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有一条名为红庙子的小街道,人最多的时候,据说每天有四万人在那交易。 陈理便是红庙子里的第一批淘金者。当时红庙子市场上保本付息的国库券比较抢手,而股权证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陈理却不这么认为,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47元,买不起一手股票,只能通过牵线搭桥,转让一手加收100块钱的方式,凑了两千元,就这样全部购买了四川长虹的股权证。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四川长虹刚开始也是股权证,后来变成公众公司,1994年上市。在上市之前,我有一次发现重大的一个转折点,我就把绝大部分手上的股权全部换成四川长虹的股票,应该是95%以上都转了,一上市就变成几十万。 1994年3月11日,四川长虹的4997万股的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陈理因此获利丰厚。四川长虹上市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反应冷淡,股价没有大的起色,就在市场不看好的时候,陈理却反其道而行,再次倾其所有持续买入。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当时彩电是卖方市场,大概每年保持50%的增长,它的盈利50%增长。所以我当时觉得是极其低估的,而且长虹是当时四川最好的企业,它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就占了整个绵阳市工业利润的90%。 正好1995年、1996年开始到2002年之后,又面临一波大牛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在高速增长,到1998年。所以它的价值逐渐被资本市场认识,当时基本上持续大涨。当时资本市场上有一句话:长虹处处是底部,每次买它都是对的。所以后来大概涨了二十多倍,陈理一级半市场因为买得低,涨了一百多倍。 回头想想,1993年到1995年,陈理是在股市里赚到了钱,但是当时他对自己为什么能赚到钱,怎么能持续在股市获利,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何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成了他当时最为棘手的问题。1994年夏天,台湾来了一位股票投资人,在四川开班培训股票交易,当时对股票知识如饥似渴的陈理全程参加,系统学习了技术分析,他希望靠着这种方法在股市里能够获利。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我后来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5%-10%的资金,可能占用了我80%的时间。因为这个技术分析,每天要做的,要经常关注这个行情变化,有时候忙起来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占用大量时间,导致我来研究公司的时间减少。所以后来我发现得不偿失。而且技术分析有个问题,它准确率没有价值投资高,你有时候会亏钱,亏钱感觉也不好受,而且回过头来检验的话,发现按照技术分析这种趋势投机方法,最终的效果也没有价值投资好。 陈理专注价值投资源于一次偶然。1996年1月25日,当时还在四川省经贸委的陈理,处理好当天的工作之后,开始翻看昨天的报纸,忽然间他眼前一亮,《上海证券报》上一篇名为《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当时美国加州商学院的孙涤教授设了一个专栏,写了一系列关于价值投资的文章,其中就有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就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我一接触就觉得我特别认可这个理念。 1996年,陈理开始关注价值投资,2000年的时候,陈理已是四川经贸委工作的副处长,却辞职专门从成都去了上海,系统地学习证券知识。本想就此踏上职业投资之路,然而就在他念书期间,仅仅因为一次投资失误,却使得他的资产迅速缩水30%。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当时2002年的时候,当时电广传媒它要增发,市盈率60多倍增发,我是参与增发。然后上市之后,跌破增发价我又加仓。当时投电广传媒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它不是电视湘军,在传媒行业还是非常有活力的一家公司。但我研究得不够深入,因为上市公司这一部分只是它是电视湘军的一部分,而且它当时增发里面承诺的高增长没有兑现,而且后面还存在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十几个亿的问题,这是后话。但当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还是买得太贵,尽管这个企业感觉增长潜力很大,但是因为市盈率当时太高,60多倍,所以没有严格执行价值投资的标准。后来亏损30%,导致资产缩水很严重。所以痛定思痛,我就觉得应该要做减法,这是一个原因,我亏钱亏得很痛苦,第一次重大亏损。实际上前面太顺利,太顺利也容易犯错误,自满。 经历过这次重大投资失误以后,陈理痛定思痛,觉得价值投资是大道,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发了一个公告称:在过去一年里伯克希尔买了中石油11.09亿股H股,持股达到了6.31%。接着4月25日的时候伯克希尔又发了一个公告,宣布持有了中石油H股23.39亿的股票,成为了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股东。此事给了陈理很大的启发。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当时2002年的时候,当时电广传媒它要增发,市盈率60多倍增发,我是参与增发。然后上市之后,跌破增发价我又加仓。当时投电广传媒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它不是电视湘军,在传媒行业还是非常有活力的一家公司。但我研究得不够深入,因为上市公司这一部分只是它是电视湘军的一部分,而且它当时增发里面承诺的高增长没有兑现,而且后面还存在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十几个亿的问题,这是后话。但当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还是买得太贵,尽管这个企业感觉增长潜力很大,但是因为市盈率当时太高,60多倍,所以没有严格执行价值投资的标准。后来亏损30%,导致资产缩水很严重。所以痛定思痛,我就觉得应该要做减法,这是一个原因,我亏钱亏得很痛苦,第一次重大亏损。实际上前面太顺利,太顺利也容易犯错误,自满。 经历过这次重大投资失误以后,陈理痛定思痛,觉得价值投资是大道,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发了一个公告称:在过去一年里伯克希尔买了中石油11.09亿股H股,持股达到了6.31%。接着4月25日的时候伯克希尔又发了一个公告,宣布持有了中石油H股23.39亿的股票,成为了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股东。此事给了陈理很大的启发。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我们就说能不能用巴菲特的思路也选类似的公司,后来我就在B股找到了伊泰B,就和中石油比较相似,第一个它是能源行业,第二个,当时伊泰B也只有三四倍的市盈率,比中石油还便宜。当时伊泰B的年产量是一千万吨,公司预计到2010年,当时2006年,四年后到三千万吨的产量。这么简单一算,四年应该是一个十倍股。但是后来因为资本市场正好碰到牛市,2007年大牛市,实际上一年就涨了十七倍。后来我卖了一半。那一天比较巧,我本来全部卖,当时有朋友来找我,就打断了,打断就没卖出去,后来就跌了,跌到了2008年危机,2009年它又涨上来了,创新高,总共涨了二十多倍,我有一半的股份涨了十七倍,有一半涨了二十多倍。 陈理说,学巴菲特并不是巴菲特买什么你也买什么,要学到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才行。我们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发现在整个交易时段,陈理最多也只是看一下屏幕上的报价,却一直没有打开过K线看个股。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原因和投资体系有关系,投资决策,第一个要买好公司,第二个是在低估的时候买,长期持有,高估的时候才考虑卖。更多的是评估价格和价值之间做比较,所以k线图看得很少,我买卖决策的依据不是根据走势。 陈理醉心于价值投资,连儿子的取名也跟投资相关,当年上海证券报第一次对巴菲特本人的介绍,将巴菲特的名字翻译成了华伦·布费,于是陈理便给儿子取名为华伦。现在陈理的儿子刚刚九岁,就已经开始做股票投资。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我发现他们这一代人的眼光也可以,他选出的公司还不错,都是他们喜欢,他们眼光很高。因为我觉得他们直接就进入了价值投资第二阶段,因为价值投资第一阶段是买很便宜的一些低价股,很便宜的廉价公司。但是他们这一代人,我发现他的起点高了,他直接要买好公司,包括买东西要买好的,眼光也好。买消费品也是买好的,买高品质的,买公司也是买高品质的。 2006年,陈理创办了“中道巴菲特俱乐部”,并担任主席。现在俱乐部有60多名成员。每周俱乐部都会有一个网上聚会,每季度都会有一个线下聚会,一起研究价值投资。2010年,陈理在股票投资上获得了巨大收益之后,创办了实力资产,从个人投资者转变为机构投资者。此时的陈理对于投资则更加谨慎,选股更是十分苛刻。投资做了二十多年,现在回忆起来,他这些年抓住的大牛股,都与那个时间段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他觉得投资一定要有前瞻性和时代感。 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CEO陈理: 你比如说现在港口,对吧?就过了当时重化工时代高成长阶段,你就很难诞生十倍股。那么像家电也是,家电当时是卖方市场,家电普及这个阶段过去了。那么未来呢?互联网时代。我们公司自己聚焦五大领域:大消费、大健康、大金融、大能源、大智慧。这五个领域,我们长期研究,认为它是诞生千里马的最肥沃的草原。但是你具体投资的时候,除了公司的长期前景,他的估值以外,可能还要考虑时代的背景,我觉得,要与时俱进。 陈理在投资领域算是最早一批,并且一直坚守到现在的价值投资者,他说价值投资比较熬心费时,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大涨大跌,始终要坚守住自己的目标价格,守得住抓得牢才能最后得到想要的结果。 【本期制作:刘文庆】 |
|
来自: 一个想怎样的人 > 《投资-安全与风险》