厉程度,让他老婆都无法接受,甚至因此要跟他闹离婚。后来,女儿一中毕业,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孩子在那读了2年,嫌老师专业水平差,闹着休学。陈爸爸给她一个选择:设计专业,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伦敦大学圣马丁是全球最负盛名的两所学校,只要考得起,你就休学。找到奋斗目标的女儿每天画画十四五个小时,画四五百张练习作品。当伦敦大学教授接到她女儿极富创意的考试作品时,立马手写一张录取通知书亲自坐飞机飞到北京来招生。圣马丁每年面向国外,在全球只招5个学生,这一年,陈总的女儿被录取了,是这一年5个人当中的一个。 


两位优秀的父亲讲起他们优秀的儿女时,脸上总是那么幸福而自豪,因为孩子的成长有他们的参与和引领,培育出优秀的儿女,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成就,相反,如果因为疏忽而造就出拖累社会的问题孩子,则是人生最难以原谅的遗憾。在孩子们心中父亲就像大山一样可靠,人生征途中,有了父亲用智慧与力量的导航,还有什么目标不可以冲破的呢?有了父亲这样的陪伴与引领,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不自信呢?


子不教,父之过!不要去责备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问问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哪些正知、正见的正能量?最感到痛心的是,当我们的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了,我们还有很多父亲像旁观者一样 ,把孩子教育全扔给柔弱的母亲,或者责备妻子没有教育好孩子,而不是放下傲慢的姿态,虚心学习家庭教育,主动担当起父教责任。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因此,我建议,孩子10岁以后的教育,应该由相对视野开阔的父亲主导为最好。希望的建议能给到更多人启发,引起更多人重视,如果能因此成就更多的优秀的孩子,这就是我的愿望。


作者简介:张羽莟,女,1973年生,师大中文系毕业。矢志青少身心发展教育传播,一线教育22年,长沙“芙湘教育”荣誉校长,中南大学国学院理事,开福区欣城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辅导员、“农村名师工作室”特邀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