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许你听过黄帝内经,但你可能没想到它的中心思想原来是这样!

 1先 2017-07-31

提到黄帝,就会想到《黄帝内经》述著作年代,很难稽考。越来越被轻视,即使是学医的人,也一代不如一代,因对中国传统文字有差距,越读越不懂了。
《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好像是从中国的玄学、哲学讲起,读也难读懂,很多人也因此看也不想看了
?
读中国古典的书,千万不要以现代大学里的文字逻辑来看,否则就牛头不对马嘴,愈读愈远愈糊涂了。
中国古典文化,以散说对话为主,自有它的逻辑!我们从小老师教我们的思维是先立前提,然后再发挥、各个观点相互申辩,最后总说得出结论。
以逻辑来看中国古典文化,就会完全反感。
?
回归重点,《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即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
“黄帝问曰:(第一要义)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第二要义)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第三要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
读此,就明白,《黄帝内经》的中心是以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为中心。只不过是以如何养生,得长寿为切入点而已!
譬如“天人合一”的内涵:它便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再说“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必要通今!任何学问,如果只讲现在,不通古今绵延演变的因果关系,都容易落入偏见,让自己越学越糊涂!
?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一切的一切,治理他人,医治他人,第一学问,必须先从本人自己身上实验做起。“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