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明史(40)—— 希腊(XIII)

 与星对话 2017-07-31

第二部  希腊的黄金时代 —— 希腊的自毁(伯罗奔尼撒战争)


一、大战前,伯里克利时代的希腊世界
由于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前,雅典地区以外的希腊各国所知极为片断残缺,因此,只能揣测(无法证实),黄金时代文化的发达,这些雅典以外的希腊国家贡献非常有限。
1、埃及与塞浦路斯
—— 公元前459年,伯里克利急于想控制埃及粮食,曾派遣一支强大舰队,拟将波斯人逐出埃及。远征失败后,伯里克利采行狄密斯托克利(开创希腊历史的人,雅典曾在其领导下)的政策,即以贸易而非借助战争来获取对世界的影响力。
—— 整个公元前前5世纪,埃及与塞浦路斯继续在伯里克利统治下。
2、罗得斯岛
—— 伯里克利时代,罗得斯岛仍保持独立。
—— 公元前408年,该岛上的三个城邦合而为一,使其成为泛希腊时代地中海最繁盛的贸易中心之一。
3、亚洲的希腊城市
—— 仍保持其于公元前479年,在米卡利赢取的独立。
—— 雅典帝国崩溃后,他们再度无助地向“大王”的使者进贡。
4、色雷斯、达达尼尔海峡、普罗彭蒂斯以及黑海的殖民地
—— 都在雅典的统治下繁荣发达
—— 后来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耗竭。
5、马其顿王国
—— 在阿克劳斯(马其顿国王)的治理 下,马其顿王国脱离野蛮习性而成为希腊世界的强国之一:
(1)建设良好的道路;
(2)将桀骜难驯的山区民众组织训练成为一支有纪律的军队;
(3)在培拉,建立新型漂亮的首都。
—— 许多希腊俊彦像邱西克、欧里庇得斯(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以及提谟修斯(古希腊作家)都被迎邀在宫廷做客。
6、意大利的希腊城市
—— 因战争频仍,加之雅典海上贸易兴起而处于艰难中。
7、泛希腊同盟
—— 这个时期的彼奥蒂亚出了品达(古希腊抒情诗人),其向希腊人提出了一个尚未被注意的问题:各独立国家如何在和平合作中共存。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派遣一群来自各国的希腊人,在希巴利斯(一译锡巴里斯,意大利南部的古希腊城,位于塔兰托海湾,曾因为富饶与奢靡而闻名)附近建立图里新殖民地,作为泛希腊团结的一项实验。
(1)普罗泰哥拉(一译普罗泰戈拉,智者派主要代表人物)为该城制订了法律,希波达姆斯(古希腊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在长方形的蓝图上设计街道,这种方式在此后数世纪中普遍被人仿效。
(2)然而不出数年,新殖民地希腊移民各按其原来地区分成派系,大多数雅典人(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可能也是其中之一)都回到雅典。
8、西西里岛
—— 开始处于动乱但永远丰饶的西西里,其财富与文化继续在成长中。
(1)塞里奴斯(一译塞里努斯,西西里最重要的希腊城邦之一,也是西西里岛上最西部的希腊城邦)建筑有巍峨壮观的庙宇。
(2)同样建筑有巍峨壮观庙宇的阿克拉加斯(位于西西里岛),在索伦的统治下,成为极其富庶的国家。恩培多克勒(古希腊哲学家)说:“阿克拉加斯人全心全意致力爱,穷奢极欲好像是活不到明天的样子,但是他们房舍的布置装潢又似乎他们要在里永远住下去。”
(3)西那库斯(位于西西里岛,查资料有说西那库斯就是叙古拉,未证实。360百科:锡拉库萨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城市,又译叙拉古,公元前405 - 前367年僭主狄奥尼修一世在位。据此推测西那库斯即锡拉库萨 
A  公元前478年,当格伦一世去世时,遗留给西那库斯一套完整的行政制度,与拿破仑所传交给现代法国的几乎具有同样效率。
B  西那库斯在格伦一世兄弟希伦(Hieron)一世的继续治理下,不仅成为贸易与金融中心,同时在文学、科学、艺术言面也盛极一时。那里的浮华奢侈亦达于令人眩晕的极点。希伦一世是个脾气暴躁、心地善良的专制君王,他对敌人残暴,对朋友慷慨。他曾结交巴克基利得斯(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中希腊合唱琴歌诗人)、西莫尼季斯(一译西莫尼得斯,抒情诗人、警句作者)、品达(古希腊抒情诗人,被后世学者认为九大抒情诗人之首)、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诗人、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并作他们经济上的后援,在他们的帮助下,西那库斯一度成为希腊的文化重镇。
C  希伦死后,渴望自由的西那库斯人驱逐了希伦的兄弟,建立了一个有限的民主政治。
—— 受西那库斯影响,西西里岛上的其他城邦也纷纷效仿:驱逐他们的独裁君主,贸易阶级推翻了地主阶级的贵族政治,建立了以残酷奴隶制度为基础的商业民主政府。
—— 公元前409年,历时三代仍未忘记哈密尔伽(一译哈米尔卡)在希梅拉(一译西梅拉,西西里的另一处重要希腊城邦,第一次西梅拉战役,迦太基人惨败,迦太基人六十多年不敢进犯西西里)惨败之辱的迦太基人,由哈密尔伽之孙汉尼拔率领侵犯西西里。
(1)汉尼拔围困了在繁荣中安享太平、疏于戒备的塞里奴斯(一译塞里努斯。惊惶失措的塞里奴斯向阿克拉加斯和西那库斯求救,然塞里奴斯人和阿克拉加斯人却依旧悠然自得,塞里奴斯城破被屠,成为迦太基帝国的一部分。
(2)汉尼拔继续占领希梅拉一译西梅拉),3000俘虏被汉尼拔折磨至死,以慰其祖父之灵。
(3)当迦太基军队围攻阿克拉加斯城时,发生瘟疫,兵士死亡甚众,汉尼拔也命丧于此。
(4)迦太基军队夺下了阿克拉加斯、格拉、卡马里亚(Camaria),继续向西那库斯进发。
(5)西那库斯人将国家最高权力置于精干有为的将军狄奥尼西手中,然而他却割地求和,并利用手中的军队,于公元前405年,建立起第二个独裁政权。或许这并不是狡诈阴谋,也可能是狄奥尼西知道抵御无济于事,他除了保留自己的军队与城邦之外,其余一概恭让敌人,而且决心效法哥伦,巩固城池,强化军队,有朝一日将入侵者驱逐出西西里。

二、引发大战的原因
正如头脑简单的人会把神的样子想象成人的样子一样,若干思想单纯的雅典公民认为,战争是个人(往往是某一个人)所惹起的。甚至连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作家)这样的人也相信,伯里克利由于迈加拉(一译"墨伽拉",希腊城市,在阿提卡和科林斯之间,临萨罗尼克湾)曾冒犯阿斯帕西娅(伯里克利的情人),于是对迈加拉兴兵而触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然而,战争的起因并非如此简单:
1、雅典帝国扩张
—— 雅典地理环境。
(1)由于雅典所处的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谷物,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因此,他们把粮食当做极端重要的管制品,决心保护运粮的航道。雅典官员有权决定,一艘船是否可以离开北边的粮食港口。纵然因旱灾而陷入饥饿的梅索(Methone)想要进口一点玉米,也必须获得雅典的特许。
(2)在爱琴海地区,只有经雅典同意或是宽容,才准自由贸易;如未获其同意,任何船只不准在爱琴海上航行。雅典对爱琴海地区商业与政治命脉的钳制不断加强。
—— 帝国扩张需要。
(1)迈加拉(位于阿提卡和科林斯之间,临萨罗尼克湾)、科林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临科林斯湾,是希腊本土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连接点,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不仅是贸易和交通要地,同时又是战略重地)对于希腊,犹如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之对于今天的东地中海,是半个大陆通商的门户与钥匙。
(2)伯里克利想通过掌握迈加拉、科林斯,以完成雅典对希腊贸易的控制,所以毫不犹豫地想征服埃基纳。
2、雅典之霸权
—— 雅典担任国际贸易通道警戒巡逻任务期间,对促进爱琴海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确实有重大贡献,但当各国的自尊与财富逐渐增加之后,他们对于雅典这种现象的存在,愈来愈感到不安。
(1)各国摊捐防御波斯侵略的经费,不仅被用来装饰雅典,甚至支付其对其他希腊国家作战的军费。
(2)各国分摊的款项迭有增加,至公元前432年,每年已增加到约460塔伦(230万美元)
(3)凡联盟(雅典联盟)内犯罪而涉及雅典公民或属案情重大者,雅典法院保留审理所有案件的司法权,若有任何城邦反对,即用武力予以制服。为此,伯里克利曾先后派兵,于公元前457年荡平埃基纳,于公元前446年荡平埃维亚岛(Euboa,一译"优卑亚岛",希腊仅次于克里特岛的第二大岛,位于爱琴海中部),于公元前427年荡平萨摩斯岛(在爱琴海东部,和小亚细亚只隔窄狭的萨摩斯海峡)等地叛变。
3、雅典黄金时代结束
—— 假若我们能相信修昔底德之言
(1)雅典的民主派领袖,一方面使自由成为雅典人的偶像,另一方面坦白承认,自由国家组成的联盟已成为一支帝国武力。
(2)修昔底德笔下的克里昂,于公元前427年对议会说:“你们应该记得,你们的帝国以暴虐的手段统治满怀怒怼、永远企图反叛你们的臣民。他们服从你们,并非为了你们施于他们对你们自己有害的恩惠,而是因为你们仍然是他们的主宰。他们对你们没有爱,他们只是为你们的淫威所迫”。
—— 这种崇尚自由与帝国专制统治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希腊各国独立思想的兴起,结束了雅典的黄金时代。
4、组建对抗雅典阵营
—— 几乎所有希腊国家都反抗雅典政策。
—— 公元前447年,彼奥蒂亚在喀罗尼亚奋勇抵抗,击退雅典要将其列入帝国的野心。
—— 若干为雅典帝国所并吞的国家,以及担心遭遇相同命运的其他城邦,请求斯巴达遏止雅典势力的蔓延。
—— 斯巴达人了解雅典海军的力量与英勇,起初对与雅典作战并无多大兴趣,但后来渐地凝聚成一个一致对抗雅典的联合阵营。其原因:
(1)多里斯与伊奥尼亚(一译"爱奥尼亚",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之间的宿怨煽动着斯巴达;
(2)雅典爱在每个城邦建立依赖雅典帝国的民主政府,在斯巴达的地主寡头派看来,似乎对各国贵族政治构成威胁,有段时期,斯巴达以支持各国上层阶级为满足。
5、雅典之备战谋和
—— 处于内外受敌之情形下,伯里克利一面谋和,一面备战。伯里克利估计:
(1)陆军有能力保护阿提卡(希腊中东部区名,南和东濒爱琴海)或集中于雅典城内的阿提卡人;
(2)海军可以保持海上航道通行,从黑海或埃及运来的粮食,可以进入雅典筑有围墙的海港。以伯里克利判断,真正的让步没有不危及粮食补给的。
—— 伯里克利同时派遣特使前往各国,邀请他们参加希腊会议,共商和平途径,以解决正导致战争暴发的各项问题。
(1)斯巴达拒绝参加,认为若接受邀请,不啻承认雅典的领导地位.。
(2)斯巴达秘密联络其他国家,许多国家也拒绝参加,以致该项和平谈判计划胎死腹中。
—— 修昔底德说:“伯罗奔尼撒与雅典双方都充满年轻人,由于他们没有经验,轻易动干戈。”
5、战争导火索
—— 基本因素既已存在,战争的来临只等导火线的引发:
(1)科孚(科孚岛位于希腊西部伊奥尼亚海,是伊奥尼亚群岛的第二大岛)本是科林斯的属国,公元前435年脱离科林斯独立,并且立即参加雅典联盟,以求保护。科林斯派遣舰队前往镇压科孚岛;而雅典在科孚掌权的民主派人士的请求下,也派出舰队前往援助科孚。雅典-科孚海军与迈加拉-科林斯海军,由此展开了一场胜负难定的海上大战。
(2)位于希腊东北部查尔西第斯(Chalciidice)半岛的波蒂迪亚,本是雅典属国,但岛上居民却属于科林斯人的血统。公元前432年,波蒂迪亚人企图驱逐雅典人在本地的优势,伯里克利派陆军围城攻打,但是波蒂迪亚的抵抗,持续了两年之久,削弱了雅典的军事资源与声望。
(3)由于迈加拉进一步援助科林斯,伯里克利下令所有迈加拉的产品不准进入雅典地区及帝国市场。迈加拉与科林斯向斯巴达求援,斯巴达建议雅典撤销这项命令。伯里克利接受建议,但要求斯巴达准许外国与斯巴达人通商。斯巴达拒绝伯里克利的要求,并相反提出,雅典应该承认所有希腊国家完全独立,以此作为谋取和平的先决条件。这项要求等于逼雅典放弃帝国。于是,伯里克利说服雅典人拒绝该要求,斯巴达对雅典宣战。

三、自瘟疫至和平
1、参战双方
—— 几乎所有希腊国家都参与这场战争,不是帮甲方就是站在乙方一边。
(1)斯巴达一方:除阿尔戈斯(或译阿戈斯,希腊城市,临阿古利科斯湾,近迈锡尼)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全部国家都支持斯巴达:如科林斯、迈加拉、比奥雪、洛克利、弗西斯。
(2)雅典一方:开始时,尚有伊奥尼亚人、黑海诸城市、爱琴各岛的不太热心的帮助。
2、开战初期之争
—— 像现代 的世界大战一样,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是海权与陆权之争。
(1)雅典海军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沿岸城市夷为废墟;
(2)斯巴达陆军侵入雅典乡镇,夺取作物,毁坏耕地。
3、瘟疫暴发
—— 瘟疫。伯里克利将受斯巴达侵扰的乡镇居民送入雅典城,禁止部队出战,等待海军打赢这场战争。伯里克利的计划在战略上说来是正确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项几乎决定这场冲突胜负的重要因素:雅典城内,因人口过分聚集而导致的一场瘟疫。
(1)公元前430年,可能是疟疾,蔓延了将近三年,死去1/4的军队和大量的百姓。
(2)深受传染病与战争双重煎逼的雅典人,痛苦不堪,指责伯里克利应对瘟疫和战争负责。
4、伯里克利之死
—— 趁着民怨,克里昂(雅典统帅,民主派首领)联合他人控告伯里克利滥用公款,贿赂斯巴达诸王讲和。伯里克利被判有罪,剥夺职位,罚款50塔伦(30万美元)。然而,雅典人找不出能接替伯里克利之人,公元前429年,又请他复职。但是数月后,这位年迈的政治家本人也染病去逝。
—— 雅典在伯里克利治理下,进入全盛时代。雅典的成功,部分是借助收敛并非出于心悦诚服的联盟成员的财富,同时又依靠招致四面仇视的武力。因此,雅典黄金时代的基础,并不稳固。当雅典政治领袖的和平策略失效时,即必遭受惨败的命运。
5、克里昂继任
—— 或许如修昔底德所说,雅典若将伯里克利所订立的“延宕政策”(the Fabian Policy,缓进策略)执行到底,可能获致最后胜利。但是他的继承者缺乏这份耐心来贯彻一项需要自我克制的计划。
(1)雅典政府民主派领袖都是一些商人:如克里昂是皮革商,欧克拉底斯是绳索贩子,希波布鲁斯则以制造灯为业。这些人要求在海上陆上积极作战。其中尤以克里昂最精明、最擅长口才、最跋扈、最腐化。他是伯里克利死后,至公元前338年,雅典在克罗尼亚(一译喀罗尼亚,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率军入侵希腊,希腊城邦战败,马其顿从此控制了整个希腊)之战丧失独立期间,统治雅典的一长列野心政客之第一人。
(2)公元前425年,克里昂带领军队以战术与勇气,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久攻不下的斯福克特利亚岛上的斯巴达军队,迫使斯巴达人空前地大规模投降。斯巴达人被慑服,提出和平与结盟要求,以换回斯巴达战俘,但克里昂以其口才说服议会拒绝了斯巴达要求,继续作战。
(3)公元前424年,克里昂提议:雅典人以后不必再纳税支援作战,应以增加属国的贡款来筹措经费。此提议颇受雅典民众欢迎。
(4)克里昂向属国收取的贡款,被属国政府转嫁到了富人头上。米蒂利尼岛(现代希腊语作Lesvos,莱斯沃斯岛,爱琴海第三大岛 )的上层阶级发生叛变,推翻了民主派政权,并宣布脱离公元前429年与雅典结成的臣属关系。克里昂提议派军队镇压,并将反叛城内的全部成年男子一律处死,后经雅典稳健派周旋,最终有1000名叛乱头子被送到雅典,他们被全部处死。
(5)克里昂后来在与斯巴达英雄布拉西达斯的对阵中战死。
6、《尼西亚斯和平条约》
—— 克里昂死后,斯巴达英雄布拉西达斯连连夺下大陆北部雅典的属国或盟国。
—— 但在布拉西达斯战死后,斯巴达领军继起乏人,内部又面临奴隶叛乱,于是斯巴达再度要求谈和。
—— 雅典接受寡头派领袖的建议,于公元前421年,与斯巴达签订了《尼西亚斯和平条约》,双方不仅宣布战争结束,而且还签了50年的联盟,雅典承诺,一旦斯巴达发生奴隶叛变,给予支援。

四、主战派领袖亚西比德
1、曼提尼亚战役
—— 《尼西亚斯和平条约》其实是写着玩儿的白条,双方的心思都不在和平。于是,《和平条约》转变为了六年的短暂停战协定。主要原因有三:
(1)外交人员的阴谋,使和平成为“另一种手段的战争”;
(2)主战派领袖亚西比德(古雅典将军、政治家,苏格拉底的生死之交)的崛起;
(3)雅典企图征服西西里的属地。
—— 斯巴达的联盟认为斯巴达转弱,于是拒绝与斯巴达签订协定,转向雅典结盟。
—— 亚西比德一方面使雅典保持正式和平,另一方面操纵并集结新联盟与斯巴达为敌,战场在曼提尼亚摆开,斯巴达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于是,希腊再度进入愤怒的休战中。
2、米洛斯岛之战
—— 公元前416年,雅典派出一支舰队赴多里斯的米洛斯小岛(在爱琴海中,位于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最西端),要求米洛斯岛成为雅典帝国的附庸。米洛斯岛人拒绝屈服,并宣称他们将听任神的安排。
—— 雅典舰队在获得强援后,米洛斯岛人投降,任凭雅典人摆布。雅典人将被俘的米洛斯岛成年男子全部杀死,妇女儿童则卖做奴隶,并向小岛移民500名雅典人。
—— 雅典人为这次征服而雀跃,并准备在戏剧家的题材中现身说法,复仇女神追踪一切狂妄的胜利。
—— 亚西比德是议会中主张将米洛斯岛男人全部 杀戮的人之一。
3、亚西比德其人
—— 雅典议会中的任何动议,有亚西比德的支持即可获得通过,因为他现在是雅典的第一号人物。人们赞美他的雄辩、他的俊秀、他的多才多艺,甚至他的缺点与罪恶。
(1)亚西比德的父亲是富豪,在克罗尼亚战役中阵亡;母亲来自阿尔克迈尼翁家族,伯里克利的近亲。亚西比德小时候是个捣蛋鬼,但是聪明、勇敢。
(2)伯里克利是其监护人。亚西比德的母亲说服伯里克利养育亚西比德。
(3)苏格拉底是其老师。20岁时,与苏格拉底并肩作战于波蒂迪亚,苏格拉底对亚西比德有股由衷的亲切感。普卢塔(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传记作家,伦理学家)说,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深深地感动亚西比德,使他热泪盈眶,叩动他灵魂深处。然而,有时候若有人以各种方式的逸乐引诱他,他也会忠言逆耳,背弃苏格拉底,而后者亦会把他当做逃亡的奴隶那样紧追不舍”。
(4)亚西比德年轻时的机智与戏谑令人震惊,引人入胜,传遍雅典城。他伤人犯法鬼混无人敢告,既不受良心或传统的约束,也无所畏忌;他是时尚的引领者,在少年、青年期间过的快活逍遥的日子,充满青春活力,所有雅典人似乎颇为欣赏他的爽朗性格。
(5)进入政治圈,只遇到一名劲敌,富有而虔诚的尼西亚斯。尼西亚斯主张贵族政治与和平,亚西比德走的是商业阶层路线,标榜那触动雅典人骄傲心理的帝国主义。故而,在他眼里就凭《尼西亚斯和平条约》以其政敌的名义签订,就不足信赖。
(6)公元前420年,他被选为10名将军之一,他即开始暗中策动,使雅典重新进入战争状态。当议会称他为雅典恨世者时,这位憎世者自鸣得意,这也预示出雅典大灾祸即将来临。

五、西西远征
1、远征之目的
—— 当亚西比德鼓动雅典进入战争状态时,雅典已从瘟疫及战争中恢复了元气,贸易又为其带来了爱琴海的财富,不过,亚西比德还梦想为雅典开拓出新王国,他的目光锁住了意大利与西西里的富庶城邦。因为:
(1)雅典可在那里获得粮食、物资、人力,从而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粮食输入。
(2)意大利与西西里能使雅典的贡品收入加倍,因而能使雅典成为希腊最伟大的城邦。
2、远征之导火索
—— 在西西里,有力量堪与雅典抗衡的只有西那库斯(叙古拉,位于西西里岛东部,因地处东西地中海及意大利和北非的交通要道上,它成为地中海一个重要城市),这使雅典难以忍受。假若雅典能征服西那库斯,则整个西地中海都将投入它的怀抱。
—— 公元前427年,西西里暴发内战,分裂为两个交战阵营:
(1)一方,由多里斯人的西那库斯(叙古拉,古希腊城市)领导。
(2)另一方,以伊奥尼亚人的莱昂蒂尼(一译列昂提诺伊、雷昂底恩,古希腊城市)为首。当时,莱昂蒂尼曾派高尔吉亚(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修辞学家、著名智者。西西里岛雷昂底恩城人)前往雅典求援,但那时,雅典无力他顾。
—— 公元前416年,塞杰斯塔(古希腊城市,伊利米人创建,位于西西里岛西北部)以西那库斯正计划征服整个西西里岛,欲使塞杰斯塔成为多里斯人的政府为借口,派遣特使赴雅典求援,并威胁雅典,一旦战火重燃,西那库斯将为斯巴达补给粮食与金钱。对此,雅典出现两种声音:
(1)亚西比德认为:西西岛的希腊人四分五裂,甚至同一座城市内的情形也是如此。假若能鼓起一点勇气,将整个岛并入帝国不是一件难事。帝国必须扩张,否则开始衰败。偶尔作战是一个帝国民族所必需的训练。
(2)尼西亚斯反对亚西比德提议,恳求议会不要听信任何由个人妄念所促成的疯狂扩张阴谋。
—— 议会同意了亚西比德的提议,对西那库斯宣战。然而似乎要故意寻找失败,议会决定,舰队指挥由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人担任。一个是憎恨战争而怯懦的和平主义者,另一个是被分散了指挥权的勇猛的黩武主义者。
3、出师不力
——  一方面,亚西比德:
(1)出征前醉酒闹事,敲掉了象征丰饶与保佑的赫尔墨斯像之鼻、耳、生殖器。虽无证据,但引起士兵疑惧。大军出征后,在新证据面前,愤怒的雅典群众敦促议会审判亚西比德,亚西比德闻讯逃走。议会判决其放逐、没收全部财产、捕获后死刑。亚西比德怀恨在心,逃往伯罗奔尼撒半岛,愿意协助斯巴达打败雅典,并在雅典建立一个贵族政权。他提议:
A  派遣一支舰队援助西那库斯;
B  派遣一支军队攻夺雅典的德克来亚。这是雅典乡镇,占领后,可以控制雅典城以外的全部雅典乡镇地区,以及劳留姆银矿。而劳留姆银矿的失去,将断绝雅典的财源,使其中止抵抗。而各属国预见雅典的溃败在即,将停止纳贡。
(2)斯巴达接受了亚西比德的建议,而亚西比德也革除了以往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斯巴达人过同样艰苦的生活。他节俭而含蓄,吃粗食,着粗服,不穿鞋子,严格遵守一切斯巴达的法令与风俗。然而他英俊的仪表和吸引力使得斯巴达王后爱上了他,并有了他们的儿子。事情败露,亚西比德出逃,加入了波斯海军元帅第萨弗尔纳斯(Tissaphernes)的麾下。
—— 另一方面,尼西亚斯所率舰队遭遇抵抗,缺乏谋略与诡诈的尼西亚斯无能为力。几乎所有西西里国家都来援助西那库斯。尼西亚斯虽病体衰弱,却英勇奋战,最终向西那库斯无条件投降,被立即处死。作为雅典公民阶级的士兵们,注定在西西里的矿坑中被劳役至死。
—— 远征西西里的惨败,钝挫了雅典人的锐气:
(1)雅典公民或战死或沦为奴工,几去一半。
(2)半数公民阶级的妇女沦为寡妇,子女成为孤儿。
(3)伯里克利时代所聚积的库银,亦几近耗罄。
(4)雅典属国眼见雅典政府面临垮台,不愿纳贡,大部分盟邦背弃雅典,转而向斯巴达靠拢。

六、斯巴达的胜利
1、斯巴达宣战
—— 公元前413年,斯巴达以《和平条约》再三遭到雅典违反为借口,向雅典宣战。
(1)斯巴达人占领了雅典乡镇德克来亚,构筑工事。
(2)来自埃维亚岛(一译"优卑亚岛",希腊仅次于克里特岛的第二大岛,位于爱琴海中部)的粮食及劳留姆的银子,全部被切断。
(3)劳留姆银矿中的奴隶叛变,向斯巴达归顺者达2万人之众。
(4)西那库斯派遣一支军队,参加对雅典的攻击。
(5)波斯王觉得有洗雪马拉松与萨拉米斯战役之耻的机会,拨款支援日益壮大的斯巴达海军。波斯王以为,或许这样,斯巴达能协助他重新夺回波斯在伊奥尼亚希腊城邦的霸权。
2、雅典战败
——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雅典政府积极备战:
(1)力求经济稳定;
(2)征收税捐,建造一支新舰队,准备与斯巴达海上新势力一争高下。
—— 正当雅典复原似乎有望,从不赞成战争,巴不得斯巴达胜利以恢复雅典贵族政治的寡头派,于公元前411年,夺得政权:
(1)他们设立了“四百人会议”。雅典议会因许多民主派领袖被暗杀而吓破了胆,投票表决自愿退让。富人支持叛乱,是控制超越雅典与斯巴达的阶级战争之唯一方法,这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的中产阶级联合自由党派一致对抗贵族之情形极为相似。
(2)一俟掌握政权,寡头派便派遣特使与斯巴达讲和,秘密准备迎接斯巴达军队进入雅典。
(3)同年(公元前411年),出身贵族的、温和的中间派领袖特拉门尼(Theramenes)起来领导反革命,他设立了“五千人会议”,取代寡头派的“四百人会议”。雅典在短暂时内能享受到民主与贵族的混合制度,这在修昔底德和亚里士多德(俩人都是贵族)看来,雅典新政府似乎是自梭伦以来最完善合理的政府。
—— 然而特拉门尼的第二次革命和寡头派的第一次革命一样,都忽略了雅典粮食与生活所仰赖的海军,除少数海军领导阶层外,很多海军的公民权在这两次革命中都被剥夺。震怒的海军人员宣布,若不恢复民主政治,他们将围困雅典。寡头派希望斯巴达军队前来救援,但斯巴达并未及时赶来。新政府很快崩溃,获胜的民主派在当年(公元前411年)就恢复了旧宪制。
—— 亚西比德曾秘密支持寡头派的革命,希望借此为自己返回雅典铺路。重掌政权的民主派或许不知道他的阴谋,鉴于雅典面临的情况,遂颁布特赦,召他回国。
(1)亚西比德没有立即返回雅典,而是前往萨摩斯岛(在爱琴海东部,和小亚细亚只隔窄狭的萨摩斯海峡)接管了雅典舰队的指挥权,并迅速而成功地进入战斗,为雅典带来暂时的兴奋。
(2)接着,亚西比德又在安得罗斯(Andros)小岛附近击溃了一支斯巴达舰队。
(3)公元前407年,当他回到雅典时,他的罪恶已被人遗忘,全城一致的欢迎与歌颂。迫切需要一位卓越将领的雅典,却没有支付亚西比德部属任何薪饷。忙于筹措薪饷的亚西比德将舰队指挥权交由安条克斯负责,而急于成名的安条克斯不顾亚西比德任何情形下不得应战的交待,欣然向斯巴达挑战,结果惨败。
(4)雅典议会因安条克斯惨败而夺去了亚西比德指挥权。不见容于雅典与斯巴达的亚西比德,只得求庇护于比西尼亚(Bithynia,一译比提尼亚,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
—— 雅典人再次积极备战:
(1)将卫城上的金银雕像与贡物全部熔化,另造了一支有150艘三列桨战船的无敌新舰队;
(2)愿为雅典而战的奴隶恢复自由,外国侨民授予公民权。
—— 公元前406年,无敌新舰队在阿尔奴斯群岛附近击溃了一支斯巴达舰队,然而因舰队将领听任被敌人击沉的战船官兵溺毙于海中,8名凯旋将领(其中一人为伯里克利与阿斯帕西娅所生之子)全部被雅典议会处死。议会主席团委员之一的苏格拉底的反对案虽然通过,然未能起任何作用。数日后,议会后悔,又将主张处死这些将领的人判处死刑。
—— 这次海战削弱了斯巴达的力量,斯巴达再度提出和谈,但议会在“醉鬼”克莱奥丰的游说下,拒绝了斯巴达的提议。
—— 雅典舰队在二流将领统御下,不顾亚西比德冒险提出的战术建议,极为自大地与莱桑德(斯巴达人,古希腊军事家)率领的斯巴达舰队开战。
(1)雅典的208艘战船,仅剩8艘逃回,其余不是被击沉,就是被掳获。
(2)3000名雅典战俘被斯巴达的莱桑德处死。
(3)亚西比德获悉莱桑德的刺杀令,逃往弗里吉亚,获波斯将军法尔纳巴佐斯(Pharnabazus)庇护。波斯国王在莱桑德的劝说下,同意刺客杀死亚西比德。亚西比德死时46岁,他是希腊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也是最悲惨的失败者。
—— 莱桑德成为爱琴海霸主,由北向南,一城接一城地推翻民主政府,建立降服斯巴达的寡头政府。
3、雅典屈服,寡头派执政
—— 雅典能在众敌压迫下顽强抵抗10年,充分表现出其勇气,以及民主政治的精神力量。
—— 莱桑德来到雅典时,遭到一贯英勇的雅典人反击。莱桑德封锁雅典,3个月后,粮食告罄,街上满是尸体和垂死之人。莱桑德提出既苛刻亦宽大的条件,雅典虽抗议,但终于屈服了:
(1)夷平“长墙”;
(2)召回寡头派的流放者;
(3)交出雅典仅有的8艘战船;
(4)保证以后发生战争时,积极支持斯巴达。
—— 公元前404年,在莱桑德支持下,克利提亚斯与特拉门尼领导的寡头派党人回到雅典,夺得政权,设立了“三十人会议”。
—— 这些希腊的极端保守分子并未汲取过去的教训,他们:
(1)没收许多富商的财产;
(2)劫掠庙宇;
(3)价值1000塔伦的比雷埃夫斯港码头,被以3塔伦的价格卖掉;
(4)有1500名民主派人士被处死,5000名民主派人士被放逐;
(5)暗杀所有政见与个人志趣与他们不合的雅典人;
(6)扼杀传授知识、集会、言论的自由,作为苏格拉底弟子的克利提亚斯,竟然禁止自己的老师公开演讲。
4、夺回政权的民主派
—— 随着寡头派的罪恶与日俱增,变本加厉,民主派统治时斯的全部劣迹,此时为人遗忘。企图结束寡头派这种血腥残暴政治的人数,日见增多,其中甚至包括相当富有的人。
—— 公元前403年,色拉西布洛斯统率1000名武装民主派人士与“三十人会议”组织的小型部队展开战斗,克利提亚斯败北被杀。色拉西布洛斯进入雅典,恢复民主派政权。
—— 在色拉西布洛斯的领导下,雅典议会表现出罕见的节制,这些合乎人道及具有政治家风度的措施,使雅典获得了已30年未见的和平。
(1)仅下令处死少数寡头派的领导者,被处死的人也可以选择流亡;
(2)宣布大赦所有其余支持寡头派的人士;
(3)归还斯巴达政府借给“三十人会议”的100塔伦。

七、苏格拉底之死
能以残忍的手段对待一位已届古稀之年、对国家不可能构成任何危害的老哲学家,也只有夺回政权的民主派政府才做得出来。
1、安托尼
—— 安托尼,是民主派领袖之一,他是个好人:
(1)曾在色拉西布洛斯领导下勇敢作战;
(2)曾挽救被其士卒捕获的寡头派人士的生命;
(3)曾促成大赦;
(4)让那些被“三十人会议”没收财产的人,享用他们被没收的财产。
—— 安托尼独对苏格拉底十分吝啬。当他流放在外时,留在雅典跟着苏格拉底的儿子变成了酒鬼,这事使他不能忘怀。尽管苏格拉底拒绝服从“三十人会议”(寡头派政府)的命令,而且据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说,苏格拉底曾指责寡头派领袖克利提亚斯是名恶劣的统治者,仍不能使安尼托释怀。他认为苏格拉底是道德与政治上的邪恶势力,应该离开雅典或死:
(1)苏格拉底破坏了道德赖以支持的宗教信仰。
(2)在苏格拉底不断抨击下,雅典知识分子对民主政治的依赖被削弱,而苏格拉底为害之烈,超过任何诡辩学家。
(3)凶暴的寡头派统治者克利提亚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之一。
(4)卑劣而叛逆的亚西比德曾经是苏格拉底的情人。
(5)苏格拉底早期亲密的朋友查尔米德斯,曾在克利提亚斯属下任将军,而且刚死于对民主派之战中。
2、苏格拉底审判
—— 公元前399年,安尼托、米勒托、莱孔(Lycon)三人提出诉讼,理由是:
(1)苏格拉底是公害,他非但不承认国家所信仰的神,反而另相信邪魔; 
(2)苏格拉底还教坏青年。
—— 审判在普通法院中举行,有500名公民出席,大多数为非知识分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审判时柏拉图在场。他所叙述的苏格拉底“答辩”,许多地方与色诺芬报道的符合:
(1)坚持辩称自己相信国神,甚至相信日、月的神性;
(2)凄惨地提到了阿里斯托芬讽刺剧的影响(《云》)
(3)宣称自己所担任的是教导善与简朴生活的神圣使命,没有任何威胁能阻止他。
—— 第一次宣判他有罪,只是超过60票的多数。假若他的辩护能稍稍缓和(苏格拉底的答辩很是傲慢)一些,假若一开始时就肯作出让步,同意以刑罚代替死刑,而不是最后在柏拉图及其他朋友的请求与担保下,才愿意出30个米纳(合3000美元)的罚款,他很可能会被宣判无罪。
—— 第二次投票表决,判他有罪的票比第一次多出80票。
—— 被判有罪的苏格拉底仍有机会脱离牢狱,然而他自己坚持不走,他觉得自己只能再活几年,他所“放弃的只是生命最累赘的一部分,全部智力都消退了”。
—— 在他受审至执行死刑之间的一个月中,他的弟子每天都到牢中里去探望他,直至临刑前,他似乎始终平静地与他们谈话。
—— 苏格拉底死后,雅典人后悔那样对待他。于是有了三种说法:
(1)狄奥多鲁斯(希腊作家)说,人们将控告苏格拉底的人处死,用乱石掷死米勒托。
(2)普卢塔克(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传记作家,伦理学家)说,控诉者受到民众的鄙视,没有人理睬他们,没有人跟他们搭腔,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沐浴。最后,他们精神上受到太大的压力,自己上吊而死。
(3)第欧根尼(古希腊哲学家)说,米勒托被处决,安尼托被放逐。
3、黄金时代随着苏格拉底之死而结束
—— 雅典的躯体与灵魂都已衰竭,只能用长期战争极度的痛苦败坏了雅典人的品格,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要:
(1)残酷地对待米洛斯岛;
(2)对米蒂利尼岛执行狠毒判决;
(3)将凯旋的将领集体处死;
(4)将苏格拉底献于一个衰亡信仰的祭坛上。
—— 雅典生活的一切基业都被毁坏:
(1)雅典乡镇的土地为斯巴达人所蹂躏,需长年才能成长的橄榄树被焚毁;
(2)雅典海军被摧毁,贸易与粮食补给的控制权已丧失;
(3)国库已罄,私人财产也为苛税压榨殆尽;
(4)公民三去其二。

威尔·杜兰特:
——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所受到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远比波斯人入侵希腊时对希腊造成的灾害来得严重。
(1)萨拉米斯战役与普拉蒂亚战役之后,希腊人固然变穷,但他们的勇气与骄傲却因此增高。(2)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再度陷入穷困,而雅典精神上所受的创作太深,似乎难以医治。
—— 继续支撑雅典有两个因素:
(1)恢复民主政治,且领导人有见识与节制;
(2)在雅典最后的60年中,即使处于战乱中,雅典的艺术和文学,超越人类有史以来任何时代的同类作品。
—— 虽然阿那克萨哥拉(古希腊哲学家和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已被放逐,苏格拉底已被处死,但是,他们所给予哲学的刺激,足够使雅典从此以后不由自主地成为希腊思想的中心与崇高的目标。从前那种散漫而试验性的思索现已演变成熟,成为激荡欧洲许多世纪的伟大哲学系统。
—— 诡辩学家在游历中所提供的无定所、无定期的高等教育,已为历史上最早的大学取代,这些大学使雅典成为如修昔底所称呼的那样--“希腊学府”。
—— 迭经战火与动乱,艺术传统并未因而衰退,今后许多世纪中,希腊的雕刻家和建筑师仍将继续为整个地中海区域从事雕刻与建筑。雅典从其战败的绝望中,以令人惊异的活力,使其成为新的财富、文化及权势中心。它的后期生命是丰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